精选40句泰戈尔的简介


泰戈尔的简介

1、“Eyesarerainingforher,heartisholdingumbrellaforher,thisislove”.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2、“这两年中,就我所听到的而言,有名的文学家来到中国的有四个。第一个自然是那最有名的泰戈尔即“竺震旦”,可惜被戴印度帽子的震旦人弄得一榻胡涂(“榻”为原字,馒头注),终于莫名其妙而去。”

3、而即便站在日本的国土上,泰戈尔也并没有给东道主面子。他在日本发表演讲时,公开谴责当时日本侵略山东的行径。

4、泰戈尔其时已经到了北京,这场“寿宴”自然由中国人操办。这场宴会极其隆重,京城各路知名文化人士几乎到齐,而其中也有一位“冷眼旁观”的客人:鲁迅。

5、我相信现在在世界上有的是人们,他们已经听着这时期的感召。

6、泰戈尔这番话的核心有两点:第道德和精神是有力的武器;第亚洲民族的文明很可贵,要发扬光大。

7、我的心伸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做小孩的时候,那时仿佛是东方不曾露白。宇宙暗森森的,我们不曾充分的明白我们自己已经出世在一个伟大的时期里。

8、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9、码头上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欢迎的上海文化界人士,足足有600多人,其中包括:徐志摩、瞿菊农、郑振铎等文化界名人,也包括上海文学研究会、上海青年会、江苏省教育会,以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各大报纸记者。

10、在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瞬间,泰戈尔是兴奋的——他一直很渴望来中国。

11、我的心申(伸——编者注)展到你们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我羡慕你们。我做小孩的时候,那时仿佛是东方不曾露白,宇宙暗森森的,我们不曾充分的明白我们是已经出世在一个伟大的时期里。

12、如此你们虽则眷爱地上实体的事物,你们的精神还是无伤的,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来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泰戈尔:《清华讲演》之徐志摩附述)。

13、我是倦了,我年纪也大了。我也许再不能会见你们了。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你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动都应得折中于那惟一的标准。如此你们虽则眷爱地上实体的事物,你们的精神还是无伤的,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

14、○《吉檀迦利》和《园丁集》由冰心翻译。《故事诗》由石真翻译。《新月集》由郑振铎翻译。

15、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6、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17、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 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 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 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 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1915年,当时还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第一次接触到了泰戈尔诗歌的英译版本,顿时如痴如醉。在他的自传《沫若自传》中曾有这样的话:

19、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一行如约乘船到上海,徐志摩、瞿菊农、张君劢、郑振铎,以及文学研究会、上海青年会、江苏省教育会和“时事新报”馆,都有代表在汇山码头等候。当双手合白发白须的泰戈尔渐渐出现在人们视线内时,岸上一片欢呼声、歌声。人们涌上船,为他戴上花环。一场中印文化交流的盛会正式上演。

20、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 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21、甚至在太戈尔到北京访问后,陈独秀还直接以一句有侮辱人格嫌隙的话做标题写了一篇文章:《太戈尔是个什么东西》。

22、翻译成中文用的是民国时代的遣词用句,和今日的白话文不一样,但别有一番风味,很像《圣经》的中译。泰戈尔的这篇演讲内容,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都有着极其动人的风骨和悠长的韵味,发人深思。泰戈尔说,中华民族曾有着伟大的文明,你们懂得那事物内在音节的秘密,懂得美。你们应该把这份懂得贡献出来。

23、如果说《吉檀迦利》,表现的是人神之间的精神之爱。那么,《园丁集》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

24、▲《清华周刊》第110期1917年5月24日封面上有《印度诗人塔果尔传》 

25、晚餐时分,清华附属高中的同学皆在清华大学聚餐,饭前高唱中英文校歌,“精神为之大壮”。饭毕,同赴新礼堂静候泰戈尔莅临。不久,“吾人望眼欲穿之诗哲由工字厅从容来矣”。全体同学起立致敬。泰戈尔落座后,首先由学生会干事部主席致开会辞。辞毕,同学们同唱校歌。歌毕,冀朝鼎代表全体同学致欢迎辞,“辞中意气壮巍,道东方之文献;情意虔恳,言欢迎之热诚,为该会之最精彩者”。会上,同学们还表演了两出哑剧、国乐、昆腔等节目,“皆极一时之盛”。泰戈尔对国乐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曲完毕后,意犹未尽,请同学们再弹奏一曲(《欢迎太戈尔》,《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

26、这在鲁迅1934年的杂文《骂杀与捧杀》中的一段即可看出:

27、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28、国王对半夜侵入别人家中欲行非礼的贼人的惩罚只有一个字:“死”,而当他得知贼人是太子、并且已经将杀死太子的那个婆罗门给抓起来时,对他的惩罚是一句话:“放了他”,语言简洁有力然我们看到了一个简洁干练的理想君主,这是作者为宣扬平等思想的表现。

29、《家庭与世界》,印度作家泰戈尔著长篇小说,小说作者通过对一个家庭感情的危机及造成这一危机因素的描写,试图揭示家庭与世界这样一个大题目,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样一个大题目。

30、泰戈尔的美好形象,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清华师生脑中。而清华师生的真诚,也给老诗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清华精神与老诗人的灵魂在交融中诞生了著名的“清华演讲”,至今都仍在激励着清华人去直面真实、直面责任,为自己、为清华、为中国、为世界,去担当。

31、你们难道愿意忘却你们这样重要的责任,甘让这美化一切事物的天才枉费,忍心压灭这可贵的本能,反而纵容丑化恶化的狂澜泛滥你们的室家吗?

32、而泰戈尔在当时也确实喜欢讲东方文明固有的道德和精神,并呼吁以此来抵御西方物质文明的入侵和破坏,这也很容易让人相信他就是应邀来“助拳”的。更何况,泰戈尔抵达北京后又去了法源寺,还专门拜访了逊帝溥仪,这更让陈独秀等人担心泰戈尔成了“旧文化”的代言人,会助推中国的“倒退”,所以这也是陈独秀急火攻心写出《太戈尔是个什么东西》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动因:

33、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泰戈尔不仅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

34、5月2日,有“中国的泰戈尔”之称的辜鸿铭,专程从北大赶到清华会见泰戈尔。两人具体谈了什么,不得详知,但辜鸿铭对泰戈尔并无好感。3日,清华学生梁朝威采访辜鸿铭,请他谈谈对泰戈尔的认识,辜鸿铭认为泰戈尔足以代表印度文化,“然其知中国之事少,且所言不足以救中国之弊;盖其理想太高,太谷尔其犹龙乎”!辜鸿铭将泰戈尔比作中国的老子,并且感叹说“堂堂乎太谷尔也”(梁朝威:《与“中国的太谷尔”谈话记》,《清华周刊》,第313期,1924年5月9日) !此时的辜鸿铭谈及泰戈尔还算客气,同年7月24日,他在法国《辩论报》上撰文,则直接称泰戈尔给中国带来的只是“谬误和混乱”,“让他不要来给我们讲授什么文明”。

35、1923年,泰戈尔即将访华的消息传开后,清华同学以“望穿眼”来表达欲一睹诗哲风采的心情。为使师生更好地了解泰戈尔的作品与思想,《清华周刊》特约请毕树棠撰文《太戈尔研究指南》,“将近几年来中西书报上关于太戈尔的论著,作一个选择的编纂,和简单的介绍,以为读者研究太戈尔的学说与文艺之助”。《指南》收集从1913年至1923年十年间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摘录的有关泰戈尔传记、戏剧、诗歌等的介绍、评论等文章74篇,并介绍其大意。同时也收录此一时期美国杂志为主发表的83篇英文论文索引。这是当时国内最全面的泰戈尔论著目录,堪称当时泰戈尔研究指导手册(毕树棠:《太戈尔研究指南》,《清华周刊》,第293期,1923年11月9日)。

36、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努力搜集泰戈尔的著作,至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图书馆已收藏泰戈尔英文著作25种。清华“图书馆已备(泰戈尔的英文著作)者,虽不完全,亦不大缺” (吴汉章:《泰谷尔著作介绍》,《清华周刊·书报介绍副刊》,第11期,1924年5月,第34-37页)。

37、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38、《被俘的英雄》,是一部锡克族抵御异族斗争的史诗。

39、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泰戈尔在精神、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是有极大好感的,他曾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