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1句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代表作

1、《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陶渊明代表作)。

4、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5、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考上学姐30万字考研笔记分享

7、(强推)8⃣️中国当代文学框架导图大全5元(也可回复“当代框架”免费领)

8、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陶渊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

9、(临海书画之家)书法名家,快手网红小于老师书法工作室常年招生报名!

10、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11、这首诗的整个画面,可以用“淡永”二字来概括。所谓“淡”,是指诗中写到的物事,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极平常、极自然的,如“羁鸟”、“池鱼”、“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无一不是农村耳闻目见的东西。然而,这首诗又不只是“淡”而已,陶渊明在艺术上之所以超绝时人,就在于他的“淡”决不是浅薄或浅露,而是“淡”中能“永”,“永”是指意味深长而言。正如黄文焕所说,“写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陶诗析义》卷二),或如日人近藤元粹说的,“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有无穷妙味”(见其所评订的《陶渊明集》卷二)。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写“返自然”的理想和情趣,而“自然”本身就是“朴”而“拙”的,农村这些极常见的普通事物,自然最足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12、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3、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14、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三》,大意为:人生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人心惊。

15、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16、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自来说法不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思想上的原因恐怕是最为根本的。他的归隐不仕,主要还是“心为形役”四个字,即酷爱自然、任真率性之“心”与沉浮官场的“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前者战胜后者的结果。在他看来,弃官归田是实现他的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他弃官如此坚决,以至后来遇到天灾人祸的各种打击也决不回头,就因为他确信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是正确的。

17、自购省钱,推广赚钱,拼多多最新项目面向全国招聘代理商

18、陶渊明呈现了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19、这首诗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八句为前段,后十二句为后段。其中,从“方宅十馀亩”到“虚室有馀闲”十句,写了归田守拙的乐趣。通过“自然”与“尘网”的强烈对比,写出了“复得”自然的无限精神快慰。

20、《五柳先生传》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作者对“五柳先生”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不仅把他的志趣、情操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他的居室、衣着等外在形象也进行了必要的勾勒,塑造了一个居陋室,着破衣的隐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