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7句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

1、(名句赏析):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2、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名句)。

4、译文为:粗大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妄想一步登天,无非是痴人说梦。

5、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6、(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7、那为什么又会“常与善人”呢?就是因为善人会顺应自然规律,一切顺道而为,而恶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违逆自然规律,从而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4、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15、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16、(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17、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8、(名句赏析):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9、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21、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22、(名句赏析):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8、吾所以有大患回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29、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30、人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自己的心灵以清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这种功夫。

31、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32、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3、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35、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6、(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3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名言警句

3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4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4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2、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不只为自己生长而存在。天地无私的化育、繁荣万物。繁荣的万物又通过自身作用反过来改造天地。天地被万物不断更新,进而历久常新,所以长生。

43、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44、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45、遇到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遇到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46、(解释)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站不稳,大跨步前行,不可能走得太远。固执己见的人,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人,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人,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能长久的。

47、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48、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名言警句

49、(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50、圣人并不是没有私欲,圣人的私欲就是为了推动文明进步、人人安宁快乐、人类文明的永恒。所以他无私忘我的努力来为人类做贡献。当人们都感到他的成就、精神和品格之美后,便都纷纷推举他,所以成就了大私。

51、(解释)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急躁必然丧失根本,轻举妄动必然丧失君主地位。

5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5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54、释义: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55、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5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关“匠心”的诗句有哪些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朝.韩鸿《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