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3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心理学书籍《梦的解析》(德语:DieTraumdeutung英文: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又译做《释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

2、自我判断,需要审视很多客观因素,明察很多主观因素后才能作出决定,同时还要保证这个决定是利益最大化、代价最小化的——现实原则,任何一个决定都需要分析现实情况,这也是自我的主要工作——权衡。

3、弗洛伊德以他创造的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建立了精神分析学,他提出人的心理能量的结构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部分,他们犹如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一样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他们的内容包括人的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解释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关系:在我们的内心隐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意识犹如浮在表面的冰山一角,隐没在水下的那片庞然大物就是无意识,而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就是前意识。

4、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5、如果有被这些梦或者类似的梦困扰,倒是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做个小小的解析。能够知道梦的缘由,或是来源,或是其含义,大概也能对缓解心结有所作用吧。

6、亚里士多德说,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思想。

7、C、另外一个导致被遗忘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他们的梦不感兴趣。

8、梦会以一种“模仿”“接近”“类似”的方式,把实际人物按照梦中的场景重新包装,并且加上对其的印象,然后再把他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融入包装好的这个形象中,目的是注入混合人格,简单的说梦在人物定位上秉持的就是这个原则。

9、自我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旷课、翘班、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这是一种通过自合理化实施出的行为。

10、这种类似的过程也表现在忘记某个词或者名字本身的现象之中。当我们试图回想起任何被遗忘的名字时,我们的意识中总是会浮现出和被遗忘名字有这种或那种关系的某些其他的名字和思想。这些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的名字和思想类似于梦的替换形象。借助于它们,我们就可以找到被遗忘的。这种情况总是在于,遗忘的原因是联系着被忘却名字的,某些使我们不愉快的回忆。正是它把这个毫无过错的名字引向了“遗忘的深渊”。

11、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对于无意识来说,直接通往意识和前意识的大门是封闭着的。检查员在门槛上守卫着,然而,我们也已知道,一切被压抑的本能并没丧失其能量,所以,常常竭力冲向意识。

12、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一书里以很多他自己做的梦,以及志愿者们提供的梦为例子,分析了人的心理。对梦的含义和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将这本书买来读一读。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弗洛伊德的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类似《周公解梦》般,将一个个具体梦境与可能的生活中的含义对应起来的书。

13、所以,焦虑的考试梦中醒来时,我可以解释为“不要害怕明天!只要想一想你在升学考试之前是何等的紧张,结果你什么事都没有。”这个梦就会破解。

14、伪装作用:伪装作用对原始的欲望加以伪装后,容易通过审查机制的审查。

15、焦点转移:为了将原始的核心愿望通过审查机制的审核,梦里必须进行伪装,还要进行移形换影的焦点转移。转移失败的结果是直接断掉某个场景而进行“画面跳跃”。

16、超我是人类后天受到的规范、理想、价值、教育、伦理等外来因素融合后形成的。群居的高等动物,都存在超我意识现象。

17、随书附赠了一本迷你释梦手册,倒是可以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有一些梦被弗洛伊德称为“典型梦”,比如死亡梦、高空坠落梦、牙齿脱落梦、裸体梦等等。他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相同内容的梦,习惯认为这些梦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同的意义,不论梦者是谁,这些梦都有同样的来源。

18、这种愿望产生于两大因素:在潜意识中,需要被释放的那部分压力是极其迫切的,并且早已确定那是这个梦唯一的原始愿望;释放这种压力的阻力很大(来自于意识层的维护常态审查机制——这不同于潜意识的审查机制,而是更为严格的意识层审查机制),所以在释放之前,一定是经过缜密的进程设定和情节设定。

19、弗洛伊德把最主要的研究花在梦境上。解释梦境形象的实际方法就成了整个精神分析的拿手好戏。弗洛伊德把梦境区分为两个方面:

20、显然,哪怕是稍微深入一点这一有趣而专门的方面,我们都不能做到。所以我们只能有限地说一些弗洛伊德方法在精神病学方面的运用。

21、他的父亲已死,我们知道这一事实。“但又被掘出”——这和事实不符。对于以后的一切来说,不应该注意这一事实。但是,梦者说,在他给父亲送葬回来之后,他的一颗牙齿开始作痛。犹太人的宗教学说中有一格言:“牙痛,可以将齿拔去。”他想要照格言去做,因此,去看牙医。但是牙医说:“这颗牙不需拔去,只要忍耐几天。我想用药杀死齿下神经,你过三天再来,我把放进去的药取出来。”

22、弗洛伊德在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他在给精神病人治疗的过程时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幻想有某种联系。他认为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精神现象,个体的很多愿望、动机和情绪都会在梦中表达,因此,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和桥梁。梦是心理表现的一种,而且是中心的表现领域,也是心理冲突和矛盾的中心。自幼儿期开始积累的为解决的问题未能满足的愿望、冲动和需要不可能简单的出现在意识领域,而是以各种变形的形式出现在梦中,因此,对梦进行分析是精神分析疗法的重要技法。梦的内容

23、所有梦均为绝对的自我中心,每个梦均可找到所爱的自我,甚至可能是以经过改装后的面目出现的。而梦中所达成的愿望都不外乎这个自我的愿望。表面看来“利他”的梦内容,其实都不过是“利己”的。

24、调查发现,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25、这一梦之所以有趣,在于其隐意(即暗藏的欲望)为患者一生蕴藏在无意识之中对父亲的敌视情绪提供了出口。梦浓缩了他一生三个时期的无意识的敌视本能:俄狄浦斯情结时期的,性成熟时期的(手淫情结的),以及最后,父亲生病和死亡时期的。无论如何,在这一梦方面,分析的探针深透到了最底层,即俄狄浦斯情结的幼稚型本能。

26、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方法运用于一系列非常广泛的日常生活现象,如失言、笔误、遗忘词和名等等。

27、治疗者的任务就是让患者毫无保留的不加批判的述说自己的梦境,然后从做梦者的表面内容深入到隐含内容,去解释梦中的符号,找出它的象征意义,把经过化妆变形的梦复原,从而挖掘出做梦者潜抑在无意识里的心理矛盾,从而帮助患者真正解决其治病的情绪。

28、我们现在以弗洛伊德本人分析梦的例子,来说明上述的一切。

29、梦有时通过一种十分神奇的重现能力,忠诚地将遥远的,甚至我们自己已经忘记的事情带回脑海中。--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30、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整体象征解梦法在应用上有限制,根本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的梦。而元素解梦法的关键在于那个元素解读词典是否可靠。

31、梦之所以会有校正机制,是因为我们的梦信息量过大。这种来自于潜意识巨量信息的释放,经常会把意识搞混乱,所以校正会把所有“次愿望”弱化,而突出最需要释放的那个愿望,使得梦稳定在一个轨道上而不会由着那些浩如烟海的信息乱跑。

32、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悲剧。--弗洛伊德《梦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