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4句关于读书的好方法


关于读书的好方法

1、R:Read,阅读原文,遇到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对应艾德勒所指的主题阅读。

2、如果想要看书最好是利用整块的时间来阅读,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书中的内容。

3、最终,我们读书——如同培根、约翰逊和爱默生都同意的——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们把这类扩张当成乐趣来体验,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学价值一向被上至柏拉图下至当前我们校园里的清教徒这类社会道德主义者贬低。确实,阅读的乐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会的。你不能通过读得更广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别人的生活。社会上有一种传统的希望,希望个人想象力的增长也许能刺激人们关心别人,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同样对孤独的阅读乐趣带来的任何扩张能否增进公共利益持谨慎态度。

4、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5、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写下自己有关书中观点相关的经历,成功的失败的都可以。

6、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关于读书的好方法)。

7、二年级下册语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

8、(4)速读法:就是快速阅读术,通过学习眼球移动技巧及快速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

9、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10、去二手书店。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一个我买掉旧书的打折书店(我通常会带几箱书)并且在我在店里找到的老书上一个得到一个很大的折扣。我通常会花仅仅几个美元的价格,买到一打或更多的书,所以我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是买书却不会让我花费太多钱。浏览人们捐赠的新书也不错。把诳旧书店当成常规活动吧。

11、很多朋友抱怨读了那么多书记不住怎么办啊。温故而知新,及时的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把最初短时间的记忆转换为长久储存的信息。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进行二次快速阅读,有助于产生新的读书感悟,进一步的完善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一本书只读一次我们能掌握的只有某个颠覆我们价值观,对我们冲击特别大的知识点,而一些系统的我们不曾见过的理论很难通过一次的认识就完全掌握,如果我们能坚持贯彻及时复习,持之以恒,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12、以上就是关于六种读书方法的总结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下面这几本书可能可以帮到你。

13、“书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这是作者的一句话,带给我的震撼很强烈,分享给你。本书只有100多页,很薄,关于核心的干货部分很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性地阅读就好,前半部分过于冗长,后半部分干货较多,其中提到一种长篇小说速度法也是我们下期准备分享的内容。

14、一年级下册语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

15、买书如山倒,看书如龟速。时间是宝贵的,但并不是很多人把自己的时间变成宝贵的财富。有时间买书,没时间看出。买书时想着每天看几页,买完书后想着看会手机不会影响看书的,就是这样在每天更多关注互联网信息的情况下,自己的阅读就变成了看手机。

16、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要花多少时间都可以,可依文章的难易度或重要性,有弹性地调整阅读速度。

17、书中人物出场众多,最重要的主人公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读者自己。读书时,作为书中的一个角色,让你的情感融入故事之中,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人物。比如说读《飘》,如果你置身在故事之外,你的感动指数是一般是3-6,但如果你想像自己某一个角色,你的感动指数会达到7-10;如果你是梅兰,你会亲身感受什么幸福;如果你是郝思嘉,你会亲身体会什么是痛苦。这种方法,用来读自传、小说、剧本或报告文学尤为奇妙。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感情脆弱的人,还是做一个旁观者。读书要入得进去还要出得来,要不然就可能“走火入魔”啦。

18、用这个0读书方法阅读一本200多页的书通常2个小时左右可以完成,当然这不包括那些专业技能方面的书籍,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安排这2个小时:

19、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20、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21、先读简介,了解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

22、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23、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24、(4)速读法:就是快速阅读术,通过学习眼球移动技巧及快速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

25、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26、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27、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28、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29、4)怀着成就感结束,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对这本书有了印象”。

30、对于自己专业需要或学习、考试特别重要的书,应该采用精读法,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深读,此谓精读法。精读法要求将书中每一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要求的是阅读深度。

31、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32、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孔子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散文大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吃草“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我的体会是:用眼睛来读书者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适合特别读经典。比如读《论语》、《道德经》、《沉思录》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还可以用于加深理解书中的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断。

33、高科技手段:创建一个gmail帐户用作读书列表,每次听到好书信息,就发给它个邮件。现在你的收件箱就是你的读书列表啦!读完一本就把它移到“完成”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