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1句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1、(1)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狐假虎威)。

2、 ①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的命令。②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狐狸眼珠一转,扯着嗓子大喊:“老虎,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的‘森林之王’,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一定会受到惩罚的。”(狐假虎威)。

4、果不其然,老虎纵身扑去,抓住了那只狐狸。而当它张开大口欲食时,略显惊恐的狐狸睁眼说起话来:”虎子,你敢吃我?”

5、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6、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7、《警世通言.卷三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8、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9、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10、(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12、(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3、译文:伥鬼是被老虎吃掉的人,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14、造句:做人应该要独立,不要做狐假虎威依附领导的事情。

15、玉皇大帝一看,猫果真在睡觉!他勃然大怒,一气之下,他决定永远不允许猫再上天。同时,他让老鼠顶替猫的位置。老鼠又说话了:“我一定要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难道你的贡献比牛还大吗!”“人们都认为我比牛大多了。”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来评判。人间到云端的人都说:“呵!好大的牛啊!”接着,他们看到了站在牛头上的老鼠,都说:“好大的老鼠!竟然比牛还大!”玉皇大帝只好让老鼠排在第一位。

16、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里的“走”就是奔跑的意思。

17、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8、他只是董事长身边的跟班,却常狐假虎威地发号施令。

19、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20、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1、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22、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23、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24、走着走着,老虎也觉得有点害怕起来了,老虎不知道,野兽们惧怕的是自己,他还真的以为动物们害怕狐狸,于是,老虎也匆忙的逃走了。

25、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26、正在这时,树上的一只猴子,从睡梦中惊醒了。它发现树下站着一只狐狸和一头老虎。它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到过老虎,吓得魂飞魄散。它大叫一声:“老虎来啦!”然后,逃之夭夭。

27、他那种狐假虎威的人在我面前竟敢如此趾高气扬,真是放肆!

28、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9、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30、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狐假虎威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31、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证据?森林里的动物就是证据!它们都怕我你跟我出去走一趟,看看我的威风!”老虎和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走在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极了。老虎走在后面,一路东张西望。

32、    第七段出现了四个四字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在讲时,边读边让学生体会四个词语的意思,也结合插图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以及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也为课后第二题解答做充足的准备。

33、(用法)用作贬义。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去欺压或吓唬人。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34、我实在看不惯他那狐假虎威的丑态,恨不得给他一巴掌!

35、读了《狐假虎威》一课,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真诚善良。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不要做狐狸和老虎这样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诚实、谦虚、还要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王者。

36、(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7、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38、我们没理由去学狐狸的狡猾,也不希望自己傻逼到成老虎那般的凄美,还真以为狐狸为百兽之王呢?对不对?!既然如此怪怪的,又如何被狐狸践行成为了事实呢?历史上的“狐假虎威”,就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39、正在这时,树上的一只猴子,从睡梦中()了。它发现树下站着一只狐狸和一头老虎。它从来没有这么(  )看到过老虎,吓得(  )。它大叫一声:“(  )来啦!”然后,(  )。

40、(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41、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内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容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引证解释北齐·魏收《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谓己功名,难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凭雾积。

42、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它非常的凶猛,牙齿像刀子一样锋利,爪子像钢铁一样坚硬。一天,老虎在森林里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草丛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抓住了狐狸:“哈哈,可以饱餐一顿了!”

43、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44、东张西望:四处张望。大摇大摆:走路时故意把身体摇来摇去。形容一副高傲的心态。

45、本课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战国策》。,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

46、    第六段中“狐狸摇了摇尾巴”,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狐狸很得意,想着自己都要把老虎给吓唬住了。它在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时要把他那种傲慢、不可一世的语气读出来。

47、释义:擅:独揽;胜场: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48、“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49、    不足之处,是由于网课,课后第二题“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没法进行。虽然把五个成语的意思都给孩子们说了说,也让孩子们用这五个成语说了话,但“分角色演故事”还是没有落实到位。如果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个也是带有很大难度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这五个词语,把这个故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是相当有难度的。

50、  狐狸口气很大,用“老天爷”来威吓老虎。“派”说明它和老天爷之间的关系很近,“管”说明它权力很大。“你们百兽”,说明狐狸不在百兽之中,并且要比百兽高级,暗示它要比老虎还要强大。如果老虎吃了它,就等于和老天爷作对。如果说之前狐狸的反问有试探的意思,这次“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是对老虎非常强硬的威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