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7句鬼谷子说的最经典的话


鬼谷子说的最经典的话

1、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鬼谷子说的最经典的话)。

2、如何藏器于身?就是一切反常去执行就好,想要说话,就学会沉默。想要出击,想要张扬自己,就收敛自己。想要跟别人一决高下,就要不去争高,往下走。想要获取更多东西,就要学会给与。

3、碰到沉迷酒色的人使用此术,就是用音乐的节奏来感动他,让他感到过于沉溺酒色,必定是自寻死路,有生之日必定减少,再用他不曾见闻的事让他高兴,让他最终能看见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得后会有期。

4、今天本文摘录《鬼谷子》一书的四句经典语录,并且加以解释,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把它运用到生活之中。

5、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cou)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鬼谷子》符言第十二)(鬼谷子说的最经典的话)。

6、鬼谷子商道经典语录横剑攻于计,以求其利,是为捭纵剑攻于势,以求其秦国称霸乱世,庞涓勇武过人,所向披靡,使得原本弱小的魏国雄霸中原,孙膑智者。

7、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8、你看今人想要发展,想要进步,就得推翻过去的一些道理,过去人把留辫子当孝顺,说什么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几千百年都人都是这样活着,但今人就把过去先生们认为的道理,推翻了,这就是事无常师,每一件事发生,都应该符合当下,适应当代,不然就会落后。

9、“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0、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1、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12、遇到表面上不友好,但内心很赞同我们的人,我们就要去行动,去做一些事,外在的事,让对方看得到,并且通关外在的事,让对方对我们刮目相看,那么也能到达里外都赞同我们的局面。

13、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14、译文: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头系。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1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

16、主动让利,相益而亲,是一种豁达;相损则疏,当断则断,是一种果敢。与人相交,至诚至信固然重要,但无论远近亲疏,都不应该成为一种羁绊。

1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18、心是人体九窍的领袖,君主是五官的首领。做了善事,君王应当给予奖赏。做了恶事,君王应当给予惩罚。

19、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

20、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1、懂得收敛锋芒,谦虚谨慎的人,才能走得长远。正如爬山,越是振臂高呼、手舞足蹈,劲头越是消磨得迅速,于是常常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了;反而是那些沉默不语、俯身弯腰的人,一步一步爬到了山顶。

22、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23、一个人欲望太多,就会失去信仰、自尊,原则也会被贪念吞噬。

24、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2)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5、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26、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27、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28、每日检省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看懂别人。

29、 守义者,谓守以心义,探心在内以合也。——《鬼谷子·中经》。

30、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1、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32、巇(3)者,罅(4)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3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34、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看清楚自己的不足,也明白自己的长处,从而扬长补短,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华,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35、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