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3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有一次,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2、“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出自历史学家杨联陞之手,题干中解释:此联为向恩师钱穆“求字”而来,取“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意自我警勉。与前两联相比,此联是自勉联,态度谦逊。从“铁肩”到“平肩”,少了文人的狂傲之气与决绝之态;从不凡到平庸,强调的是作为芸芸众生一员、小人物的使命与信念。
3、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自书年谱称:祖籍口外小兴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先祖杨百源迁居保定府容城县,居城东北河照村。
4、杨继盛行书《谪所寄王世贞诗札》纸本,镇江市博物馆收藏。
5、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书下绝命一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千古流传。其后,虽有李大钊之“妙手”,亦有杨联陞之“庸手”,都难以比肩。我以为,以肩担责,以文警世,“铁肩”与“辣手”齐备,方为吾侪之所向往。
6、值得注意的是,题干设定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要求考生选择并明确喜欢某一版本的理由,考生当审辨思考,在辨析异同之中说清喜欢某一联的缘由;二是阐述观点与态度,考生当通过比较与选择展示观点态度、挖掘现实意义、体现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8、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9、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李大钊同志手书赠挚友杨子惠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0、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闻说江山好;终嗟风趣频。(集杜甫句) 闻鸡晨舞剑;借萤夜着书。
11、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12、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 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 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13、四个版本的对联出自不同人之手,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
14、自杨继盛写下绝命联,该联几经后人修改,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精神内核。
15、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
16、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17、斧藻其德;竹柏之怀。(梁同书) 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郑燮) 持山作寿;与鹤同侪。(齐白石)
18、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19、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乡民崇敬他,把他安葬在河北容城县以东。明万历三年,又迁葬到河北定兴县东引村侧至今,立有墓碑,上题“明忠臣杨椒山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 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21、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2、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4、谨以本文纪念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担当的历代知识分子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中华民族才永立世界东方,生生不息!
25、虽然朝野对杨继盛一片解救呼声,但最终没逃过严嵩处心积虑的陷害。临刑前,杨继盛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当年十月的北京西市,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杨继盛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昂首走向刑场。他仰天长啸,朗诵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26、1933年8月,张聿飞先生入北平中国大学哲学系学习。该校是孙中山1912年在北京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孙中山曾任校董,宋教仁、黄兴为第二任校长,彭允彝代校长。李大钊、李达、 杨秀峰、齐燕铭、张致祥等“红色教授”以及一些著名学者如鲁迅、马寅初等人都曾在此任教。1949年3月,中国大学因经费匮乏停办,部分院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27、穷不失义;富而无骄。(集四书句) 松风高洁;兰气幽芳。松风煮茗;竹雨淡诗。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28、张先生著述很多,解放前著有《哲学大纲》(北平:中国大学出版1947年),后来著有《黑格尔哲学讲义》《西洋哲学史讲义》《韩非子研究》《教育哲学》等著作或讲稿,可惜都已散逸,没能保存下来。但是张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已经成为一代楷模,深受后辈敬仰!
29、先生曾留下一句话: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可谓是对自己一生的精辟总结。
30、铁肩:2018年上映贾一平、高峰主演都市剧
31、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扩展资料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
32、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集怀仁圣教序字) 诗从肺腑出;心与水月心。
33、本期清风故事为您讲述,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4、座谈会上,在天津研究所工作的邵飘萍孙子邵克宁介绍了邵飘萍生平事迹。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钟世杰,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d委书记、社长、总编陈东,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先后发言,缅怀与先烈的渊源,纪念与传承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爱国主义情怀。
35、不管你是谁,我都要说一句!多买几本书看看!
36、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7、先辈师表如同璀璨繁星,点亮师大史册的浩瀚银河!
38、 “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希望便是“力扶泰山,笔遣义怀”,当真正气浩然。文章著于道义,而对于责任的全力承担是亘久且需要亘久的信念。
39、1947年,张聿飞先生受王正廷校长之邀担任哲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后来兼任傅作义将军身边的少将参议、新闻审查处处长。在傅作义将军犹疑之际,他积极劝说将军和平起义,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40、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41、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集唐诗句) 洪词留石逸;华势上流黄。(集石门铭字)
42、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
43、道义铁肩担,吾辈应青年勇挑重担,志存高远。为信仰牺牲的气节与风骨,正是千古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的应有之义。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政权黑暗,杨继盛一声怒吼,担起道义,唤醒众人心中的良知;清末以来,内部叛乱,列强入侵,孙中山一声呼唤,担起道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当今中国,虽无杨继盛时代之黑暗,亦无孙中山时代之混乱,却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当此关键时期,总要有人担起道义,总要有人作为先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世人皆有铁肩,皆担道义,必能使中国焕发出无限生机。
44、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度被起用的杨继盛耿直未改,痛恨当权者严嵩,竟上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以他之“微力”,自然一时难以撼动严嵩这座“大山”,他遭诬陷下狱,在狱中惨遭严刑,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方四十。王夫之说:“直击严嵩,而椒山之死以正”,杨继盛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有其大任在铁肩,辣手著文,直击权贵,哪怕粉身碎骨,又何惜哉!
45、当天,邵飘萍直系亲属来到婺州公园的邵飘萍雕像前,祭奠先烈。
46、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郑燮) 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47、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集唐诗句)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集鲁峻碑字) 春来千岭翠;花落两衿香。
48、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49、抗战胜利后,1947年受北平中国大学王正廷之邀担任哲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同时兼任傅作义将军的少将参议、新闻审查处处长,后随傅作义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东北农学院、东北森林工业学校,1956年11月来到哈尔滨师范学院,讲授《逻辑学》《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黑格尔哲学》等课程,著有《哲学大纲》《黑格尔哲学讲义》《西洋哲学讲义》《韩非子研究》《教育哲学》等著作或讲稿。
50、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51、活动中,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邵飘萍孙女邵克美等邵飘萍后人,捐赠了邵飘萍在京报办公时所用的桌布,以及邵飘萍夫人汤秀慧手迹等文物。
52、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浮沉休感慨;方正自栽培。 涧松寒转直;碧海阔逾澄。(集唐诗句)
53、 然而,转念又不得不发问:读书人多柔弱而内敛,何来“铁肩”一说?读书人多含蓄而善迂回,又何来“辣手”一说呢?
54、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于右任) 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
55、明嘉靖年间,杨继盛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56、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57、雅琴飞白雪;逸翰怀青霄。(集古人诗句) 雅量含高远;诗书见古今。 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58、1918年5月,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这篇作品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借狂人之口愤怒控诉了绵延数千年的旧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小说发表后,举国震惊,鲁迅一朝成名天下知。
59、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
60、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俺答汗再次侵犯大同、辽阳,仇鸾私通俺答汗的罪行暴露,急病而死,被皇帝下诏开棺戮尸。朝廷知道杨继盛有先见之明,起用杨继盛,调山东诸城县令。他奉诏离任时,临洮百姓千余人依依不舍洒泪相送百里外,杨继盛挥泪与乡亲们告别,场面十分感人。
61、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集李白句)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郑燮)
62、于是,我将目光投注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才发现:每当社稷有倾覆之危,民族有危亡之境,读书人总是冲在“战火”的一线,他们必筑精神“铁肩“在前,他们必斥”辣语“于笔端。古有比干冒死力谏传承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精神;今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情壮志;鲁迅的杂文如”投枪“”匕首“,文章也就成了反动派最害怕的武器;忘不了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还记得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刚强——原来,读书人有属于自己的信仰。
6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不仅是许多优秀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更是贯穿于几千年的时代精神。故曰:用铁肩担起道义,责任更大更重;用辣手写就文章,真理更远更深。
64、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65、当时,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对官场的狗苟蝇营非常不满,空余之时只是抄写古碑以自娱。“客中少有人来……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失了,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好在,鲁迅的挚友钱玄同时常带着《新青年》来看望他。鲁迅看了《新青年》,大受新思想的启示和鼓舞,重新拿起笔投入了战斗。
66、北元后裔俺答汗,多次率兵侵犯宣化、大同,提出宣府、大同等地春秋两季开设马市。镇边大将咸宁侯仇鸾,畏惧出战,欲与俺答汗妥协,开马市。而杨继盛认为,仇鸾议和示弱,丧权失节,于是上疏皇帝,力言仇鸾的主张有“十不可、五谬”。结果在仇鸾操纵下,驳回杨继盛上疏,并密奏诬陷之,把杨继盛关进监狱,后又贬谪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
67、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集唐诗句)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集杜甫句)
68、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句)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69、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 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集唐诗句)
70、毛润之:铁肩辣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71、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72、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 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 高松来好月;野竹上清霄。(集唐诗句) 座对贤人酒;山藏太史书。
73、时间流转,到了现代的中国。鲁迅先生这位读书人,在黑暗的时代踽踽而行,为心中道义,毅然弃理弃医而从文,以铁肩负民族之重任,以辣手骂醒整整一代之国人。斯人以往矣,但他的灵魂,他的信仰,他的铁肩辣手给我们整个民族留下了百年甚至将会绵延千年的感动。
74、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 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75、钱穆先生是顺了学生的意思的。而其联更加可贵之处在于“双”与“只”的对举。道义和文章的层次先后一下子鲜明起来:须“双肩”来扛的道义自然是着重,而文章实为道义服务。随着文化教育的逐年普及,能“文章”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而若是文章中早已失去了当年杨员外冒死弹劾权官的那般勇气和风骨,留下的不过是徒然一地废纸;甚至将软弱和污浊传扬。首先文章的内容须合乎道义。然而即使篇篇中充斥的都是正义的呼号,却成为“表面文章”,只说不做,也未免落于空洞和贫乏。孔子有云:“有言者不必有德。”如培根这样的哲理大家,对权力名誉、世事万千似是清透,而自己却因深陷荣名泥淖而最终身败名裂。“双肩”和“只手”是对青年人提出的更加具体的要求:承担责任须尽全力,而不可仅仅重于“文章”。文章必在道义之下、在道义之中,合为时而作,合为心而发。
76、杨继盛儿时家境贫寒,其母早亡,其父另娶,杨继盛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一介寒门学子终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得中丁未科进士。
77、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8、陈独秀: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身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不论对内对外,强权是靠不住的,公理是万万不能不讲的了。
79、辜鸿铭刘师培:“我声明,我辜鸿铭,绝不做诋毁蔡先生的事情。对不起,告辞了。”“我也告辞了。”
80、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8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82、1904年,张聿飞先生生于山西省榆次县,出身农民家庭,家里兼营一些小生意。先生曾因家贫辍学,后来就读本县师范班,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以谋生。1924至1929年间,张先生就读山西省太原第一师范,从此开始新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