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9句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1、而“人能够做他想做的”的意思是,虽然求而不得,但是我们至少尝试过,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只要不放弃,也许就会有转机。
2、尽管她嘴上说着不在意网友对她目前婚姻的评价,其实她太过在意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她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3、在厘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后,叔本华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本书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人是什么?
4、直接行动就是在当当网上订购了“尼采、柏拉图”,和哲学搭上伙之后,反观之前的读物,觉得层次太过低劣,接收到的知识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消化肠道”,搞不清是第几手了。当真正阅读名著时,会发现,很多我认为新鲜的论断有可能是好几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在19世纪叔本华的书中,发现很多现下都非常“时髦”的观点,如同新瓶装旧酒,可见我的孤陋寡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5、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6、那么精神能力的优异取决于哪些方面呢?主要在于修养。如高贵的品格、超群的智力、良好的性情、渊博的学识等。这是一个人价值与个性的体现,是属于人的美好素质。它们让一个人具有超出常人的神经力量与感觉体验,更容易身处愉悦氛围中。
7、这就好比买一款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收益多自然好,但如果收益少也不怕,起码本金还在,不至于风餐露宿。(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8、叔本华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不被认可,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理念与天赋。他从默默无闻到登上名誉高峰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如同他所说“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为真理是永存的”。
9、懒人标注:想起了博尔赫斯的那句“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10、个人很喜欢他的这本书。很多地方甚至心有灵犀。达到了深层次地精神交流。不知是悲哀还是可喜。斯人已逝。人类还将生生不息。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一起成长。
11、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12、即这类人容易得到幸福也难免忧郁。也证实了幸福只是相对而已。
13、如若一个人拥有一笔独立的财产,他应当将其视作堡垒,用来对抗许多可能会遭遇的恶事和不幸;而不应仅仅将其视为一份礼物,一份可以让他从外界获取乐趣的礼物;更不应认为他就该义不容辞地将这笔财产挥霍一空。
1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5、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的哲学家。主要的哲学理论是: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主义。《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的晚年之作。他在30岁左右已经奠定了哲学思想,一生都在完善他的理论。这本书是对他哲学理论的解读和补充。叔本华不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可,到了晚年才获得肯定。既然是晚年之作,所以,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里,叔本华的人生像一本书一样,已经阅读到了最后,要怀着尊敬的空杯心态另外再带着一点点的怀疑心态来读这本书。
16、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各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各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与素质,并不会因此而产生相应的差别;相反,这些人同样是整日奔波却仍欲壑难填的蠢物。忧虑和欲望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但它们的形式,亦即其本质,却大同小异;痛苦和忧虑的程度会有所差别,但这些差别却并不取决于人们地位、财富的不同,换言之,并不由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
17、叔本华8岁那年,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在巴黎近郊滞留了一段时间,其父为了儿子能彻底学会法文,便把他托付给一位商业上的朋友,自己则携妻返回到汉堡。叔本华在此处生活、学习了差不多两年。据他自己称,这是他一生中最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欢乐时光。之后,他回到了汉堡的父母身边,并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进入到一所商业学校读书,以便将来能继承父业。由于叔本华的父亲是商界名流,母亲又与文艺界人士素有往来,所以他家中常有名人雅士来往。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环境,使得叔本华开始嫌恶商业生活的庸俗和那种市俗味道,心里从此便埋下了做学问的种子,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也从这位小小年纪的人的身上发现出他的哲学天才来。于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直到1804年秋,他的父亲去世后。叔本华才在其母亲的应允下,脱离开囚役般的从商生活,真正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18、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
19、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20、一说到哲学,有些人就摇头。认为哲学总是深奥难懂。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却是从世俗的角度讲解人生。此书又名《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所以对于每个都想幸福一生的人来说,这是本值得读的书。书中有许多观点值得人们深思和借鉴。如“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病恹恹的国王”……
21、大部分人要消耗很多生命精力,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奔波。一旦物质富足生活安逸,却又被无聊困扰。
22、虽然叔本华的思想略显悲观,但是其实悲观中也透露出了希望,同时,叔本华也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人生的中各种痛苦和挫折,从中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叔本华去世后不久,另外一个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尼采,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面,发现了叔本华的著作,从叔本华悲观的哲学思想中,看到了人性的强健和充满生命力的一面,就像尼采说的: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强大。而尼采哲学思想的起点,正是叔本华。
23、“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24、叔本华理论认为:并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所有人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25、《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个死敌:痛苦和无聊。人们却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
26、因此,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
27、叔本华认为,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求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求幸福”,也就是说,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别人而活。第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不明白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位多病的国王要幸福得多。
28、唯意志主义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指导性的意义呢?可以搭建自己内在的卓越精神世界,通过对自己的探索,来了解外在真实的世界。
29、懒人标注:拿来留学是正确的,钱只是工具,作为一般等价物才能体现其价值。没有什么比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更吸引人了,妹子们称之为sexy。
30、当然叔本华出生的年代,社会环境也是非常糟糕,他出生的第二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欧洲。不幸的童年和恶劣的社会环境,给叔本华的人生抹杀了阴影,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也充满了悲观色彩。
31、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会把这方面的体会公诸同好呢。
32、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这句话,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人生的至暗时光里,叔本华的这句话,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33、叔本华说,意大利医学家数学家卡丹奴斯的《论逆境》与他这本箴言书大同小异。
34、我们唯一所能做的,便是最优化利用既有的个性,并相应遵循我们的个性来追求自身的发展,避免强其所难,从而去选择最适合自身个性的地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
35、避免痛苦,这种对人生的保本经营策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大富大贵,只要没有天灾,就直接过滤掉了人祸,想不幸福都难。
36、那么对于财富的欲望,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
37、很多心灵导师都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其实在19世纪叔本华便认为“现在“尤其珍贵。他花了很长一段论述来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人们的影响,并明确表示“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现在的重要性“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卖疯了的畅销书《当下的力量》无非也就是围绕这些理念。
38、懒人标注:这里太好理解了。人永远要为自己而活,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怎么舒服怎么来。健康是前提,哪怕小痛小病都很让人难以去全心感受快乐。所以拿身体去换钱,然后生病了再用钱去看医生,是短视的做法。
39、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40、懒人标注:得到想要的才是幸福,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才开始“无聊”。
41、也许这和她早年失去父亲又早早出道养家的经历有关,那种缺爱和缺乏安全感的阴影一直烙印在她内心深处,即便现在有了温馨的婚姻家庭,依然需要从外人的认可中寻求平静。
42、《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构成了叔本华的哲学核心,内容涵盖大自然物理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讨论了认识论、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方面。德国作家托马斯夸赞“整本著作犹如一部交响乐作品”。
43、同样命运的还有宋钦宗,还有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很有意思。一个皇帝不理政事,把国家完全交于太监魏忠贤,自己每天醉心于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活非常好,很多专业木匠弄不来的,朱由校都搞得出来,并且像模像样。家具做好后,还让太监拿到集市上换钱。听来好笑。为什么?性格决定兴趣,兴趣决定幸福。做皇帝没意思,只有做木匠才快乐,才幸福。
44、对幸福这个话题,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握有权势就是幸福、有人认为拥有财富是幸福、有人认为有人疼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幸福。总之,各人有自己的标准。
45、避免痛苦的现实意义,就是不要犯错,特别是原则性的大错,如此以来,人生的基本面就不会垮。
46、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但历经千帆后,人们或许更能咀嚼出孤独中藏有的那妙不可言的味道。
47、人一生中,决定幸福的首要和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自我,即我们的个性,而因为它恒定不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48、客体是别人可以给予的,也即意味着可以被拿走。如果拥有它能让人幸福,那失去它肯定也会让人痛苦。幸福就不能算是永恒不变。
49、诚然,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生存的全部方式而言,在他自身所拥有的或已失去的东西显然才是最重要的。在此就直接有了他的内在快乐或不快乐,它们主要是他的感受、意愿和思想结果;而所有外在之物对他的快乐或不快的影响则只是间接的。因此,同样外在的事物或者关系,以及同样的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仅仅是这个人自己的看法、感受以及意志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引起他的看法和感受和意志活动时,才会影响到他。
50、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51、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当我们身强力壮安然无恙时,往往会忽略这点。反而将其他一切都排身体之前,因而付出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
52、如何才能幸福地生存下去。因为,人生,不如意,不如意常有。
53、叔本华强调人生基调的痛苦,并非让人消极而悲观的生活,恰恰是在引导人们,对生活要有理性清醒的认知,对痛苦也不要惧怕,学会平和地去追求幸福。
54、正如周国平曾说:“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55、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千万不要牺牲自我的内在去换取外在,不要用一个人整个或绝大部分的安宁、闲暇和独立,去换取荣耀、地位、头衔和名气。
56、小懒对于自己定位是:平时是“存在主义者”,谈恋爱时是王尔德的“浪漫主义者”,只有失眠到深夜实在痛苦时才开始悲观起来,成为虚无主义者。
57、懒人标注:我们都有虚荣的心理需求,哪怕为此不得不去造假,去展示和本我不相符的一面。这没啥,不要过头就行。或者,当你撒了一个谎,有办法去圆谎就行,虽然大部分时间为了圆一个谎不得不造更多的谎。如果没这个能力最好的方法还是真诚。人生苦短,不要忙于不能获取到好处的伪装。
58、我们应该爱护,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自身,因为它是我们得到幸福的关键,对我们的幸福起决定性的作用。最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因为他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人如果他能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幸福就会想他招着手走过来。所以乐天派是幸福的,他们总能找到高兴的理由,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愉快的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会使我们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专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没有人会愿意像病人一样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一生,因为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君王幸运。叔本华认为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名声,甚至为了欲望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
59、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60、这本《人生的智慧》在都豆瓣也有1的高分。作为叔本华晚期作品,可以称之为成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叔本华的人生主张。
61、普通人中的穷人为温饱而忙碌,没有闲暇时间,将生命消耗求生存度日,没有精神乐趣。
62、在普遍焦虑的时代,很多最基本的人性需求,都成了奢侈品,比如健康的饮食,比如好的睡眠。
63、另外,年轻人不要总把“人脉”,“利益交换”挂在嘴边。知道友谊怎么消失的嘛,从你称之为人脉的那一刻。交个朋友嘛,whysoserious。
64、当下现实的客体这一半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而主体这一半是我们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世间的一切千变万化,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一首曲子,虽然变奏接连不断,但主旋律却保持不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自己的个性。正如那些动物,不管人们把它们放在何种环境里,它们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为它们所设定的、不可更改的狭小圈子。这解释了诸如这件事:我们在努力使自己所宠爱的动物快活的时候,必须把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这是由动物的本性和意识的局限所决定的。
65、西方的哲学是“思辨”,东方的哲学是“悟道”。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思想,而叔本华的哲学也是哲学的一分支,需要带着辩证和怀疑去理解。
66、所以佛说,要苦渡众生。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范文2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67、看综艺节目,伊能静不停地问婆婆:“妈,你觉得昊子到底爱不爱我?”当婆婆给出毫不迟疑的肯定答案时,伊能静列举了一连串秦昊对自己的好。最后她很不甘心地告诉婆婆,秦昊就是不会表达爱,她甚至让婆婆告诉秦昊要学着表达。
68、就像独自一人,安安静静看一本书、画一幅画,甚至对着天空中一朵喜欢的云,发会儿呆,不仅当时怡然自乐,多年后回想起来也还是甘之如饴。
69、财富与提升幸福感有什么关系呢?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至少关系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因为他们思想和精神很贫乏。
70、地位、名誉、名声对我们人而言都是奢侈品,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更不要将它们视为生命的支柱。上述三者都是别人赋予我们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可能随时被别人收回去。其实得到名誉并不难,只要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它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因为名誉的要求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一旦你没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没去做一件本该有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名誉就会从你身边溜走,而且一去不复返。名声被视为名誉的孪生兄弟,名誉会死,而名声却永恒的存在。正因为得到后可以永恒的存在,所以得到名声是很艰难的,在得到它之前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贝蒂在《吟游诗人》中写道:高傲的名声殿堂闪耀在陡峭的山上,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显而易见,要得到这一奢侈品并非易事。很多做出过非凡成就,写出过卓越作品的人,在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名声之前,就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在他们做出非凡成就和写出卓越作品的年代,这世上并没有比他们伟大智慧和思想稍微差一点的评论家,更没有和一样拥有伟大智慧和思想的头脑。直到后世,诞生了天才,他们智慧和思想才开始被大众所知道了解,并且名声大噪。本书的作者还是幸运的,在他永远地闭上眼之前,世人就将显赫的名声赠予了他,尽管此刻他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已经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71、叔本华十分推崇孤独状态,他认为大多数人的社交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庸俗的社交只会消耗人的时间精力。从这个层面上,他说“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不多。”
72、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做选择。能接得住什么选择,能放得下什么欲望,直接关系着将来的生活质量。
73、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是无限的,满足欲望只是有限的和短暂的,所以,人总是处于痛苦和无聊之中。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本小书《人生的智慧》给了我们一个入口,来了解叔本华的人生观或者是幸福观。
74、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世界的表象也因人而异。因此,一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空乏和肤浅的,或是丰富、有趣和充满意义的,都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当一些人羡慕他人生活中所发生的趣事时,他们其实更应该羡慕那些人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天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意义深远、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理解事物的天赋。因为同样的事件,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但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就只不过是平庸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75、在歌德和拜伦创作的、取材于真人真事的许多诗篇中,这些情形昭然若揭。愚蠢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拥有那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成伟大。同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所看到的一场悲剧,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则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冲突,可在一个冷漠的人那里又被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76、“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直接摆动”,当时就感觉,说的太TM对了。
77、因此,无论人生如何艰辛和困苦,这句话总是能够直抵人心,温暖又有力。
78、叔本华父亲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投水自杀身亡。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情路坎坷、终生未婚。
79、作为一直以来别人口中“乐观”的姑娘,我是不理解“悲观的”。认为悲观就是乐观的反面,是不好的,悲观就是自己弃世厌世。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纠正了我的认知,原来“悲观主义”的观点是,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要控制和忍耐自己的意欲,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而是像一只狐狸一样灵巧的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各种灾难。
80、《人生的智慧》主要讲的是如何获得幸福。其中第二章探讨的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叔本华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比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他所带给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这有些拗口。简单说,叔本华认为幸福的关键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再简洁地说就是—性格决定幸福。这使人想起类似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不管是幸福,还是命运,都是关乎人生的成败。所以综合说:性格决定幸福!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的成败!
81、曾有人说:“所有的鸡汤成功学大师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
82、哲学家,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先行者,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拓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远远领先于他们的时代,不被当时所理解,但最终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过了几百年,也会被重新认定;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在当代就被大家赞扬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会被遗忘。因为天才就是引领人类的火把和旗帜,他们永远前行在大多数人的前面!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范文3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83、“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价值成反比。”所以独处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有人说当今中国“无大师”估计就是不够孤独,嵇康、阮籍、陶渊明这些真正的隐士,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作品。
84、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85、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邂逅”叔本华的,并为之“惊艳”,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后,我以能阅读叔本华、茨威格的原文为享受目标。托玛斯·曼津津乐道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是得到个中三昧而发。
86、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于澳大利亚行医。
87、处于痛苦另一端的人,那些智商不够、情商不足的人,一旦从贫困的痛苦中稍稍解脱出来,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消遣和社交;纵情人生,只为了逃避自己—人一旦独处,自身固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
88、懒人标注:有钱很多时候意味着更多选择,更有能力保护爱的人,能解决很多问题,拿钱砸我吧~
89、“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
90、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却是暂时的、偶然的,甚至转瞬即逝的。
91、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很有奔头,可他却说,感觉生活有些无聊,似乎提不起什么劲头来。
92、一个人在遭遇各种不幸的时候,依然能保持镇定自若。那就说明,他清楚地知道人生是充满苦难的,而自己遭遇也仅仅那些众多苦难中的沧海一粟而已。
93、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94、当然这样的事例很多,一抓一大把,就不说了。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有性情温柔的,有强悍暴躁的;有热情如火的,也有冷若冰霜的;有喜欢静的,有喜欢热闹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决定了不同的处世风格。《人生的智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顺应自己的性格,选择对的职业和工作。因为性格是天生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95、说到性格决定幸福,这使我想起了我国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被称为“词帝”,大家都读过他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虞美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破阵子》等,深深被词里的情感打动。一个帝王沦落到别人的俘虏,正如他自己的词里写得“天上人间”的差距,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性格。李煜是一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人,他是一个好词人,但命运阴差阳错地让他当了皇帝。皇帝应该每天思想的是军国大事,李煜不懂,更没有兴趣。想象得到,没有大臣向他讨教之国之策时,李煜都会不胜其烦。在别人看来他是幸福的—做了皇帝。当他自己是苦恼的。他如果只是一个书生,一个文士就好了,娶一个美貌的佳人相伴一生这才是他的幸福。
96、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97、笔者读到这里,深有感触。如今,很多人常常抱怨幸福在“别人家”,自己总是不幸的——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学习好,老公不如别人会赚钱,老婆不如别人漂亮贤惠......殊不知,幸福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充盈就是最大的幸福。内心充盈的人,上天赐予的一切都会觉得幸福;而将幸福全部寄托于身外之物的人,即使自己拥有金山银山都还在整天抱怨。
98、被赋予了高度精神力量的人,过着思想丰富、多姿多彩、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意义的人生,其自身就承载着最高尚的乐趣之源。他的头脑只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