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6句庄子的名言名句加赏析


庄子的名言名句加赏析

1、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2、又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孟子、荀子、扬雄三人所的人性是错误的吗?”回答是:并没有错。又问:“他们三人观点不同,为什么呢?”答:他们的观点开始不相同,但结果是一致的。假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便因此懒得去教育,那便错了。假如荀子说人性是恶的,便因此放弃教育那也是错的。又假如扬雄说人性中善与恶混杂在一-起,便让他们放任自流不加教育,那也是错的。然而这三人,或亲身奔走于各诸侯之间以推行他们的政治主张,或写成千上万字的著作传于后世,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以推行仁义礼乐为首要任务。这是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对性善的人一天不加以教育,就会使他迷失方向,加入恶人行列:对性恶的人勤加教育,就可使他变善;对善恶混合的人加以引导管促,就会使他们远离恶而接近善。他们的学说与《论语》的“本性相近而行为习惯相差很远”,《中庸》所说的“遵循有方”都是相合的。这三个人,推究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同,但仔细体察他们的用意却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推究起来他们的理论是开始不相同而结果相同。

3、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4、——《庄子·逍遥游》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的名言名句加赏析)。

5、我担心社会.上的学者过多的讨论人性问题,因此常常作出这样的论断:人性问题并不是学者们的当务之急,而古代圣人也是很少提到的。六经所记载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人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记述得很详细。至于人性问题,论及的不到百分之一或者只是谈论其它问题而有所涉,不是围绕人性而谈论的,因此即使谈到也不做过多的探究。

6、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7、(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8、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9、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10、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2、(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1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14、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1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1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7、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18、他在《庄子》一书开篇《逍遥游》里就给了我们一个“北冥”和“南冥”的大水。他说:

19、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

20、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21、C.“闯关东”来的人中有不少加入了修筑中东铁路的队伍,成为沙俄的廉价劳动力,吃住条件十分恶劣,却为南岗的兴起洒下了血汗。

22、B.率性之谓道                 率:率真

23、B.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凌万顷之茫然

2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5、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26、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27、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28、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是世间“平中准”的标准,可照天地万物,可为“道”之准绳。

29、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1、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1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3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3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34、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

35、他说:鱼儿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江湖里各自自由自在地作逍遥游。

36、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37、·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38、释义: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39、《庄子·养生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0、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41、因为有了庄子这段关于姑射山神人的描述,庄子以后,姑射山也就成为道学里面理想完美净土的代名词了。(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4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43、(解析) 易错字:(1)浔,荻,瑟;(2)雕,狼;(3)鸠,葚。

44、C.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     垂:流传

45、(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46、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47、修白: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言性者多矣,有所不及也,故思与吾子究其说。

48、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49、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50、(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51、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52、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捅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饰,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5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54、——《庄子·外物》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56、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57、答案:②不是所有人用皴,就能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画中的山山水水。③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之一。

58、●(精品赏析)四大名著最全插曲,重温时代经典之音!

59、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60、(1)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释义: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荣辱不惊才是最好的状态。

62、所以,我们经常行于“道”之中,学习于“道”,逍遥于“道”,故不必刻意去问“道”求“道”,我们忘了“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道”里面,就像孔子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

63、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64、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65、译文:相濡以沫虽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相忘记,畅游于江湖之中。旨指在无爱婚姻中苦苦挣扎的男女,他们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