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8句尊敬老师的诗句


尊敬老师的诗句

1、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自信勇敢,老师,谢谢您!

2、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3、送礼太土,请吃太俗,心里感恩老师就够;事业未成,学业未名,秉承蜡烛精神就行。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尊敬老师的诗句)。

5、——(清)龚自珍《乙亥杂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6、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8、在金秋。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0、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王本成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11、4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12、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

13、45: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1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16、释义: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7、释义: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国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18、译文: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19、花谢了又开,学生走了又来,并只不是今天才想起您,是今天特别想您,感谢您的悉心教导,愿您幸福安康,教师节快乐!

2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21、——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

22、多年前,讲台上的粉笔是您挥洒的激情;作业本上的红字是您书写的箴育。可如今,粉笔染上了您的双鬓,红色也成了您双眼中的血丝。老师,您辛苦了!

23、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24、朝鲜——教师节在朝鲜叫做“教育节”。为纪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央人民委员会(现称“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于当年9月19日颁布政令,将9月5日这天定为“教育节”。

25、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26、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

27、——唐.韩愈《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振玉(近代)-《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向(西汉)-《史记·李将军列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清)-《新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唐)-《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9、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30、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永远的老师!衷心祝您健康幸福!

31、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32、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园丁谱出千重韵;九月艳阳,十日盛宴,桃李擎起一片天。

33、释义: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34、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35、白色的粉笔末,一阵阵的飘落。它染白了您的黑发,却将您青春的绿色映衬得更加浓郁。

36、——《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37、老师,您的关怀充满我的学生时代,与您在一起的日子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38、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39、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40、今天教师节,我托阳光送你美好的祝愿,我携秋风带给你深深的思念,我寄白云捎给你久久的惦念,我让蓝天传给你真真的问候,辛苦了,敬爱的老师。

41、天底下的老师们,你们是天上耀眼的星星,用您们那明亮的星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祝福你们,感谢你们!

42、片言之赐,皆我师也。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43、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4、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45、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4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47、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48、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49、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50、《吕氏春秋.劝学》: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51、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是您!老师!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您辛苦了!老师!

5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唐代)《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3、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54、12:地球环境恶化不断,为了减排要求低碳,日常注意节约用电,私车行驶尽量避免。做事莫要只图方便,重在节约保护资源,人人如果都来节俭,必将重现碧水蓝天。

5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56、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

57、译文及注释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58、---谭嗣同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60、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1、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62、《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全诗如下: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6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4、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65、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

6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67、《答祖择之书》北宋:欧阳修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甚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於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尊崇、尊敬)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於用,果於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迎合、追求当代的潮流),以希禄利为急,至於忘本趋本,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於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所鲜(稀少),而未有合者,由此也。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於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及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经书),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於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於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译文:欧阳修禀告。秀才派的人已到,承蒙你托他带来书信一封和诗赋两册,告诉我说:“看一看,写得怎么样?”我自己既孤陋寡闻,不值得承蒙爱好学问的人的下问;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成年后不得志,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依赖(的地方)。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因为有了不值得人问的想法,因而从来没有给予答复。足下突然之间寄来书信,因此惶愧畏惧不知道说什么好。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情意深厚,礼节殷勤,怎敢不作答复。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处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自己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以不坚定的信仰,不稳固的心志,抱着并未透彻了解的所谓学问,即使敢于有所作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行动,何况还有利禄的引诱,刑罚的威胁在动摇他的意志呢?这就是你所说的立志效法古人,并懂得道的读书人现在太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原因就在于此。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丰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学问道理纯粹专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