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7句黑格尔对于老子评价
黑格尔对于老子评价
1、黑格尔认为真理即是上帝,将人的精神归结到上帝的思维和方法。其任务为神可以指引大家辨别善恶,而人和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无法去分辨善恶的,只能依靠神的指引,这其实是由于他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所以说便将人的精神回归到了上帝的思维和方法,将上帝的指引称之为是真理。他所提到的绝对精神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并且认为万事万物的更替以及其进展的过程就是绝对精神的本身。
2、干什么?当然是去征服,去侵略,去称霸世界!去为希特勒自己的光荣和伟大而牺牲!因为在希特勒看来:
3、老子乃至道家学说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辟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孔子的现实世界实在是太刚性、太无聊、毫无生气、毫无创造性的地方,从肉体到精神完全束缚在极端虚伪、极端压制的繁文缛节当中。为什么要这样?只是让皇帝保住他们天下的稳定,各级官吏完全处于高度的紧张戒备状态,即便如此,仍然免不了贬官甚至杀头的下场。一旦被贬,官员们就可以在道家学说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不是纵情山水之间,就是舞文弄墨,或者学神仙。在这方面,道家是灵魂一个很好的出口。
4、好,现在言归正题,为什么要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因为:(黑格尔对于老子评价)。
5、没错,汉武帝的推恩令就完全符合老子所说的“恒使民无知无欲”的政策,纵然你聪明老练如“诸侯王”,也不敢耍滑头,也无从偷奸取巧。
6、尤其是中国的儒家,太过于拘泥于礼仪和道德,遗害不可小觑。
7、原来花钱可以买平安,从此高枕无忧,不需要发展军事和武备,那么这无疑是苟且偷安;
8、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9、汉景帝的“削藩令”就属于不明智的决策,因为它激发了人性当中恶的一面。那应该如何制定政策呢?
10、(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11、所以如果你有机会采访问当代的知识分子,问他们最愿意穿越到哪个朝代?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宋朝。也正因为如此,宋朝被儒家骨子里那种“重文轻武”的思想毒害最深。
12、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万乘也同样是在形容多到不计其数的意思,切不可拘泥于字面,错解了圣意。
13、黑格尔指出,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种臣服,讲究君权至上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曾深刻讨论过君臣以及父子、兄弟之间该有的义务。但是在封建社会,这种所谓的义务,却是被迫进行,并非是人主观意愿的表达。孔子虽然致力于将世人塑造为圣人,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孔子的思想是一方面,世人所追求又是另外一方面,孔子的思想却恰恰为帝王提供了相应的工具,成为奴隶百姓的最强枷锁。
14、你想造反?对不起!请先问问你的几个儿子们同不同意。你想暗中招兵买马?对不起!第一个举报甚至刺杀你的——将会是你的小妾和你的庶子。
15、秦川.(1993).希特勒消灭残疾人事件始末.军事历史(03),
16、再者,这部著作对很多名人的创作也有所帮助,很多思想家和作家都坦言受到过老子思想的洗礼。
17、为什么每当文明遭遇野蛮的时候,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呢?其实世界的文明史有一条螺旋形发展的规律,就是:
18、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恐怕难以定论。因为牵扯到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
19、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道教的“道”。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道教信奉老子,但已经和老子的思想相去甚远。道教的“道”,也没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其确实存在。
20、㊣原文: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21、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中国历史上最重文轻武的朝代就是大宋王朝,尤其是北宋,对文人士大夫的优待可谓空前绝后,开国皇帝赵匡胤甚至给子孙定下一条祖宗家法:
22、他说的“道”,与黑格尔哲学说的绝对精神非常相近。
23、同样,黑格尔对于《论语》的诟病其实是从片面眼光看待,他只看到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却没有看到儒家思想积极影响。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且一直流传至今。这其中,儒家思想对于皇权的巩固以及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没有儒家思想的存在,恐怕古老的中国也随着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24、结果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黑格尔,其政治学的基本理念竟然是:
25、由此可见,“无知无欲”并非是愚民的思想,而是一种更高纬度的治国智慧。德国的一代大哲黑格尔就因为看了《道德经》的二手翻译,被文字所骗,后来提出了三流的政治思想:
26、向老子取经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其他旁的都是枝微末节,不必太放在心上。
27、黑格尔认为,因为个人没有独立性,是国家以及帝王的附属产品。所以,在西方国家普遍崇尚的宗教之中,中国子民所依赖的更是自然的宗教。而在当时老百姓的观念之中,帝王便是天,便是这自然宗教的主宰。因此,他们所信奉的也只有帝王,这正好与孔子的道德学说不谋而合。
28、不得杀害知识分子以及上书进谏的人!违背者必遭天谴!
29、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弱者不应该抱怨,反而应该配合,而更弱的人连生育权和生命权也不配用有,所以他不仅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还屠杀了德国本土的“老弱病残”至少20万以上,有的学者估算甚至高达77万⑨⑩⑪。
30、学术界主流的研究把老子出生的年代基本定位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之间,正值春秋末年战国初年。
31、所以几十年后西夏国来侵犯的时候,北宋又故技重施,继续花钱买平安。一百年后金国来侵犯,还是如此,结果不仅没有买来平安,反而激发了对方更大的野心,从而招来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最终,北宋的历史被金军的铁骑踏碎,永远定格在了公元1127年。
32、所以圣人之治必须文武并重,如果国家是一辆火车,那么文明与武力就是两条轨道,不可偏废。任何一条轨道出了问题,都前路堪忧,随时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参考资料):罗素《幸福之路•第一章》
33、各个诸侯王的土地死后不能只传给嫡长子,必须全部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③。
34、黑格尔熟读《道德经》的证据请参看其著作《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甲三•道家》
3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黑格尔眼里“停滞的帝国”,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都知道君主做了错事要放下脸面,要承担责任,要颁布《罪己诏》以服膺众臣,挽回民心,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历朝历代效仿汉武帝的国君并不在少数,这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传统当中的一种基本共识。
36、为什么?因为“推恩令”并不像“削藩令”那样,得罪的是诸侯国整个家族的集体利益,从而激起反抗。推恩令并没有直接收回诸侯王的土地和权力,只是给了诸侯王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们——一个争夺“家产”的合法性理由。
37、最后逼得汉景帝没办法,只好杀了提出“削藩”政策的晁错来讨好七国,但也无济于事②。如果当时不是有一代猛将周亚夫坐镇指挥,迅速平息了反叛,七国之乱恐怕会动摇甚至断送大汉王朝的根基。
38、你看,同样是提倡“无知无欲”,希特勒的解决办法是降低民众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老子的解决办法则是提高统治者的智慧和施政方案。希特勒提倡“强力控制”,是一种极权主义。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放权主义。这两种观念势同水火,判若云泥。
39、虽说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主要传承自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和卢梭,但他同时熟读《道德经》⑦,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到误译本的影响。一百年之后,黑格尔这种“国家是目的,人民是手段”的政治理念终于结出了恶果,被希特勒大肆发挥利用并四处宣讲,于是包装出了一句纳粹的经典言论:
40、若是一家之言,的确可以一笑而过,而且中国的学者也可以使用儒学在五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创造的成就来反驳。但是黑格尔这一次提出的论据证据句针对儒家学说的弊病,而且儒家学说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显然可见,这些都是铁铮铮的事实。以至于现如今,即使有人不服气,认为过分贬低了儒家思想,但是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黑格尔的谬论。
4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第一节》
42、孔子在世之时,儒家学说讲究以人治国。在当时的条件下,儒家思想确实是将军与子民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儒家思想专为皇权而服务,早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初心。黑格尔正是从这么一点出发,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最大的批判,而中国学者之所以不能反驳,确实是因为,在历朝历代之中,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本质。
43、这就相当于你年收入10万,每年只需要花300块钱交保护费就行。
4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富弼》、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四•庆历四年五月同枢密院使韩琦上》
45、那应该谁来承担?当然是那些提意见的人和参与决策的机关议员们!
46、出处:出自于道德经。《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扩展资料各界名人对老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