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3句巴顿将军简介


巴顿将军简介

1、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懦弱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2、自打巴顿住进这幢宅子仿佛邪灵附体,终日大放厥词。这位从北非战场一直打到希特勒家门口的铁血战士,此时闲得发慌,心里长草。他当众感慨道——“我热爱战争、工作和振奋人心的事,和平对我来说是一座地狱。”

3、巴顿将军在1945年12月9日因车祸受伤,同年12月21日,巴顿将军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被葬在卢森堡哈姆的一座美军公墓中,爱犬威利被送回美国,和巴顿将军的妻子、女儿共度余生

4、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巴顿又被艾森豪威尔起用。但在这次战役中,巴顿只起″声东击西″的配角作用。他委屈、苦恼、愤恨。他利用公开场合之机,就把气出在俄国人身上。

5、战争末期,巴顿因作战有功,胸前挂满勋章。德国投降后,在美、苏军队庆祝胜利的宴会上,巴顿竟然冷漠、仇视俄国人,并宣称希望和俄国人打仗,因为他认为美国人绝不能向俄国人示弱!

6、来说说巴顿将军和狗的故事,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BullDog爱好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买了第一只斗牛犬,这只狗叫坦克,但很遗憾,并没有找到这只狗的照片

7、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后,盟军的计划是南北两线实施“两路突破”,北线以蒙哥马利指挥的21集团军群为主,南线以布莱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为主。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蒙哥马利提出了“一线突破”的作战方案,也就是主要兵力集中于北线,南线只负责牵制德军。对这个方案,当时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既没有采纳,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南线抽出1个集团军划归北线蒙哥马利指挥,南线巴顿的第3集团军则获准继续东进。不过艾森豪威尔在抽调南线美军的同时,也削减了南线美军的后勤供应,优先保障北线需要。本来此时盟军的后勤供应就因港口运转不灵而困难重重,如此再被降低保障级别,巴顿部队的油料供应立刻出现巨大缺口。巴顿万般无奈,便让部队四处“偷油”,比如派出部队到油库偷油,或者在半路抢油料运输车队,甚至冒充友邻部队去油库领油,等等,一时间巴顿的恶名被广为传播。

8、这样,战至10月9日上午,德里安堡的争夺仍然陷于胶着,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已令美国人吃足苦头,付出了21名军官和485名士兵伤亡的代价。午饭时,沃克召集他的军官们开会,最后的结论是:强攻此地代价太大。12日夜里,攻打德里安堡的美军部队全部撤退——这是第3集团军进入欧陆战场以来的第一次失利。

9、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美军将领之颇具传奇色彩,被誉为“将军中的将军”,他的最高军衔为上将(四星将军)。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巴顿虽然名气很大,但战时最高职位只是集团军司令,不符合授予五星上将的条件。(巴顿将军简介)。

10、为了纪念巴顿将军这一生的贡献,美国军方在加利福尼亚州10号州际公路旁,建造了一座巴顿将军纪念博物馆,同时为了彰显爱犬威利对巴顿将军的爱,在巴顿将军纪念博物馆的门口,立起了巴顿和威利在一起的铜像

11、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巴顿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豪宅雪茄还真不是夸张。

12、这里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在不研究本体的人心目中,如果谈到电影音乐,那就是主题歌。主题歌是电影声音出现后,大家还不知道该怎样有效地来运用音乐,于是就借用歌剧中的主题歌的形式,尤其是华格纳的连每个人物都有主导动机的做法,所以电影的主题歌是相当陈旧的表现手段。欧洲有些电影大师不太喜欢用主题歌这一形式。但是从生意经来说,主题歌是一般观众容易接受的、可以哼唱的电影音乐。但是在影片中感染观众的却不一定是主题歌,而是观众没有有意识注意到的音乐。

13、某次,他在信中说:“当我心情极为糟糕的时候,我就回想起你二十二岁那年在棒球场观众席上的一个笑容,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14、第7装甲师派出一批坦克试图从城西高地的南面攻击前进,结果被猛烈的炮火打得同样寸步难行。打向美国坦克的火力来自一处名叫德里安的堡垒,这里正是梅斯城外防御体系的核心,是十余处支撑点中配置最强的所在。不服输的第7装甲师又采取了几次进攻,但全都被d卫队发起的猛烈的反击打退,当然,德里安堡的大炮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15、1903年,巴顿进入他祖父和父亲曾在那里学习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后又被保送入著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16、沃克下令第5师抽调老兵组成一支突击队,于7日晨发起殊死进攻。激战4小时后,终于有一个排杀入了堡内的一条地道,他们发现终点的铁门被反锁上了,用爆破炸开后,发现里面又是一堆废铁阻路。美国人直到中午才清出通道,他们认为地道将直通150毫米大炮的炮台,结果却发现这是一条早已废弃的死路。

17、巴顿将军脾气率直,性格浪漫,以敢说敢做闻名。在欧洲战场上巴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糗事”就是在战场上纵容部队“偷油”。

18、1943年7月,巴顿又被派往第7集团军担任司令。他决定从西西岛南部登陆进攻巴勒莫,让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攻取赛罗可斯,以牵制该地的敌军。但计划遭到蒙哥马利的反对。于是美英联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双方面子的维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情绪,就采纳了英方的作战计划,巴顿气愤异常,他不愿作英军部队的配角,但作为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命令。

19、一战结束后,法国人收复了梅斯失地,法国在1940年向纳粹德国投降,于是此地又重新被德军占据。之后几年,鉴于“西线无战事”的德国人将梅斯防御工事中的部分装备和材料拆除,移去建设大西洋防线,而到了西线战局吃紧之后,才又对其紧急补强。总体上看,德军在梅斯城外的筑垒防御体系是由多个火力支撑点构成的,这些支撑点包括藏身于装甲炮塔内的火炮、混凝土构筑的兵营和仓库、连接炮塔和兵营的交通壕与地道,以及地雷场与铁丝网。

20、麦克阿瑟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麦克阿瑟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其三个“最年轻”的经历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21、主演: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斯蒂芬·杨

22、本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事后查明,巴顿击毙的匪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大土匪卡德纳斯。于是,潘兴将军决定要重奖巴顿。因为,他觉得巴顿是一员虎将,他要将巴顿内心那无比强烈的求胜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23、对进攻受挫感到吃惊的沃克军长又投入了生力军,他用第90师替下了第5师,但是这支部队一直打到24日都很难获得进展,沃克只得在那时暂时叫停了攻势。

24、巴顿从1944年1月开始在欧洲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解放法国和进攻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占领德国以后,出任巴伐利亚州军事行政长官,后因政见不和辞职。

25、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盖博。他的家人最初来自弗吉尼亚州,拥有悠久的军事遗产,包括内战期间的服役。巳顿早就决定要继承这一传统,并于1909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巳顿在1915年获得了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经历,当时他被派到领导骑兵队对抗由潘乔率领的墨西哥军队沿美国 - 墨西哥边境的别墅。他曾担任美国驻墨西哥部队司令约翰J.潘兴将军,并陪同将军1916年对别墅不成功的远征。

26、奥马尔.布莱德雷,二战期间担任欧洲美军主力第12集团军群司令,晋升五星上将时任美军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27、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28、主演: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

29、注:尽管爱森斯坦和巴赞的理论是针锋相对的,可是他们二人在讨论到影片结构时,都只谈到段落为止。这是正确的。因为首先,电影的相对时空结构非常自由,没有一定之规。其次,光波声波的连续性使得影片的结构可以相对松散。所以我们对一部影片的分析总是侧重于段落分析,而不是什么小说式的、散文式的、诗的、或舞台剧式的结构分析。《巴顿》这部影片作为影片分析课中的一个范例,我们更侧重于对电影元素的读解。

30、从1945年12月21日巴顿去世,再到1953年9月30日她自己去世,整整八年时间,这位执拗的妻子从未停下对丈夫真正死因的调查。巴顿之死和他最后的时光

31、巴顿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1912年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比赛,也是M1913型军刀(又称“巴顿军刀”)的设计者。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2年,巴顿带领美军在北非登陆,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32、这番口无遮拦的言论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招致灾祸的根苗。

33、艾森豪威尔大为恼火,巴顿将军由第七集团军司令改任为虚有其名的所谓第十五集团军司令,从此结束了他的战争生涯。然而当巴顿离别他手下的同行时,他为这一不公正的决定感到忿忿不平。1945年12月,巴顿将军因车祸,与世长辞。

34、看来这位伟大的祖母搜集情报的本事不小,只可惜比阿特丽斯早于1953年9月30日死于一次坠马事故,享年六十七岁。

35、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不久1941年12月,巳顿被指派第一和第二装甲师,并在加利福尼亚沙漠组织了一个训练中心。1942年底,巳顿在美国部队的领导下前往北非,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最初着陆之前,他向部队表达了他现在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哲学:“我们要攻击和攻击,直到我们筋疲力尽,然后我们再次攻击。”巳顿对战斗的渴望会赚取他在他的部队中拥有丰富多彩的绰号“老血与胆量”,他用铁拳统治了他。凭借这种强大的侵略和无情的纪律,这位将军在1943年3月的一系列失败之后成功地让美国军队重新回到了攻势之中,赢得了战争对抗纳粹领导的部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6、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37、巴顿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美誉,但由于他对蒙哥马利态度不友好,以及粗暴殴打士兵,引起各方不满。在艾森豪威尔严令下,巴顿无奈地向各方公开道歉。可他的检讨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谅解,他被解除了军职。

38、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

39、6月,巴顿被华府紧急召回,在波士顿宣传战争债券!

40、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41、1950年增补一名陆军五星上将(阿诺德转空军五星上将)

42、2008年春天,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曾向媒体透露,祖父去世后,他的祖母比阿特丽斯对丈夫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在她生前最后八年里,曾前前后后委托七名私家侦探,上下求索,调查丈夫的真正死因。

43、为了不使当面的德军察觉自己的动向,第95师师长特瓦德尔少将把师里的厨师、驾驶员和文员等全部留在原阵地上,自己则悄悄率领主力绕道而行。不久后,他的第33377团便依次渡过了摩泽尔河,到18日夜里与第90师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梅斯城的锁闭。

44、(注:2019年5月5日,巴顿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在捷克参加庆祝二战胜利七十四周年活动)

45、最令人赞叹的是,那个定音鼓怎么能和镜头的剪接点,镜头内的明显动作那么地合拍?

46、美军的进攻稍歇之际,德军阵营中则在对梅斯的地位进行重新评估。按照此前的预想,德军将不在此地做过多纠缠,而是径直退入德国境内,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值得在这里好好守上一守。梅斯所在的G集团军群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据此向柏林发电,请求固守梅斯。这个建议直接送到了希特勒手里,而这个独裁者的反应是:死守梅斯,战斗到最后一人!

47、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48、在学校他认真攻读军事、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书籍,并一丝不苟地苦练队列操练的要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且他还擅长田径和击剑,凡是能够提高军事技术并使身体健美的体育活动,巴顿都乐意参加。这时他已暗暗立下宏愿,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

49、于是巴顿发布将令,以第95师一部佯攻要塞堡垒,另以第90师和第5师分别在工事群的北面和南面渡过摩泽尔河,然后在梅斯城东面会师从而将其截断为孤城。新命令特别指出:“重点是夺取或摧毁梅斯,而不是攻取梅斯西面的堡垒体系。”美国人终于吃一堑长一智,不再纠缠于炮台和碉堡的得失,而是要通过侧翼大包抄来夺取城市本身。致于那些致命的堡垒,在梅斯陷落后也就失去了依托,就留待下一步再收拾吧。

50、美军在9月7日对梅斯以西的德军阵地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沃克投入了第5步兵师和第7装甲师的部分兵力,而把第90步兵师做预备队。

51、虽然他非常希望领导盟军入侵诺曼底,但巳顿却被公开指派了一支虚构的部队,据称这部队正准备在英格兰东南部进行一次入侵。随着德国司令部对法国加莱海峡的幽灵入侵分心,盟军能够在D日(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实际登陆。在第一支军队打破德军阵线之后,巳顿的第三支军队通过突破进入法国北部追捕纳粹部队。那年晚些时候,它在挫败德国在阿登大爆炸战役期间的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52、主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