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8句杜月笙简介传奇
杜月笙简介传奇
1、1927年到1937年,杜月笙的势力达到顶峰。1937年抗战爆发,杜月笙离开上海,先到香港后赴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以无可争议的民间帮会总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他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而此时,已进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六年。
2、然而不久,陈子又欠下一屁股债,杜月笙听闻后,没等陈世昌开口,又派下人送去两万银元。陈世昌非常感动,连连道谢。
3、也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些头脑的,他知道杜月笙要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文化人的形象,所以每次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去拜师。而杜月笙也是不厌其烦,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4、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王国和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5、纠结之后,杜月笙最后决定既不前往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前往香港。
6、抗战胜利后,杜月笙重返上海,但已是物是人非。上海当局已把杜月笙当成重点打压的对象,杜月笙的势力发展空间大大被压缩。稳住局面的杜月笙,先是通过密友戴笠除掉了叛徒吴绍澍,然后将自己的一些得力干将安排到当局的闲散部门。
7、去见有地位的人,在长衫之外,杜先生还要再罩上马褂。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要求他手下的伙计们如此打扮,杜先生常对手底下的人说:“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
8、 每队都分别配有政客嘉宾送的大匾。有前大总统徐世昌的“敦仁尚德”,临时执政段祺瑞的“望出晋昌”,前13省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的“武库世家”,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的“好义家风”,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百世馨香”,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源远流长”,司法院院长孔祥熙的“春门丛德”,上海市市长张群的“莱国家风”,班禅·额尔德尼的“慎终追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世德扬芬”,警察总监吴铁城的“光前裕后”,等等。还有外国人送的祝词和礼品,蒋介石送的一篇祝词彩亭殿后。
9、他还说:“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10、有时,不想把关系闹僵,碍于情面去吃一些本不该吃的亏。
11、从他的眼神中,我看不到一个路边小贩的脏乱市侩,而是一种温馨的亲切。
12、杜月笙在战争爆发之后就打算逃去香港,想到自己门下的许也夫认为他不可能给自己寻找退路,所以去香港之前,曾经叮嘱许也夫:“你去哪里都行,但就是不要回上海,否则你的生命会受到威胁。”许也夫也答应了杜月笙。
13、1923年,大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世态炎凉,人人避之。到了上海,唯有杜月笙带着保镖车站亲自迎接。日夜守护,寸步不离。
14、至于黄金荣,钱财和一口气相比,当然钱更重要。黄金荣自然就被放了。黄当然金荣不知道杜月笙和卢永祥已经暗地里勾结,他还以为是杜月笙为了救他,牺牲了不少。为了表达感谢,他与杜月笙以及张啸林拜了把子,以后以兄弟相称。
15、杜美如的母亲是姚玉兰,杜美如丈夫是蒯松茂,杜美如夫妇二人侨居约旦安曼,但是一直不加入该国国籍,并且在那里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中华餐厅”,一开就是37年。杜美如性格开朗,至今还喜欢说上海方言,杜月笙的口头禅“闲话一句”也被她常常在生活说起。
16、不论是资历身后的娱乐圈大佬,还是事业刚刚起步的新人小花,对于何老师的为人处事,都是认可称赞的。
17、杜月笙有一恶习,好赌。赌是万恶之源,沾染了就会害己害人。他为了赌竟私自挪用水果店的货款,以求翻本,却输了个精光。杜月笙无颜以对,只能不辞而别。没了工作,又没钱,杜月笙饥寒交迫,无依无着。
18、长衫历来就是旧社会文化人的标准穿着,“长衫被扒”就如同“斯文扫地”的代名词。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即使再穷困潦倒,身上脏兮兮的长衫也是坚决不会脱的。杜月笙这个人从外表上看起来,着实不像一个只懂得打打杀杀的青帮大佬的形象,虽然有人评论他是把长刀隐藏在长衫里面的人。
19、尽管杜月笙救助灾民、热衷慈善并积极支持抗战,但他的罪行也是极其巨大的:在1927年“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杜月笙起了关键的作用——雇用流氓为上海总工会送锦旗放烟雾、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d员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被蒋介石杀害。此后他和黄金荣、张啸林合伙倒卖烟土,荼毒百姓,事实上他在救助灾民、兴办学校、支援抗战等方面的确花了不少钱,可这些钱大多来得并不干净。
20、 杜月笙几时受到这样的冷遇,但姚玉兰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感觉非得到不可,因此他托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帮忙说和,姚玉兰想到自己还年轻,杜月笙家中却已有三个妻子,嫁过去岂不是要做小吗,因此她开出了几个条件:一是必须正式结婚;二是要和华格臬路的那几位夫人分开住,杜月笙听说姚玉兰愿意,自然非常高兴。
21、杜月笙说:“这事我已清楚,我会替您办妥。请勿担心!”
22、姚玉兰倒是没想到杜月笙会答应得这么爽快,但是既然杜已经答应了,她也不干脆直接地说出来她的要求:“第必须公开宴客成亲;第必须和华格臬路杜公馆里地那三位夫人分开来住。”
23、有一天,他到杜月笙的赌场赌钱,大赢。掌柜怀疑他出老千,将他关起来质问。
24、杜月笙常说:“打什么都别打女人,伤什么都别伤女人的心。”
25、到现在都能会想起他们夫妻二人的笑容,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26、在上海摊,凡是认识杜月笙的人,几乎没有人没有接受过杜先生的帮助。从底层到商界、军界、政界都是如此。杜月笙还有个习惯,送别人钱不许第三个人在场。就是为了保全被帮助人的面子。
27、其实很多人明明撑不起这样的场面,却要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的去摆一些实则毫无必要的虚架子。
28、杜月笙好戏,也会唱上几段,也曾票过几出戏。这一听说“母女花”三名伶在黄金大戏院同台唱戏,他自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想去听听。
29、有时候,朋友来到杜府做客,抓起一个梨就塞到杜月笙的手里,问道:“削一个?”杜月笙每次都会痛快地拿起水果刀就削,一边削一边还会笑着说:“这么多年了,我这梨削的还是这样利索。”表面上削得是梨,里子里却是做人做到了极致。
30、在上海滩,但凡认识过杜月笙的人,几乎都接受过他的帮助。
31、“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32、却很少有人注意到1927年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我看来,这才是杜月笙前半生与后半生重大转折点,杜月笙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使得杜月笙成为『中国帮会第一人』,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青帮大佬,是从1927年所发生的标志性事件: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33、水果店的老板看他身上破破烂烂,连忙打算将他赶走。为了生存,杜月笙跟老板说自己不需要任何工钱,只要能给他一口饭和一个住的地方就可以。就这样他留在水果行当了一名学徒。曾经流浪的那段日子,让他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嗜好,最终他被水果店老板赶走。
34、杜月笙第一句话:“你们要求的工钱太少,我已替你们讲好加75%,你们满意吗?”全场高呼满意。接着第二句话:“但是,罢工期间的工钱不给,兄弟们服从吗?”大家都说算了,算了。
35、14岁时便来到上海滩十六铺码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靠为水果摊削梨出名。之后拜入上海青帮陈士昌门下,从此开始了杜月笙传奇的大佬之路。有一次在要债时,结识当时大名鼎鼎的黄金荣,杜月笙凭借自己超高的情商,不仅成功地把债要了回来,还使得黄金荣对他青睐有加,没几天杜月笙便进入黄公馆,摇身一变成为黄金荣的“亲信”。
36、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的远大见识,不被钱财缚住脚步,不为短暂利益迷了心志。
37、杜月笙为人是比较张狂的,加上又特别有钱,同时爱上她们母女三个人也很正常。他是旧上海滩的特别有名的“流氓大亨”,黑道皇帝,在上海为霸一方,当时唱戏的母女三人分别是:母亲筱(xiao)兰英、女儿姚玉兰和姚玉英,兰英和玉英的父亲是梆子青衣姚长海。一家人都是唱戏的,真可谓梨园世家。杜月笙是个戏迷,连着三天捧姐俩的场,后来,有一次散场了,杜月笙便想和她们三人一起吃饭,用晚餐后带她们到了杜公馆,并请了几个有钱的非人一起打麻将。
38、除了知识的学习,杜月笙在衣着打扮上同样十分注重,严于律己。他把五克拉的钻戒锁进保险箱,终年穿长衫,即使在上海湿热的夏季,第一个扣子也是扣着的,此番也是平添了几分儒风;
39、盛大的祠堂落成典礼,一方面杜月笙是要光宗耀祖,为自己、为杜家争一口气;另一方面是多少带点民族主义色彩,多少年后,家家户户还在谈论着当时典礼的气派、场面的恢弘,可谓是风光无限。
40、从此之后杜月笙就没有上过学,后来有一年上海发生大地震,继母张氏突然神秘失踪。有人猜测她是被绑架了,也有人猜测她是因为对生活绝望而选择离家出走。究竟是什么情况,无人知晓,当时的杜月笙年仅7岁,彻底沦为了孤儿。
41、杜月笙父母早亡,跟外婆生活,15岁就只身来到上海滩闯荡。初到上海的杜月笙以卖水果为生,据说他削水果的技术很好,甚至当他日后成为上海滩的头面人物后仍会在接待各路江湖朋友时展现这一技艺。应该说他从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成为上海滩的头面人物就其个人奋斗历程而言应该是极其励志的。那么杜月笙何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这和他在人际关系上的长袖善舞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在当时上海滩的大亨中他是被公认的会做人。
42、他的第二个儿子杜维恒曾经任职于联合国总部,是杜家子女中官位最高的。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菜馆,这家菜馆极为红火,开设了多家分店,最终在约旦定居生活。
43、 中国有俗语,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
44、还有,他严令子女不得加入黑社会,结果杜氏八子三女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至今活跃在海外各大商界。
45、抗战期间,梅兰芳发誓不为日本人唱戏,靠自己卖字画维持生计,杜月笙派人去买他的字画,帮他渡过难关。
46、1948年春,他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行宪国大”,捧蒋介石当总统。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市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
47、黄金荣一死,杜月笙就可轻松坐上青帮主之位,然而杜月笙却没这么做,他不忘本,四处托人营救黄金荣,不但赠送卢一大半公司股份,又外加10万块,才成功救出了黄金荣。
48、 有这样一张足以操纵政界、工商金融界的关系网,有法租界做靠山,有帮会黑势力垫底,杜月笙在上海滩可谓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无往不胜。杜月笙之有名,还在于他在跟上流社会打交道的同时,并没有忘了帮会原初的宗旨,以特殊的方式为某一部分下层百姓讨利益。因此,在上海的普通民众眼里,杜老板的口碑也是相当不错的。当时的上海,不管你是街头的小贩,还是四马路的流莺,受了欺负,只要运气足够好被杜老板知道了,他就会管,而且肯定会给你一个说得过去的说法。在国民d政府控制下的黄色工会,不再替工人说话,或者组织罢工时,杜月笙和他的门徒就承担了这个惹事的买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工人罢工,都有帮会的背景,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码头工人、人力车夫的“维权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杜月笙的支持。
4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是个窝囊废,一枪没放就丢了东北,还推卸责任给蒋介石。国人无不痛恨,爱国志士无不想铲除他,包括王亚樵。
50、第二天一早,杜月笙带弟兄们,开一堆汽车停在银行门口,大家看杜老板都来存钱了,客户纷纷散去。
51、于是,他将自己名下的一家赌场装修好,免费提供给张学良居住。此番大恩大德,想必张学良终生难忘。
52、从小杜月笙对这子女们的教育就十分严格,并且禁止孩子们与他走同样的道路,希望他们能努力学习。后来,这些孩子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不走黑道,大部分的孩子在杜月笙去世之后都定居在海外,有着不错的生活。
53、李志清听明了杜月笙的来意也笑了,想了想便答应了,毕竟当时杜月笙在上海的地位已经逐渐盖过了黄金荣,李志清也不愿意为了一个女人去得罪杜月笙。
54、凡事“不做绝,留余地”,杜月笙总能用最小的代价,轻描淡写间化矛盾于无形,使矛盾各方利益都得到满足。在上海滩黑白两道之间都能游刃有余。
55、杜月笙发迹,起于陈世昌。经人介绍,杜月笙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成为青帮一员。
56、这是个大难题,杜月笙想了一下说:“我已答应法商,不能变更,你们罢工期间的工资,全由我杜某来出!”
57、黄金荣为抢戏子露兰春,打了卢筱嘉,卢的父亲卢永祥一怒之下逮捕了他,还准备将他枪毙。
58、要知道,当时上海的普通市民每年的生活费能有100大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杜月笙每年的开销,是他们的两万倍。
59、杜月笙生于1888年,死于1951年,出身于市井平民,钻营于洋场闹市,在列强和军阀统治的上海干黑社会,从一个马仔,混成社会名流,他跺一跺脚,上海滩都要抖三抖,最后出走香港,在败落中沉寂。
60、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五行”中的“金”。先给您讲一句话,“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说起这句话,您可能马上就想起来了,说这话的是曾经的乱世枭雄——杜月笙。
61、杜月笙其实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生活多年的上海,毕竟这里算是他的故土家乡,然而,后来杜月笙听闻的恩人黄金荣正在扫大街的消息后,便彻底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
62、杜月笙坚决反对:“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不然杀来杀去,没有尽头。”
63、费了好大的功夫,杜月笙才将此事办妥,随后他专门去苏州拜访章太炎。
64、两年之后,即1931年夏,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流域普降大雨,波及17省,全国总人口的25%受灾,国民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水灾救济委员会,联合各个慈善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募捐赈灾。
65、杜月笙小时候家里穷,只读过半年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后来的学习。
66、杜月笙钱多惹眼,势大藏蜚。因好看戏,好捧戏子,故流言很多,故事很多。
67、经过杜月芳的一番活动之后,他在上海金融工商界的权势炙手可热。193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成为当时上海滩第一黑帮,后来又担任了上海市的一些重要职位。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
68、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混进十里洋场,开启自己传奇的一生。
69、杜月笙的一生除了拥有传奇的经历之外,他的感情生活也备受关注。他一共有5位夫人,这5位夫人一共为他生育了11个子女。在杜月笙去世的时候,只留下了11万美元的家产,每个夫人和儿子各得1万美元,出嫁的女儿得4000美元,未出嫁的是6000美元。
70、以善意织就的这张“情面”,可以避免让人陷入孤立无援。
71、杜月笙临终前烧掉所有欠条,家人纷纷责备,他怒吼:我是在救你们
72、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
73、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逃到了重庆避难。期间,杜月笙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募捐了不少的钱款,还配合军统锄奸队刺杀了不少的投敌汉奸。
74、而思维敏锐的杜月笙也察觉到了这位桂姐的权势和地位,并在她面前极力的表现和讨好。于是,桂姐就开始十分的器重杜月笙,安排他管理黄金荣赌场中的三张赌桌。这就使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杜月笙一跃成为了青帮中的基层管理人员,使他天生的能力得以施展和释放。从此之后,杜月笙在赌场中的管理绩效指标越来越好,他也就越来越受到桂姐和黄金荣的赏识,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75、不要做“打肿脸充胖子的”场面事,更不要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话。
76、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底层,国共双方开始争取杜月笙。中共安排乔冠华、潘汉年一直与杜月笙保持联系,并派金山、章士钊等人赴港,劝说他返回上海。杜月笙的一个儿子,也留在上海做联络员,时常往返沪港两地,传递信息。
77、 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比较谨慎,他曾对文化界的朋友言:“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啦。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78、14岁的他来到上海之后,一时之间很迷茫,毕竟自己并没有什么学识,也没有什么技能,不知道该怎么生存。有一次他在街头找吃的,看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在招收学徒,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他找到了老板表示自己愿意当一名学徒。
79、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
80、体面:其实就是门面,一个人的社交活动源于给人的第一印象,谈吐举止,外貌打扮都会影响你的体面,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杜月笙能够成为流氓大亨,自然把体面做得很好,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情面:男子无情不丈夫,对待家人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待下属也要倍加呵护,既要有情,又不能感情用事,这样子才能有情面但又不失人情味。
81、而杜月笙对此也很感兴趣,就去见了见这个“撒野”的人,在见了之后,聊了聊,杜月笙也是感觉戴笠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与他结交不是什么坏事,也没有为难,而后来戴笠的发展,也说明了他确实不是等闲之辈。
82、整个杜公馆一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200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呢?
83、杜月笙去香港之后,许也夫也回到了老家。但是许也夫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什么能力,在老家也没找到活干。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许也夫再一次返回了上海滩。
84、真正的体面,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后依然热爱生活。
85、王亚樵暗杀赵铁桥后,派人去接管“江安号”,结果被张啸林手下人一顿暴揍。李国杰见势不妙,赶紧提出将“江华号”货轮给王亚樵。王亚樵拒绝:“轮船事小,面子事大。江安号必须要。”
86、 杜月笙的经历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他的各方面修养的成熟,既可以昭示民国时期上海黑社会昌盛的部分原因,又是杜本人转变进步的标志。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绅士的身份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襄助教育,主持公道,某种程度上,杜氏的确已脱胎换骨。
87、这一天,黄金荣的黄金大戏院请来了三位京剧名伶唱戏,这三位名伶也是“母女花”,这一噱头也足以引得好戏者群涌而至了。
88、一直到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打响,杜月笙自始至终都热心支持抗日斗争,他曾提出了六大主张:释放被捕学生;抚恤;道歉;取消印刷附律;取消码头捐;收回会审公廨(即收回司法权)。在抗战中,杜月笙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许多有益的慈善事业,曾设立了很多医院。
89、(延展阅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看青帮三位大佬结局
90、1950年,已然处在病中将死的杜月笙仍然给了孟小冬一场渴望已久的婚礼。
91、这样一个有权拥有金钱和权力的男人,估计只有很少的女人可以抵抗他的追求。杜月笙这三个女人爱上了那首歌海滩,其中三个是海滩娱乐圈和高档的“梨园三重奏”,可以说所有的女人都想遇到这样的男人,杜月笙能爱上他们上个可以说也是她们的荣幸,她们是求知不得的。
92、曾暗杀过直系军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等。他的暗杀名单里名人众多,甚至有戴笠,汪精卫,蒋介石。就连日本人都闻风丧胆,称他“人间魔鬼”。
93、杜月笙立马说道:“那么你的那份由公司付,大家的损失我来贴。”说罢,杜月笙端起一杯酒,对大家说:“我祝贺你们胜利,也是中国人胜利,希望明天一早大家就上工!”
94、1948年春,他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行宪国大”,捧蒋介石当总统。
95、后来杜月笙来到了外婆家,跟舅舅一家人生活。但在那样的年代下自保都成问题,如今还多了一个孩子,舅舅一家并不欢迎杜月笙的到来,还好有外婆的坚持,杜月笙才留在了舅舅家。他也知道舅舅并不喜欢自己,为了能吃饭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家里什么活都抢着干。
96、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天过重复的生活,到了既定的生活,结婚生子,仓促走完一生。
97、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d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