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7句曾国藩语录壁纸
曾国藩语录壁纸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曾国藩语录壁纸)。
2、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3、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不可随声附和)
4、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曾国藩语录壁纸)。
6、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9、(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10、出自《曾国藩家书·致沅弟季弟》。在创立家业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坚强,在守住家业的时候,也一定要懂得谦虚和礼让。
11、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曾国藩
12、8)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3、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14、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5、追求每一个细胞的饱满,你就会看到一棵参天大树。
16、10)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曾国藩语录经典1)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17、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8、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所有事情都有着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挺得过去,便会取得成功,成为胜利者。
19、13)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20、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21、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22、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曾国藩
23、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2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6、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2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2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解释:意思是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小缺点而去忽视他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点小怨气而忘记了他对你的大恩。
29、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0、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3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2、2)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33、12)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4、曾国藩把立志看得很重,作为一位坚定的理学家,他心中知行合一的理念根深蒂固。他的一位弟弟曾写信给他,抱怨家中私塾的读书环境不好,想到外面去求学。曾国藩告诉他,如果真正立下了志向,那么在闹市、田野,甚至做工的时候都可以读书。如果立志不坚,那么到了仙境也读不好书。他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其志向之刚毅,可见一斑。
35、踮起脚尖是站不牢的,而强迈大步子是走不远的。
36、3)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