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3句论语全文注释翻译
论语全文注释翻译
1、(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2、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接待来使,礼数周全;出使他国,和敬兼至。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3、(大意)孔子说:“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好。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怎么能算明智呢?”
4、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5、(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6、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7、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9、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0、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zǐyuēgǒuzhìyúrényǐwúwùyě
12、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13、zǐyuēnéngyǐlǐràngwéiguóhūhéyǒubùnéngyǐlǐràngwéi
14、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5、注释)(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16、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17、(译文) 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18、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19、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0、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21、10•8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鱼馁(4)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22、(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24、6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为之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棒舍诸⑤?”
2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27、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8、(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统的异端邪说,异端邪说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29、(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30、比: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31、(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3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3、(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34、(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35、(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36、10•1孔子于乡d,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3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8、①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39、(注释)①定公:鲁国国君,名宋,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即位,在位15年(公元前509-495)。
4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42、(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43、(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44、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拉的车。
45、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46、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47、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48、zǐwèisháojìnměiyǐyòujìnshànyěwèiwǔjìnměiyǐ
49、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50、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51、wángsūngǔwènyuēyǔqímèiyúàonìngmèiyúzàohéwèi
52、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53、(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54、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55、(译文)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5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7、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58、zǐyuēzhāowéndàoxīsǐkěyǐ
59、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0、(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61、(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62、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63、(译文)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列歌舞队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64、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6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6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7、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8、(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69、(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 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通“智”
70、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71、(大意)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忠实又努力勤勉,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人民就会尊敬你;你遵守孝道,慈爱民众,人民就会忠实于你;你提拔优秀的人,教育那些能力弱的人,人民也就会勤勉了。”
72、(4)与与:音yù,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