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9句有关读书的故事


有关读书的故事

1、   我一直这么开心地教着书。我一直相信,没有丰富、细腻、健康的情感是无论如何都学不好语文的。因为如果没有了情感,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将不再是诗意的,语文将成为机械的东西。至于写作教学,我从不刻意讲解技巧,我喜欢用大量的名著经典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濡染和启蒙。

2、永远怀抱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练就勇于承担的内心!你就是那棵特别的草!——题记(有关读书的故事)。

3、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有关读书的故事)。

4、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5、好想念回老家的日子,好想念老家的乡野生活,因为在乡野的每一天,我都过得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6、 想起美国有一位著名的老太太,大家都叫她“摩西奶奶”。1860年出生的她,曾是一个农场工人,喜欢刺绣乡村景色。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我读过她的一本书,书名就是《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7、这些连环画一类的书,渐渐不能满足。后来,我又接触了一些小说、名著。

8、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9、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10、 于是,整个暑假,我通读了《稼轩词编年笺注》中的629首词,把其中带有“醉”字的120多首词反复揣摩,感受词人以武出身,却以文留的坎坷一生。

11、 很早以前,我在《教师博览》文摘版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书房连着课堂》。这个题目深刻地触动了我,因此成为我教育追求的常态。

12、这个成语故事由“负薪”和“挂角”两个故事组成的。出自宋朝王应璘编著的《三字经》中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13、 我从来都不算是一个严苛的老师,我总是对孩子们充满包容。比如,课间不准奔跑,但如果真跑,那就跑吧!不跑还是孩子吗?如果说我对这些所谓的“常规”有些小小的不以为然的话,和此相反,我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养成”却有着不一般的韧性和坚持。对这届五(5)班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14、回顾这些年读过的书,好像也有明显的阶段性。

15、当她被评为“全美数学最优秀女生”,并即将跨入美丽的哈佛大学后,有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学习体会。

16、不记得了,应该在我未上学以前。记忆中最早看的书是我母亲单位里的《解放军画报》和《人民画报》,放在单位的会议室兼阅览室里,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翻阅,每月或者每两个月更新一期。那是我最喜欢的书,特别大,特别美,我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不厌倦。天花板吊着的电风扇嘎吱嘎吱吹着凉风的时候是最舒服惬意的,画报上那些颜色鲜艳的人像和景色,与我们当时所处的灰暗无趣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也许,就是这些画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看世界的种子。

17、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18、而今年上了五年级的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对好书,似乎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虽然我们不能像与人一样面对进行交流,但我觉得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

19、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书,忽然有一句不会,想找书看看,可是没有灯。这时,他见萤火虫在飞舞光点斑斑,在黑夜中分外耀眼。车胤机灵一动,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起来,不就有灯了吗。说做就做,车胤用白绢做了一个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袋子虽不怎么明亮,但看书还是将就能用。从此,晚上时间又被车胤充分利用。

20、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21、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22、我们一路来到这棵大板栗树的旁边,便开始了真正的“寻宝”了。“哇,这里有一颗大的!”我惊喜地把它捡入筐里。突然“咚”的一声,我带着好奇,赶忙跑过去,原来是一颗很大的板栗果实从树上掉了下来了,我赶紧捡进了口袋,心里高兴极了。当我再次弯下腰,一旁的草丛里冒出了一个大大的“刺猬球”,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果实,我小心翼翼地用脚把它翻了个面,是一个完全没有裂开的“刺猬球”,我想起外婆教我的方法:左脚先踩一半,右脚踩住另一半,使劲往外一掰,好大几个板栗露了出来,把我高兴坏了,想着如果能多来几个这样的,今天肯定收获满满了。但是发现好运离我越来越远了,不一会儿,我又发现一个深棕色的“刺猬球”,我按原来的办法,把外壳打开,这是一个坏的,一连找到好几个“刺猬球”,打开后发现里面都是坏的,这使我一点点地失去信心。找了很久,找到一个浅棕色的果实,打开后是三个又大又圆的板栗,我的信心又被点燃了!渐渐地“刺猬球”越捡越多,我也越来疲惫了,我终于坚持不住,便在这树下坐了下来。

23、感谢《中国航天员》,给了我勇气与决心,让我走出困境,遇到那个懂得坚持、不轻易放弃的自己,我不仅收获了每天运动的好习惯,还有了一个为之努力的梦想。

24、宋代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人到中年,想不惧岁月,让每一天的自己历久弥新,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我想唯有读书吧!

25、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26、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27、直到今天,我也依然认为如此。今天,我可以从容地读书了,也可以漫无目的泛读和就某个专题精度,感觉自己真的富有,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时光:读书。

28、外校浓郁的阅读氛围在影响老师的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每年的读书节,那是大张旗鼓下的热烈号召;凤凰树旁的黄花楼高高地矗立,明亮的大窗户,八楼的藏书阁,那是赤裸裸的引诱;每天的睡前阅读,晚自习前的心领神会的一读,那是日常的习惯;还有各班自设的图书角,自制的读书积累计划,那是自留地里开出的各自美丽的花……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9、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

30、现在,时过境迁,我终于熬过了不读书时的痛苦,又可以做新的《海的女儿》梦了,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还要抓着书本,享受那读书带给我真正的快乐。读书的故事6坐在床头,津津有味地看书。妈妈走了进来:“我都喊你多少遍了,你还不睡觉!”

31、由于孙敬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大学问家。

32、蒲松龄草亭路问。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讲的故事。

33、 有了这样的领悟,再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一种“千帆落尽万事空,云淡风轻坐看起”的禅悟与洞开。正如辛弃疾在《兰陵王•赋一丘一壑》结尾所写的那样“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无论你此时的内心如何,当你看到素朴的茅屋、明亮的溪水、锦缎一样的绿草、简单无忧的老农、天真无邪的孩童……所有的不快都会放下。

34、郭萌,一个阳光、美丽的90后中国女孩,凭着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美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35、我常常因为读书而废寝忘食,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

36、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7、不知过了多久,老爸的呼噜声也响起来,我的眼皮愈发沉重,脖子也十分酸痛,可我又抵挡不住书的魅力,又一次埋头看了起来。

38、对于这个话题,我羞于讲话,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我的童年是在追跑玩闹中度过的,似乎作业都是挤着课余的时间去完成。虽然当老师的父亲,一开始就给我订阅了《聪明泉》《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但残留的记忆里,除开书名,所剩无几。

39、相传,在东汉时候,有为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出名的勤奋好学,而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不仅如此,他读书时间长,即使劳累了,也不想休息。但是时间久了,疲倦却不听使唤地让他打瞌睡。

40、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1、凿壁借光成语典故出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2、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43、现在,时过境迁,我终于熬过了不读书时的痛苦,又可以做新的《海的女儿》梦了,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还要抓着书本,享受那读书带给我真正的快乐。读书的故事6坐在床头,津津有味地看书。妈妈走了进来:“我都喊你多少遍了,你还不睡觉!”

44、刺骨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45、有一次,我端端正正地坐在沙发上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一边细细地读,一边品味着文字带给我的欢乐。我好像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一位使者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我仿佛进入了知识城堡,化作了一只蜜蜂,在花丛中穿梭,享受着知识带给我的乐趣。只听见“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老妈叫了我一声,我才依依不舍地从知识的城堡里走出来。一看时间,已经过去3个多小时了。

46、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47、古时候有一个个性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最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忙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48、一年后,书把左边的书柜填满了!……两年后,书把中间的书柜占据了!……三年后,书把所有的书柜都放满了!在这三年内,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49、 一个叫艾尔哲阿·普菲尔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用数十年的时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树成荫,鲜花满坡的“世外桃源”。而这中间的努力,仅仅来自于牧羊人内心最简单的梦想——持之以恒地种树。

5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51、腰封上写“一线小学语文老师送给46个孩子的创意毕业礼物,帮助家长读懂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武器。”“创意毕业礼物”“秘密武器”这些字眼具有爆炸效应。阅读它,让我废寝忘食,乐不可支。

52、我喜欢阅读,因为我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在《成语故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成语。我在《古诗三百首》里看过很多优美的古诗;在《小幽默》中,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整个世界的养料。”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读书。读书的故事3在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孙敬。孙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勤奋好学,经常把自己锁在屋里面不停地读书。每天他从太阳刚升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天黑,有的时候还会废寝忘食连饭都不吃了。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众所周知,在古代时期,男人的头发都跟女人一样特别长。于是孙敬找来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一来,每次只要他读书读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时候,头只要稍微低一点头,这根绑在房梁上的绳子就会立马狠狠地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样,这样他马上就会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

53、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就是什么原因呢?

54、读书的意义,毋庸置疑;阅读的价值,也有目共睹。是什么动因而迷上阅读的?阅读的兴趣是怎样得到激发的?一本书后面有着怎样的故事?书如何陪伴着成长、滋养了人生?读什么样的书,能称得上真正的阅读?不爱看书的人可用什么方法去阅读?……

55、 这时,有一种幸福像春水一样,涨满你的心房。

56、大成子饭量极大,一回喝了5碗粥、3碗豆浆,吃了3个鸡蛋、6个包子、8块鸡蛋饼、8个面包,这几乎就是我们许颢同学的复制品啊,许同学可是有研学午餐添5次饭的“壮举”!

57、不管沧海桑田,日月穿梭,在将来的某时某刻,我与书,永远相交在天涯的某一角,永远互相依赖下去,为自己或对方,而存活。

58、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古代关于读书的故事2勤能补拙

59、虽然关了灯,可我还是睡不着,于是,我便开始回想起刚才看过的内容:《20xx年》讲的是一个男孩叫徐若宣,在一次旅行中遭遇雪崩被活埋。47年后,他被一位医生解冻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样子了。这时,我想:要不我偷偷地看吧!于是我拿起手电筒,翻开书,又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60、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61、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62、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63、后来,我开始大量而疯狂地读家庭教育的相关书籍,新的身份角色让我时常迷惘,作为教师,要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因此读书还在于拨开迷雾,具有实在的目的性。

64、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65、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并不是四岁时读幼儿园发的那几册教科书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那几册,而是自己读大姑给我的那些圆圆书。

66、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67、一本书的资料就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68、直到上了一年级,我才拥有了自己的课外书,分别是《日记·每周开始》《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如果我看不懂单词,爷爷会教我读,这样我就可以自己读完这本书。

69、记得有回我生日时,妈妈送给了我一份礼物——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后来,我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国演义》中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刘关张桃园三结,关公单刀赴会,曹操煮酒论英雄,数不胜数。

70、在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气,他叫做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学问并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在外闯荡的路途不顺利,于是苏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家人对他极为冷淡,就像当他不存在一样。家人的态度对苏秦的刺激特别大,因此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苏秦开始学习之后经常读书读到半夜,特别疲惫很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读书的故事4曾记得父母因为我太爱读书,以至于四年级时成绩大退的事,头痛不已。可是,他们知道,女儿爱他。于是,父母依然让女儿看书,但跑书店的不再是女儿,而是他们自己。后来,女儿才发现只读书是不行的,还要使用读来的知识。他用功读书,不负众望,终于在五年级期中与期末考了全年级第一和第八。

71、负薪挂角:背着柴草时,把书挂在扁担前面;放牛时,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随时准备读书。指抓住劳动的间隙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畏辛苦。

72、刺骨的故事和悬梁也是一样,都是为了读书不打瞌睡,就用锥刺痛大腿。

73、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74、我爱书,爱它的多姿多彩,爱它的博大精深,爱它的一切。我要永远和书一起,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读书的故事15长久以来,读书一直是洗涤心灵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读书认字,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记得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就是要精于勤的。

75、重重地把灯一关。我爬进了被窝,在黑暗中,哈利与食死徒们大战的场面又出现了。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看书的欲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不偷偷看书呢?

76、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77、 “妈妈,停,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我诧异地看着儿子,听他说自己的感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只是羡慕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光芒四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忘了自己也有存在的价值,虽然我们不一定光芒四射,但也能像小萤火虫一样发出微弱的的光。”

78、邀请我校优秀“读书人”,分享他们读书、藏书、写书、用书的故事,播馥郁“书香”、谈芬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