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5句海德格尔代表作
海德格尔代表作
1、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当然,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处于作品存在的统一体中。当我们思考作品的自立,力图道出那种自身持守(Aufsichberuhen)的紧密一体的宁静时,我们就是在寻找这个统一体。
2、 文/冷眼看
3、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是什么呢?其实,当我们谈论神庙时,我们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只有在我们这里所走的道路上,世界之本质才得以显示出来。甚至这种显示也局限于抵制那种起初会把我们对世界之本质的洞察引人迷途的东西。
4、 刘荣 苦力 林兰英杨 华
5、事物总是运动着的,是从过去运动而来并趋向于将来,平常看事物仅仅是事物一个时间点的局域空间的状态,并不全面。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才构成事物的全体。
6、 正如艺术家必然地以某种方式成为作品的本源,其方式不同于作品之为艺术家的本源,同样地,艺术也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确凿无疑地同时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但艺术竟能成为一个本源吗?哪里以及和如何有艺术呢?艺术,它只还不过是一个词语而已,再也没有任何现实事物与之对应。它可以被看作一个集合观念,我们把仅从艺术而来才是现实的东西,即作品和艺术家,置于这个集合观念之中。即使艺术这个词语所标示的意义超过了一个集合观念,艺术这个词语的意思恐怕也只有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才能存在。抑或,事情恰恰相反?惟当(4)艺术存在,而且是作为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而存在之际,才有作品和艺术家吗?(海德格尔代表作)。
7、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在这一视角中去描绘艺术作品的、但在作品中唯一的使这别的东西敞开出来,并把这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仍然是艺术作品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仿佛是一个屋基,那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吗?
8、他是有史以来自称“哲学家”而最名不副实的人?是纳粹主义的辩护者?还是大陆哲学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
9、无论怎样做出决断,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可是,因为艺术究竟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曾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就本质。但什么以及如何是件艺术作品呢?
10、 鲜圣李茂鸣 郭毅 林孟春
11、《海德格尔》作者主要围绕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论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负罪、天命、真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这位哲人走出固有的语言和风格,与别样的思路连接。
12、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13、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本质出发,才能确定被创作存在如何属于作品和它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作品存在。作品的这种内在本质是什么呢?
14、一件作品从这种或那种作品材料那里,诸如从石头、木料、铁块、颜料、语言、声音等那里,被创作出来,我们也说,它由此被制造(herstellen)出来。然而,正如作品要求一种在奉献着——赞美着的树立意义上的建立,因为作品的作品存在就在于建立一个世界,同样地,制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作品的作品存在本身就具有制造的特性。作品之为作品,本质是有所制造的。但作品制造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只有当我们追究了作品的表面的、通常所谓的制造,我们才会有所了解。
15、关于我们:人与技术研读会是一个小型的研究性读书会,以研读关于技术思考的经典文本为主,每周举办一次线上或线下的精读活动。我们的口号是:精诚治学,谈笑风生。
16、 因此,我们就不得不绕圈子了。这并非权宜之计,也不是什么缺憾。踏上这条道路,乃思想的力量;保持在这条道路上,乃思想的节日——假设思想是一种行业的话。不仅从作品到艺术和从艺术到作品的主要步骤是一种循环,而且我们所尝试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也都在这种循环之中兜圈子。
17、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导论》
18、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与差异》
19、●在凡·高《农鞋》画作和希腊神庙的指引下,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的分析。
20、介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21、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而上学》
22、同样是1930年,同样与《论真理的本质》有关。海德格尔在不来梅作《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之后,第二天又在凯尔纳(kellner)家中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置于另一个人地位上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于是,海德格尔向主人索取德文版的《庄子》。后来皮采特(H·Petzet)回忆了当时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海德格尔突然对房屋的主人说:‘请您借我《庄子》的寓言集用一下!’在场的听众被惊呆了,他们的沉默让海德格尔感觉到,他对不来梅的朋友们做了一件不很合适的事情,即当众索取一本根本无人知晓的书并因而会使凯尔纳先生难堪。但是,凯尔纳先生却一秒钟也没有迟疑,只是一边走一边道歉说他必须到书房去找。几分钟以后,他手持马丁·布伯(M·Buber)翻译的《庄子》回来了。惊喜和如释重负,使人们鼓起掌来!于是海德格尔读了关于鱼之乐的故事。它一下子就更强地吸引住了所有在场者。就是那些还不理解‘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的人,思索这个中国故事就会知道海德格尔的本意了”。(4)
23、什么是艺术?这应当从作品那里获得答案,什么是作品?我们只能从艺术的本质那里经验到,任何人都能觉察到,我们这是在绕圈子。通常的理智要求我们避免这种循环,因为它是与逻辑相抵牾的,人们认为艺术是什么,可以从我们对现有艺术作品的比较考察中获知。而如果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艺术是什么,我们又如何确认我们的这种考察是以艺术作品为基础的呢?
24、 鲜圣李茂鸣 郭毅 林孟春
25、《艺术作品的本源》,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在本文中海德格尔围绕着“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沉思。
26、 为了找到在作品中真正起着支配作用的艺术的本质,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现实的作品,追问一下作品:作品是什么以及如何是。
27、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兴许是多余的,引起混乱的,因为艺术作品除了物因素之外还是某种别的东西,其中这种别的东西构成艺术因素。诚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它还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即αλλοαγορενει。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之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所以作品就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还与这个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在希腊文中叫做συμβαλλειν,作品就是符号。
28、众所周知,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海德格尔与老庄的“因缘”发生在他的思想转向之时,这并非偶然。所谓“并非偶然”,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老庄思想的影响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其二是说,老庄思想之所以能够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发生影响,应该在其思想的深处原本就有发生此影响的基础。不然的话,海德格尔与老庄,相隔几千年,分属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为何有如此之“因缘”,就是很难理解的事情了。
29、于是,我们现在必须更彻底地发问:一种与诸如某个作品之类的东西的牵连(einZug),如何处于真理之本质中?为了能成为真理,能够被设置入作品中的真理,或者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必须被设置入作品中的真理,到底具有何种本质?但我们曾把“真理之设置入作品”规定为艺术的本质。因此,最终提出的问题就是:
30、一件建筑作品不描摹什么,比如一座希腊神庙。它单朴地置身于巨岩满布的岩谷中。这个建筑作品包含着神的形象,并在这种隐蔽状态中,通过敞开的圆柱式门厅让神的形象进入神圣的领域。贯通这座神庙,神在神庙中在场。神的这种现身在场是在自身中对一个神圣领域的扩展和勾勒。但神庙及其领域却并非飘浮于不确定性中。正是神庙作品才嵌合那些道路和关联的统一体,同时使这个统一体聚集于自身周围;在这些道路和关联中,诞生和死亡,灾祸和福祉,胜利和耻辱,忍耐和堕落——从人类存在那里获得了人类命运的形态。这些敞开的关联所作用的范围,正是这个历史性民族的世界。出自这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这个民族才回归到它自身,从而实现它的使命。这个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屹立于岩石上。作品的这一屹立道出了岩石那种笨拙而无所逼迫的承受的幽秘。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承受着席卷而来的猛烈风暴,因此才证明了风暴本身的强力。岩石的璀璨光芒看来只是太阳的恩赐,然而它却使得白昼的光明、天空的辽阔、夜晚的幽暗显露出来。神庙的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空间昭然可睹了。作品的坚固性遥遥面对海潮的波涛起伏,由于它的泰然宁静才显出了海潮的凶猛。树木和草地,兀鹰和公牛,蛇和蟋蟀才进入它们突出鲜明的形象中,从而显示为它们所是的东西。希腊人很早就把这种露面、涌现本身和整体叫做Φυσιζ。①Φυσιζ同时也照亮了人在其上和其中赖以筑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大地(Erde)。在这里,大地一词所说的,既与关于堆积在那里的质料体的观念相去甚远,也与关于一个行星的宇宙观念格格不入。大地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隐匿之所,并且是作为这样一种把一切涌现者返身隐匿起来的涌现。在涌现者中,大地现身为庇护者(desBergende)。
31、“我们冷静地承认:思想的基本原则的源泉、确立这个原则的思想场所(Ort)、这个场所和它的场所性的本质,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讲都还裹藏在黑暗(Dunkel)之中。这种黑暗或许在任何时代都参与到所有的思想中去。人无法摆脱掉它。相反,人必须认识到这种黑暗的必然性而且努力去消除这样一种偏见,即认为这种黑暗的主宰应该被摧毁掉。其实这种黑暗不同于昏暗(Finsternis)。昏暗是一种赤裸裸的和完全的光明(Licht)缺失。此黑暗却是光明的隐藏之处(Geheimnis,隐秘),它保存住了这光明。光明就属于这黑暗。因此,这种黑暗有它本身的纯洁和清澈(Lauterkeit)。真正知晓古老智慧的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怀念’第三节中说道:‘然而,它递给我/一只散发着芬芳的酒杯,/里边盛满了黑暗的光明’。
32、把自己的兄弟们由压迫下解放出来,是一种值得人去出生入死的目的。
33、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34、这种敞开领域发生于存在者中间。它展示了一个我们已经提到的本质特征。世界和大地属于敞开领域,但是世界并非直接就是与澄明相应的敞开领域,大地也不是与遮蔽相应的锁闭。毋宁说,世界是所有决断与之相顺应的基本指引的道路的澄明。但任何决断都是以某个没有掌握的、遮蔽的、迷乱的东西为基础的,否则它就决不是决断。大地并非直接就是锁闭,而是作为自行锁闭者而展开。按其自身各自的本质而言,世界与大地总是有争执的,是好争执的。唯有这样的世界和大地才能进入澄明与遮蔽的争执之中。
35、《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是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 马尔霍尔。该书是对《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导读,在海德格尔生平与写作的背景下,作者提取其哲学观念中最为关键的概念入手,逐节对《存在与时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进而把握了海氏宏大而晦涩的哲学理念。
36、更加可怕的是,虽然他们都已经变为了地狱的鬼魂,却仍然不愿直视自己,而是努力地隐藏真相,以此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也正是因为这种荒诞的行为,使得他们在地狱中备受煎熬!
37、要是一件作品被安放在博物馆或展览厅里,我们会说,作品被建立(aufstenllen)了。但是,这种建立与一件建筑作品的建造意义上的建立,与一座雕像的竖立意义上的建立,与节日庆典中悲剧的表演意义上的建立,是大相径庭的。这种建立乃是奉献和赞美意义上的树立。这里的“建立”不再意味着纯然的设置。在建立作品时,神圣(dasHeilige)作为神圣开启出来,神被召唤入其现身在场的敞开之中;在此意义上,奉献就是神圣之献祭(heiligen)。赞美属于奉献,它是对神的尊严和光辉的颂扬。尊严和光辉并非神之外和神之后的特性,不如说,神就在尊严中,在光辉中现身在场。我们所谓的世界,在神之光辉的反照中发出光芒,亦即光亮起来、树立(Er-richten)意味着:把在指引尺度意义上的公正性开启出来;而作为指引尺度,是本质性因素给出了指引。但为什么作品的建立是一种奉献着——赞美着的树立呢?因为作品在其作品存在中要求如此。作品是如何要求这样一种建立的呢?因为作品本身在其作品存在中就是有所建立的。而作品之为作品要建立什么呢?作品在自身中突现着,开启出一个世界,并已在运作中永远守持这个世界。
38、希恩为过去半个世纪主导海德格尔研究的经典范式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时,他对海德格尔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有价值的重新翻译。这部重要的著作开辟了海德格尔研究的新道路,不仅将激发海德格尔研究内部的对话,而且将引起与现象学传统之外的哲学家以及神学、文学批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的对话。
39、如果把虚看成时间,实看成空间,事物就应是虚实的统即时间整体与空间整体的统一。空间整体就事物本质而言有不界定性,时间整体也是如此,事物的未来也有不界定性。
40、 无论怎样做出决断,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可是,因为艺术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就本质。但什么以及如何是一件艺术作品呢?
41、加入我们:同道学园“人与技术”研读组成员招募公告
42、世界之逃离和世界之颓落再也不可逆转。作品不再是原先曾是的作品。虽然作品本身是我们在那里所遇见的,但它们本身乃是曾在之物(dieGewesenen)。作为曾在之物,作品在承传和保存的范围内面对我们。从此以后,作品就一味地只是这种对象。它们面对我们,虽然还是先前自立的结果,但不再是这种自立本身了。这种自立已经从作品那里逃逸了。所有艺术行业,哪伯它被抬高到极致,哪怕它的一切活动都以作品本身为轴心,它始终只能达到作品的对象存在。但这种对象存在并不构成作品之作品存在。
43、(3)1960年雷克拉姆版:艺术家之所是。——作者边注
44、何谓“在真理之中”呢?真理是真实之本质。我们说“本质”,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呢?本质通常被看作是真实的万物所共同拥有的特征。本质出现在类概念和普遍概念中,类概念和普遍概念表象出一个对杂多同样有效的“一”(dasEine)。但是,这种同样有效的本质(在essetia意义上的本质性)却不过是非本质性的本质。那么,某物的本质性的本质何在?大概它只在于真理中的存在者的所是之中。一件东西的真正本质由它的真实存在所决定,由每个存在者的真理所决定。可是,我们现在要寻找的并不是本质的真理,而是真理的本质。这因此表现为一种荒谬的纠缠。这种纠缠仅只是一种奇怪现象吗?甚或,它只是概念游戏的空洞的诡辩?或者——竟是一个深渊么?
45、正在研读: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出自《林中路》一书。
46、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叫思想?》
47、如果我们在这里和在别处把真理把握为无蔽,我们并非仅仅是在对古希腊词语更准确的翻译中寻找避难之所。我们实际上是在思索流行的、因而也被滥用的那个在正确性意义上的真理之本质的基础是什么,这种真理的本质是未曾被经验和未曾被思考过的东西。偶尔我们只得承认,为了证明和理解某个陈述的正确性(真理),我们自然要追溯到已经显而易见的东西那里。这种前提实在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我们这样来谈论和相信,那么我们就始终只是把真理理解为正确性,它却还需要一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刚才所做的——天知道如何又是为何。
48、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与作品向来都是通过一个第三者而存在的,这个第三者乃是第一位的,它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这个第三者就是艺术。
49、理想就是进步在不断前进中所追求的坚定不移的范本。
50、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51、这种展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相应的对应样式。《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他尽管也说“依寓”、“逗留”、“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过程性。
52、第一件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解蔽本身。开启一个特定的世界的活动仅是aletheia的普遍活动的一个实例,aletheia:从此在被置入其中的绝对的不在场那里“攫取”意义本身。如此,一件艺术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定的揭示世界的争执,而且使我们看到了解蔽本身的“源始争执”(Urstreit),凭借这种争执,从由(alethiea的,译者添加)内在隐蔽和(此在的,译者添加)沉沦而造成的双重遮蔽那里,意义被攫取出来。
53、Holzwege (1950) 《林中路》
54、不要陷入眼前的琐碎事务不能自拔,而要在自己心中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因为理想是一种特殊的阳光,没有阳光的赋予生命的作用,地球会变成石头。
55、一件作品何所属?作品之为作品,唯属于作品本身开启出来的领域。因为作品的作品存在在这种开启中成其本质,而且仅只在这种开启中成其本质(wesen)。①我们曾说,真理之生发在作品中起作用。对凡·高的油画的提示试图道出这种真理的生发。有鉴于此,才出现了什么是真理和真理如何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
56、《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
57、为了找到在作品中真正起看支配作用的艺术的本质,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现实的作品,追问一下作品:作品是什么以及如何是吧。
58、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59、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60、 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描绘就活动在这个观念框架的视角中。不过,作品中惟一的使某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的东西,这个把某个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乃是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差不多像是一个屋基,那个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作品中的这样一种物因素吗?
61、虽然海德格尔确实讨论了绘画和诗歌等艺术作品,但他在文章中主要关注的是在社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建筑:古希腊的阿波罗、雅典娜和赫拉神庙;班贝克大教堂。这些作品以一种特别生动、具体和直接的方式,揭示了社区成员对共享的理解。希腊的庙宇体现了神性、死亡、胜利和失败的意义;班贝格大教堂阐明了恩典与罪的含义。
62、唯当存在者进入和离开这种澄明的光亮领域之际,存在者才能作为存在者而存在。唯这种澄明才允诺并且保证我们人通达非人的存在者,走向我们本身所是的存在者。由于这种澄明,存在者才在确定的和不确定的程度上是无蔽的。就连存在者的遮蔽也只有在光亮的区间内才有可能。我们遇到的每一存在者都遵从在场的这种异乎寻常的对立,因为存在者同时总是把自己抑制在一种遮蔽状态中。存在者进入其中的澄明,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但遮蔽以双重方式在存在者中间起着决定作用。
63、这三个生前各有罪恶的灵魂“偶然”地在地狱相遇,构成了人际关系的怪圈:加尔森追逐着伊奈丝的认同,对艾斯黛尔不屑一顾;艾斯黛尔钟情于加尔森,对伊奈丝无动于衷;伊奈丝希望得到艾斯黛尔,对加尔森嗤之以鼻。他们三个人无论哪一个都对别人有所诉求,然而又永远达不成自己的目的。
64、海德格尔指出,希腊庙宇不再像过去那样“工作”——发挥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分享对存在的理解,就它们的意义而言。古希腊艺术品,如慕尼黑的埃伊纳雕像,已经从它们的世界中“撤退”了,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体验它们,而不是作为揭露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