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3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1、“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成语。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扩展资料:反义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2、寻根究底是汉语成语,读音是xúngēnjiūdǐ,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3、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本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4、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5、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6、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7、(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8、释义:宋·黄庭坚《拙轩颂》:“寻找灵巧尚且得不到,笨拙又从哪里来呢?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给蛇画足,更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灵巧是有剩余的,而笨拙却不充足。”(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9、译文:寻找灵巧尚且得不到,笨拙又从哪里来呢,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这些都是多余和重复的事,毕竟灵巧的人有很多,笨拙的人是少数啊。

10、释义: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的人悟得透彻,有的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11、刨根问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ogēnwèndǐ,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12、“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

13、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14、示例:你刨根问底,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15、释义: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缘由。同“寻根究底”。

16、☞金刚拖鼻涕 ———— 越大越勿像人;越大越勿成人;越大越不成人

17、☞当家的透蛮妮子 ———— 那是抬举你成人哩

18、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19、(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20、☞金刚汰鼻涕 ———— 越大越勿成人;越大越不像人;越大越不成人;越大越勿人;越大越像人

21、☞没底儿的棺材 ———— 不盛人;不成人;不盛个人;不成个人

22、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