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2句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
1、首先,应该在课前对新的课文及知识点进行预习,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补充资料,做到有备无患!然后,在课堂上做到专注和认真,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理解老师的思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索!多思考,多发言,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平等交流,才能得到进步和提高!(文明礼仪的故事)。
2、 “生活即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联系生活中的人、事、物,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为孩子创设一切有利的环境,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践唤醒孩子本自具足的能力与最初的良善与美好。在文明礼仪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从改变自己到影响环境,循序渐进的了解并学习文明礼仪,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
3、前面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地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4、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5、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6、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7、不文明的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这些事情不仅害人害己,还损坏了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小公民。讲文明、讲礼仪,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吧!
8、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9、 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其他同学听了这句话后都沉默了,大家感动于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文明礼仪的故事)。
10、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
11、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12、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架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13、 在小记者的采访过后,我们进行了谈话,原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仪容仪表要求。这时,我们一起讨论:“那么去到不同的工作场合的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14、赵淼说:“我要每天穿的干干净净的来幼儿园,这样小朋友们才会跟我做好朋友呀。
15、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篇4千里送鹅毛
16、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17、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
18、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19、着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所以礼仪还是能存在的。
20、“谢谢山羊妈妈。”小白兔又鞠了一躬,走了。
21、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22、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去世,杨时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他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3、作为领操员,我每天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带领同学们做好每一个动作。我们的动作整齐划强劲有力,每次级部举行广播操比赛,我们班都是一等奖!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展示一节广播体操。
24、就这样,我们平时就用大扫除的标准来打扫卫生,等到大扫除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慌里慌张,而是快速地、认真地打扫到位!
25、故事:《懂礼貌的小白兔》,小朋友们快来听听看吧!
26、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誉。3至6岁是幼儿认知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懂礼、知礼、学礼、用礼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在何种场合,遇到何种情况,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总是很受欢迎。所以养成最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是必要的。因此,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
27、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当他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文明礼仪名人故事篇2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28、 小猴,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听后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就给了小猴一些钱。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低潮街上跑去。
29、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名穿戴整齐、懂礼貌、不乱扔垃圾的小学生。
30、因为孔雀都不叫人,对别人态度不好,所以大家不想理她。
31、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文明礼仪名人故事篇12“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32、什么是文明礼仪呢?简单地说,文明礼仪就是一种敬人的行为规范,是表现一个人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也是乡村、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要讲文明,懂礼仪。只有人人都讲文明、讲礼仪,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更灿烂。
33、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34、 又过了几天,小马欢欢出去玩,拿着香蕉一边走一边吃,随手就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正好,小猫花花走过,一下子就被香蕉皮滑倒了。她摸着屁股说:“这是谁扔的,疼死我啦。”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小狗乐乐跑来看见了香蕉皮,就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大象伯伯在路的一边散步,把所有的事情经过都看在了眼里。
35、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36、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37、那是一个冷嗖嗖的下午,狂风中夹杂着几丝细雨,伴着几声雷声,天空阴暗的让人可怕,我躲在家里,突然一阵“哒哒哒哒”的声音,我被吸引住了,打开阳台一看,原来是建筑房子的工人们冒着雨在工地上工作,我心想:难道他们就不冷吗?就一顶安全帽,一件单薄的衣服和一条裤子,一双雨鞋,就能保暖吗?我都抱着暖宝宝了。看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心里真不是滋味,眼眶不禁红了起来。有些路过的行人还给他们翻白眼,唾骂,但那些工人并没有在意,还是继续默默地工作着,我心想:怎么会有这种人,太不懂礼貌了,没素质。
38、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39、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
40、 李梓睿:"我和妈妈去乌海湖观赏红嘴鸥,看到好多人都在用面包、馒头喂红嘴鸥,还有的人用食物吸引红嘴鸥然后抓住它,跟它们合影、摄像等。妈妈告诉我,这样投食是不对的,因为红嘴鸥主要吃鱼、虾,喂它吃面包它会肚子不舒服。而且红嘴鸥作为“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不能打扰它们,保持距离、文明观赏就可以。“
41、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42、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43、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44、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45、小白兔走到河边,发现这没有桥,它看见一只大乌龟向岸边游来,便向大乌龟鞠了一躬问道:“乌龟公公,请问这河上什么地方有桥啊?”
46、十月革命胜利后,伟大领袖列宁一直日理万机,简直是“全世界最忙碌的人”,但他仍坚持到理发店去理发。
47、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就像一个军人的使命一样。
48、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49、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
50、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51、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只是你不善于发现而已。学生见老师向老师问好;别人帮助你时跟别人道谢;做错事时跟别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