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3句王充名言
王充名言
1、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2、美味的食物一定是不加任何调料的淡味,最宝贵的美玉一定有瑕疵,最简便的方法一定有不妥之处,技艺精良的工匠一定有他不擅长的方面。意思是指任何好的事物都存在不足之处。
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知此草木所此草木所不能用也。——王充(王充名言)。
4、身处舒适安乐的环境,不放纵自己的欲念。在贫穷困苦的时候,也不放松自己的斗志。
5、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王充名言)。
6、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汉·王充
7、糊涂则不能明辨是非,就是十个微子弃官出走,五个比干被剖腹挖心,也不值得痛心。
8、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9、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王通
10、——陶行知。关于”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人在高潮的时候享受成就,在低潮的时候享受人生。
11、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14、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面对磨练的正确态度是正视它战胜它没有其他)
15、出自《论衡·命禄篇第三》。(译文)贵贱在命,不在聪明与愚蠢;贫富在禄,不在顽劣与聪慧。
16、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王通
17、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译文:读书要喜欢问,如果问一次没达到目的,那么还可以接着问。
18、人的性情有不教而能自我完善的,有教了而始终完美不了的。——王充
19、知道房屋漏雨的人是在房屋下面的人,体会政务有错失的人是生活在草野的百姓。这句话指出政策、政事的对错得失要由实践来检验,特别是要由广大百姓来评价和检验。
20、可能有朋友觉得这句话的站位比较高,一般人轻易用不到。没错,绝大多数人在演讲和沟通中很少有机会谈及政令这样大的话题,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诠释企业、组织或团队等,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广泛搜集意见等语意。
21、免费领小学生全套必背古诗文(音频),孩子背古诗更方便!
22、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23、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24、让,谦让。有余,富余、富裕。争,纷争。不足,匮乏。谦让源于生活富有,纷争起于物质匮乏。
25、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在作
26、王业霸业同是治国之业,只是优劣的不同名称;长寿与短命同是承受一种气,只是寿命时间长短不同。——王充
27、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28、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9、1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30、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译文: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31、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32、译文:德不好的,不能怀远;才能不高的人,不能博见。
33、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生活要乐观)
34、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35、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
36、出自汉·王充《论衡·案书》。骑马都希望马能跑得快,但不必要求马是日行千里的骏马;对于人才都希望他贤能智慧,但不必要求他一定是孔墨一样的圣贤。此以求马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用人的道理:选贤任能不必过分苛刻,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贤才,也不必太看重其名望。
37、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38、10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王充
39、小人生来就具有祸患和耻辱,肚里怀着邪恶出生,心里怀着奸诈与人交往,整个身体都浸泡在累害之中,怎么谈得上是惹祸招耻!——王充
40、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汉·王充《论衡·别通篇》。闭心塞意:闭目塞听,不思不想。高瞻览:高瞻远瞩,博览广识。这几句大意是:闭目塞听,不思不想,不登高博览远望的人,和死人是一类的啊!作者把博览群书,有远见卓识的人,比作能敞开窗户,照进阳光,登到楼台高处远望四邻的人,把闭目塞听,不肯学习的人,比做紧闭门户,坐在阴暗角落,挖个墓穴睡在里面的人,这种人不是和死人一样吗?比喻多么形象,讽刺又何等深刻啊!
4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42、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汉·王充《论衡·书解篇》。弥(mí迷):越,更加。盛:多。缛(rù入)繁多。彰:明显,明:明智。这两句大意是: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虽然文章写得华丽的人或才智超群的人并不一定品德好,但具有优良品德的人必定有超出常人的聪明才智。本名句可供论述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时引用,也可用来称赞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43、希望能帮助到你关于学和问的名言,谁有问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4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4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46、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王充
47、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王通
48、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49、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汉·王充《论衡·定贤篇》。言是:道出真相。是,实。这两句大意是: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人人注重事实,但却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事实,或出于疑心,或由于偏见,有不少的人虽然听到事实真相,却井不相信。可见人的心理是多么复杂,要人相信事实是多么困难!作者以“曲妙人不能尽和”作巧譬,道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含有深深的感叹,也道出了做真人,说真相的困难,
50、誉人不增其美。汉·王充《论衡·艺增篇》。誉:赞美。本句大意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言过其实,凭空增加他的长处。原作在后面还有“毁人不益其恶”之说,意思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凭空增加他的缺点。对人进行褒贬要实事求是.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夸大其辞。添枝加叶的溢美或添油加醋的中伤都是不正派的表现,都应该避免。
51、保持忙碌,让你腾不出时间考虑你的烦恼的病痛。
52、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
53、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54、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尘:用如动词,污染。危:危险。盈:满。亏:缺损。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清白就显不出尘污,没有高峻就显不出危险,没有宽阔就显不出尖削,没有满盈就显不出缺损。事物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条件促成的,这些条件具有相对性;清白和尘污、高峻和危险,宽阔和尖削、满盈和亏损都是相对比而存在,无此即无彼。可用于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中条件的相对性及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55、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汉·王充《论衡·解除篇》。衰:没落。好(hào浩):喜好。这两句大意是: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世上本无鬼,鬼由人心生。而人们之所以心中生出鬼来,则是由于世道纷乱,灾祸并作,人们生活不安定,精神有所困惑不安所致。若处盛世,诸灾皆无,人们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惧可惑的,鬼从何而生?一个人的祸福,一个朝代的盛衰,都有一定的现实因素,都是前有因后有果,如何能祈求得来?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不从现实的努力中去创造幸福,而向冥冥中去祈祷福佑。这两句表现了王充无神论者的唯物思想。可用于分析信鬼求福的现实原因,让人们破除迷信,致力于现实的创造。
5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57、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8、重视文的君主不重视武,重视武的君主不重视文;重视口才的君主不重视行为,重视行为的君主不重视口才。
5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强调人团结的重要)
60、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61、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
62、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王通
63、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汉·王充《论衡·状留篇》。结合,冻结而凝合。斯须:一会儿,言时间很短。这几句大意是:河冰的冻结,不是一日的寒冷所致;积土成为高山,不是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完成。~告诉我们:事业的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通向胜利彼岸的航程中,必须从一橹一桨开始;凡事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韧性的艰苦奋斗,不断的积累,才有可能取得硕果。可用于劝学。
64、出自汉·王充《论衡·言毒》。君子不怕老虎,唯独就怕造谣者的一张嘴。
65、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66、1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他的可贵。——哥尔顿
67、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削,此指狭小。盈,满。没有洁净之地作对比就看不出有灰尘,不登高处就感受不到居高的危险性,没有广阔就觉察不出狭小,没有盈满就不知有亏缺。此言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道理。
68、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6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0、处颠者危,势丰者亏。见王充《论衡·累害篇》。颠:顶端。丰:满。亏:缺。这两句大意是:处在顶端的东西易生危险,状态丰满的东西容易亏缺。“处颠”与“势丰”是事物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无以复加,故矛盾必向其相反方面转化,易生危险,易生亏损。可用于说明某种事物的态势或事物矛盾转化的哲理。
7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72、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罗曼·罗兰(法)
73、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74、希望能帮助到你关于学和问的名言,谁有问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75、选自《论衡·累害篇第二》。(译文)德行高尚的人容易招致诽谤,有才学的人容易遭受口舌。
76、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汉·王充《论衡·自纪篇》。世:社会。补:益。这几句大意是: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以现在的观点看,作者的这个论断未免有点偏颇,因为对文学创作不必采用实用主义态度,要求所有的作品全都为现实所用,但考虑到作者提出这个论断时,正当铺排辞藻、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汉赋风行天下的时候,这个论断在当时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供论述文艺创作要尽可能地为社会现实服务时引用。
7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8、骄傲自满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79、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80、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81、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
82、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毛泽东(不能光听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