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4句莎士比亚四大悲四大喜


莎士比亚四大悲四大喜

1、塞巴斯蒂安和薇奥拉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求婚。

2、在《麦克白》一书中,麦克白既渴望王位,又不愿意用不当的手段来获得,终于被欲望一点点的腐蚀,最终失败。

3、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夏洛克嫉恨安东妮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

4、这是怎样一个残酷,细腻而又悲悯的故事,生生压断心底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弦,想让人激昂吟唱,又想要悲愤放歌。

5、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6、《李尔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7、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8、《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

9、湖师大的段落翻译以文学翻译为主,选取篇章大多为文学名著小说选段及散文、哲思文章选段。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的357段落翻译中,不仅是词条更大篇幅考查政经内容,连两篇段落翻译都改为了政经翻译,说明出题方向开始有所转变,学弟学妹们在备考的时候要做好文学翻译和政经翻译的两手准备,平时也可以涉猎不同体裁文章的翻译。在整体考试中的备考过程中应当以准备政经和文学的文章为主,这一类文章在属于等翻译过程往往存在这较高难度,备考时切记:勤动手!仅仅依靠读教材和欣赏别人的翻译或者是试图背诵译文是无法练好翻译的,要练好翻译一定要勤于动手,坚持练习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10、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11、适合年龄层:3-6岁亲子阅读,6岁以上独立阅读

12、悲剧能让人的精神变得高尚,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

13、当文天祥高唱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美。

14、跟命运悲剧不同的是,性格悲剧强调人物命运能从自身找到解释。

15、关注感受,情商管理得体,让人合作有安全感。

16、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17、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文学风格影响至今。从1592年到1616年,莎士比亚创造出了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剧作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改编成各种形式,在国际舞台上频繁展现。

18、创作于1601-1602年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巅峰之作!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古代神话,主要讲的是丹麦王子莎士比亚为了向杀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复仇而装疯,历经折磨而终于报仇的故事。整个剧本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19、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20、在《麦克白》里面,欲望的魔鬼化身为女巫,怂恿和撺掇他谋反篡位。

21、现实来说,大部分考生的写作能力都很薄弱,然而备考过程中练习写作的时间非常有限,练习写作的关键是善用模板。

22、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雷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23、“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有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24、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25、番薯翻硕针对院校红宝书,包括以上所有题型的资料。

26、在皇家,帝王和自己的子女之间,讲的是伦常,秩序,而不是亲情。李自成玄武门兵变,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渊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27、奥赛罗的故事大概是四大悲剧中最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故事,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28、四大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世称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篇章。

29、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30、后来与格罗斯特和可怜的汤姆分开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时候,来了一个圣徒安慰他。李尔王对圣徒说了自己对考狄利娅犯下的错误,并懊悔地表达了自己的绝望:他觉得考狄利娅再不会原谅他了。但圣徒却说,考狄利娅一直爱着她的父亲。原来,这个圣徒就是考狄利娅。她在法国得知李尔王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因为放心不下李尔王,所以特地在开战前,来探望李尔王。与此同时,高纳里尔与里根都爱上了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亲与哥哥的埃德蒙。

31、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32、《麦克白(Macbeth)》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创作于1606年。自19世纪起,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由朱塞佩·威尔第于1847年在佛罗伦萨完成谱曲,后又经过多次修订。

33、创作背景:此剧的故事情节来自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和意大利的戏剧《英甘尼》。在意大利,以《英甘尼》为题的戏剧就有三种,作者分别是尼古拉·塞奇和卡兹奥·贡扎加,还有一种是流传甚广的逸名作品,有法文译本和西班牙文译本。英国作家里奇(Riche)还根据法文翻译的逸名剧编写过一个题为《阿波隆纽斯和西拉》的散文作品,这可能是莎士比亚最直接的来源。

34、其实,李尔王的家庭悲剧并不能完全称之为家庭了,因为自古皇室无亲情。

35、  《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间,主要讲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丧父后又未能继承王位,以及开始调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父王的死亡,以及后续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最后哈姆雷特也死于国王歹毒的阴谋。

36、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37、创作于1605年,故事主要内容是,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因女巫的蛊惑,在野心的驱使下谋杀了邓肯,成为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又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班柯、贵族麦克达夫的妻子和小孩。最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枭首的下场。

38、《仲夏夜之梦》的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5月2日托马斯·赫尼奇爵士和骚桑普顿伯爵夫人结婚的前夕,地点是在骚桑普顿庄园,看来该剧是为爵士婚礼助兴之作。

39、这句话翻译到哈姆雷特里面,就叫: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40、简介: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经过商量以后决定让李尔撤掉他当初的100个随从,不然就不让李尔王住在她们的宫廷。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悲痛的李尔王与他的随从格罗斯特在风雨中碰到了可怜的汤姆,也就是格罗斯特中了埃德蒙诡计而下令驱逐的儿子埃德加。

41、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克里斯多福孟就说过,“怀疑是亲密关系的大敌”,小我不断的进行破坏,扰乱我们的心智,奥赛罗正是中了小我的圈套。

42、  《李尔王》创作于1606年,故事主要内容是,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当退位时受到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口蜜腹剑,而传位于大女儿和二女儿,驱逐了小女儿,最后却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出来了,接着小女儿带着军队来救自己的父亲,最终不敌而战死,李尔王也因悲痛欲绝而亡。

43、他们之间因为种族的原因显得身份悬殊,而且他的年龄比苔丝狄梦娜大很多。所以,尽管他们真心相爱,婚事却没有得到准许。

44、1597年莎士比亚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45、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46、可是,这时薇奥拉已经暗暗地爱上了主人奥西诺。而奥丽维娅却对代主求婚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事情变得微妙复杂了。与此同时,一个密谋正在奥丽维娅家中进行。她的叔父托比等人由于受到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的斥责,便对他进行报复。

47、莎翁戏剧语言的华丽不可言语评价!才疏学浅,不敢评价。仅仅谈一点读完四大悲剧的感受。莎士比亚这个人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而又很宿命的人,他的聪明在于,他靠创作释放自己的激情,他靠宿命论来安排自己的创作。

48、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心编排的,脉络清晰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孩子一下就会喜欢上它们。

49、这门科目也是最基础的题型,就是词条加我们的篇章翻译。首先英汉词条互译是三十个,英译汉十五个汉译英十五个,它的考试风格一般是热词和无缩略词,但是湖师大比较特殊,它会比较偏向于文学类。然后这个文学类也不是说像我们市面上常考的那种翻译,我那时候大学有本参考书目,叫做彭长江学案,这个到时候我们会详细讲,我们简称它叫彭长江学案,因为是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彭长江编写的,这本书上,偏向于文学翻译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说词条每一年都一定会有两到三个真题是直接源自于这本这本学案书上的。所以他虽然会考文学,但不是那种非常通俗的文学,而是会有自己专门的书目来选择的一个文学词条。除了文学之外,更常见的就是我们那个政经,历年来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湖南师范大学对于政经的考察其实更多体现在词条上面,篇章翻译当中不会太多的出现词条的内容。英汉词条互译在英译汉和汉译英当中都是对等的,一般会出现一些经济类的词条,政治类的词条,然后也会出现一些偏向于文学类的词条。然后你如果你对比过历年真题,我们发现每一个板块所占据的那个词条数量都是差不多的。在两到三个左右,然后还会考一些缩略词,其实这个缩略词,你们只要背一些就是常考的就可以了,有一些比较冷门的,太偏了的,这些就不需要太去记。然后我们看一下大头,三五七翻译这门大头是两篇篇章翻译,首先篇章翻译第一篇英译汉,是四百的词左右,然后英译汉一般往年来说都是是一些哲思类的散文。汉译英的平常翻译是一般偏向于小说类的文学发音,非文学内容是比三笔要简单的,文学翻译内容是偏向于比较难。因为文学内容一般都是翻译名著小说,然后它的考察一般还是不是纯白话文的形式,是有点文白夹杂的那种,是接近于原著的程度。但是没有那么的拗口,能懂,但是也有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说有很多措辞是我们通常翻译当中很少接触到的,然后就比较考你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发挥好。这两篇的翻译都是各占六十分啊,这些都是比较规整的,357这一门是可能所有学校的考试分值分布的差不多,这个是六十分,然后另一个也是六十分。然后呢,历年来说在前十年当中其实是有出现过政经,但很少。

50、其次,他的自卑感和不配得的心态也是强烈的,当他第一次听说她的妻子不忠时,有一段内心独白,他说,也许是我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的温柔风雅的谈吐,也许是因为我年纪大了点,她才背叛我。

51、《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这部喜剧约在1600~1601年间上演,初次刊行于1623年。 场景设在亚得里亚海岸的伊利里亚)

52、奥赛罗正直却不能分辨谗言、勇猛却懦弱、骄傲自负同时却也自卑、爱他的妻子同时也嫉妒、怀疑、不信任自己的妻子,他对自己的容貌、种族、肤色很在意,因此心里的不信任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惨剧。感觉是奥赛罗的疑心和自卑不配得的心态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因。

53、哈姆雷特,英文原名为“TheTragedyofHamlet,PrinceofDenmark”(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简称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