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3句前倨后恭
前倨后恭
1、(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2、(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3、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字季子,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前倨后恭)。
4、成语“前倨后恭”,就是指对同一个人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变得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于一开始这个人比自己条件差,可以冷淡对待,瞧不上、讥讽挖苦。但等到对方发迹以后,发现他条件比自己条件好了,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升官发财,赶紧改变态度,假装恭敬,热情攀附。所以这种人称为“势利眼”。
5、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6、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现今却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7、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8、前倨后卑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9、他便弓腰打听哪里还有空着的座位,但已经获得座位的众神并没有人想要理睬这位不速之客。
10、这些不速之客在列车上除了不遵守乘客守则喜欢调皮捣蛋外基本是无害的。
11、苏秦是东周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12、家里的人,见苏秦这样狼狈地回来,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还数落了他一顿。苏秦非常伤心,立志苦读,一定要争口气。他日夜用功,研究兵法,研究各诸侯国的形势,认为说服六国采纳“合纵”的策略以应会秦国是可行的。
13、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14、这个实验室中还有会放箭的暗器和会喷火攻击不速之客的龙。
15、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16、前因后果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17、不料,米帅这次跟《越狱》中一样,调虎离山,从另一边的电梯口出现了。
18、苏秦首先去游说周显王。周显王手下那一班大臣平时都很熟悉、了解苏秦,很看不起他,根本不相信他说的那一套。苏秦转而向东到赵国。此时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赵成为相,赵成不喜欢苏秦,既不用他的计谋,也不给他一官半职。苏秦便离开赵国来到燕国。在燕国住了一年多,苏秦才受到燕文侯的接见。他劝燕文侯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
19、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
20、(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21、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22、当时有许多谋士,在各个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主张,一旦这些主张被采纳,谋士们就一日成名,身价倍增。苏秦就是这样的一个谋士。
23、经过一番准备,苏秦开始继续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合纵”学说首先被赵国接受。苏秦成功地使燕国和赵国联合起来。
24、成语故事: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人。开始苏秦来到秦国, 向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是秦王对此没有兴趣, 最后旅费用完了,衣服也破了,苏秦只得回到洛阳家中。见苏秦这样狼狈,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还数落了他一顿。苏秦很难过,于是立志苦读,研究兵法。有时看书看瞌睡了,他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自己继续读下去。
25、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6、(词语辨析)可活用为“前恭后倨”。“倨”不可写作“居”,不可读作“jū”。
27、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28、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曾挂六国相印,使六国联合抗秦。
29、他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前倨后恭的丑态令人不敢恭维。
30、出自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31、《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32、倨(jù):傲慢;恭:恭敬。形容对人态度前后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