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4句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1、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因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是在胡适的勇于创新精神的烛照下不断向前推进的。

2、到板浦不久,李汝珍即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

3、“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4、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5、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

6、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7、现在人们往往会用德艺双馨来形容成就和品德都极高的艺术家,而这个词若是用在胡适身上,似乎都还不够贴切。

8、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毛泽东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9、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10、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大陆中国逐步对胡适重开评价,这是一个“去妖魔化”的过程。胡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逐步从学术领域过渡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随着人们对胡适和胡适思想的深入,胡适的形象再度走向历史前台。以致一个我很尊敬的老人在他去世前这样语重心长: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

11、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12、他的自由主义朋友(丁文江、蒋廷夫、吴景超等)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立审查时期都动摇了,认为“专制”是“立国”的有效方式,民主要在“立国”成功后才能建立。

13、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14、长大成人之后,胡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15、胡适曾经教育自己儿子说:“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 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16、  应该说,受过胡适熏陶的毛子水,对胡适的评价并不过誉,也可看作是那一代学者共同的声音,与之相呼应的,前些年,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也说过,胡适属于21世纪。这句话不知是科学预言,还是言过其实,但作为胡适的安徽老乡,我当然期盼它是真的。还有那个桀骜不驯的文化人李敖,几十年来不知开骂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多少“大人”、“名人”,从孙中山、蒋家父子到连战、陈水扁,无一放过,他在访问北京大学时却提出自己愿意捐款34万元,为老校长胡适在北大建一座铜像。誉满天下,20世纪前半叶吒咤风云的胡适,却迟迟不能在北大塑像,也可以看作六十年来胡适在大陆风云变幻的缩影。其实,自从胡适只身出走之后,北大就与胡适,与那一代学人告别了。尽管胡适离校前,给文学院院长汤用彤留言:“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但此一别,胡适终究没有回来,北大也很快抛弃了胡适,无可选择地卷进了历次政治漩涡。

17、余英时:我常常阅览耿云志先生主编的《胡适研究通讯》,知道有关胡适的研究,每年都有不少专书和论文,数量远超我的想象。我感觉,以二十世纪早年中国知识界领袖而言,胡适在今天大陆所受到的注意,也许当在前两三名之内。但说到“突破性进展”,则不好答复。我并不以研究近、现代史为专业,更不是“胡学专家”,所以并未能对上述大量的专书和论文,一一阅读。

18、一个人懂得感恩,才能算是一个厚道的人,别人才敢信任你,才能拿你当朋友。

19、“我若一病不起,不可将此事告诉我的儿子,仍要请人按月写信给他,做出我还活着的样子。待他学成回国时,把我的这张照片给他看,就如同见到我本人一样。”

20、余英时:讲到胡适和政治的关系,我想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大概在一九八〇年代初,大陆社科院院长胡绳领队到美国开一个学术讨论会。会后访问了耶鲁大学,由我代表校方接待他们。在宴席上,胡绳说:“我们对胡适,政治上反对他,但在学术上还是尊敬他的。”我忍不住笑着对他说,这和海外的看法恰恰相反。我们都认为胡适的学术研究早已被后来的人超过了,因为后浪推前浪,这是无可避免的。但胡适的政治主张因为自“五四”以来在中国根本未曾落实过,因此还是新鲜的,并没有发生“过了时”的问题。我的原话当然比较委婉,但意思是很清楚的。胡绳先生很有风度,并未露出半点不快的样子,以下便转变话题了。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今天大陆已有不少知识人也接受了当时我所谓“海外的看法”。

21、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22、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帮助不止如此。

23、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24、  六十年前,当毛泽东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胡适这个没拿过枪也没参加过战争的人,已经被宣布为第55号战犯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在国内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决心跟他划清界限,投入新社会。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名士,儿子批判老子的文章很吸引眼球,香港《大公报》适时予以转载,尽管胡适读了小儿子的文章,不大以为然,只是把当天剪报粘贴在自己的日记里,但大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已经箭在弦上。

25、胡适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他之开拓公共舆论的空间也就是对于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实践。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是为了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d及政府的合法权利。

26、胡适的父亲早亡,是母亲一手带大,他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他虽然不乐意这门婚事,但他也不肯忤逆母亲。

27、胡适的一生和他的思想都极为丰富,有这样一篇写胡适的文章,内容没看,但题目却过目未忘:“他什么都没有完成,但却开创了一切”。这句话非常到位,庶几可以视作胡适的墓志铭。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以及20世纪历史本身都有所开创和影响的胡适,他的丰富的精神遗产,放在今天,我以为有这样一点——这也是胡适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枢要,那就是:“宽容”。

28、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29、胡适的老爹是清朝的州官,1891年胡适出生,两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被台湾巡抚调到了台湾。之后,全家从上海搬到了台湾,父亲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

30、在文学上,除了发表文章为新文化运动开路,他还版了中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促进了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

31、什么是宽容?应该说在中国本土的传统中找不到这样的精神资源,至少它是极为不丰富的。作为一种价值之光,20世纪以来,它主要是靠当年留学英美的那拨知识分子输入和奉持,而胡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在牛津、朗门或韦伯斯特等大辞典中,宽容通常解释为对不同于己的信仰、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和承认。美国一位宗教思想家甚至把它视为“一种和思想及行为与众不同者建立和维持共同体的品质和能力”。

32、胡适把这句话称之为“不可磨灭的格言”,进而申说:“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里的容忍,就是容忍异己。

33、但是他的下属,却丝毫没有被他的坏情绪波及,而且他们每次半夜来找胡适,胡适也依然是和和气气的。

34、15岁时,还曾因为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受文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启发,将自己原来那个笔画奇多,既难写又难念的“嗣穈”名字改为了“胡适”。

35、东方早报:非常感谢余先生在胡适诞辰120周年之际,接受本报的专访。您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权威,同时也对近代的历史人物颇有独到之研究,比如对胡适和顾颉刚等学人的研究,曾经出版过《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等著作,1991年胡适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您曾特别撰文《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来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并在该文中预言胡适将会在海内外的华人知识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您的了解,在这刚刚过去的20年,胡适研究的比较重要的成果有哪些?是否可以说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36、胡适给他妻子江冬秀的信里说: “我现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不去就罢了,去了,我总要把全副精神摆出来,总不要叫人家看我的臭脸,总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

37、鲁迅死后,胡适也没发过一句恶声,还担任了鲁迅纪念委员会委员,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38、胡适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深远影响,也让其成为了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

39、林语堂在哈弗留学期间,胡适曾以学习名义资助他两千美元,林语堂回国后才知道这其实是胡适自己的钱,而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李敖、沈从文、季羡林、千家驹等一众学者才子,也都收到过胡适经济上的慷慨帮助。

40、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41、胡传在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抵沪,料理好川沙店铺后,乘船北上,所带川资只有族兄胡嘉言托人所赠百金。抵天津后,见到在直隶总督衙门充幕的同乡、翰林院编修章洪钧(字芹生,也作琴生)。数日后抵京,寓绩溪会馆。时任兵部主事的族兄胡宝铎(字虎臣)邀住其寓。胡传早有到东三省考察地理边境的想法,此时吴大澂以河北道奉旨赴吉林帮办边防事宜,并升任太仆寺正卿,改为督办。因为虎臣与吴为戊辰会试同榜进士,有同年之谊,胡传拟请族兄从中推荐,曰:“不求差事,但请作书求给一护照,以便游历”。胡虎臣谓虽与吴同年,只是在公会上见过一面,并未接言谈、通书信,并劝胡传努力用功,“揣摩时文”,准备参加明年的顺天府乡试。但胡传已立志出关游东三省。不久,章洪钧自天津回信,令其往见侍读学士张佩纶,求其致书吴大澂引荐。张佩纶索观胡传旧著,赞以“论古而兼及时事,亦颇中肯”,欣然为胡写了推荐信。

42、在周朝的时候,许多南蛮要想侵到北方来,北边的犬戎也要便到南部去,酝酿几百年,大戎居然占据了周地,再经几百年,南方也成了舞台的部分。

43、第一个魔王——野蛮民族侵入,在汉朝崩溃的时候,夷狄——羌、匈奴、鲜卑都起来,将中国北部完全占领,造成江左偏安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