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1句关于保护环境的古诗


关于保护环境的古诗

1、《忆江南》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现的是:晨光映照岸边的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青风吹拂着满江绿水,就象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江南的春色,色彩绚丽耀眼,令人难以忘怀,时时萦绕在心中。

2、2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的《渭城曲》

3、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4、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河流发黑、发臭、湖泊绿藻丛生。癌症高发的加工型、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资源掠夺型工业发展以及各地政府因招商指标、经济指标考核和官员的畸型政绩观导致环境急剧恶化。

6、白居易题目:《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8、鄱阳湖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中营养,十分接近富营养。近几年来,来自农业面源、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负荷逐年增加,导致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

9、--《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金.元好问

10、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短歌行》

11、所以,古诗文中很少会提到环保,但是一定会提到靓丽的风景,那么我们何尝不能换种思路,以古诗词中的美景,反衬当下生态的破坏呢?

12、注: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边,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湖泊面积24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2公里。

13、早在千年之前,景岑就劝诫呼吁众生保护一枝一叶一草一木。而千年之后的名诗人余光中,除了众所周知的《乡愁》,还有许多其他题材与主题的佳作。他的不少抒写自然的景物诗,就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珍爱与呵护之情,如《惠荪林场》:“究竟山有多深,林有多密/而一路探下谷去的/那一盘隐隐的小径/究竟要转多少个陡弯/才会落到山岳的心底?/尾敏山头和浊水山峰/在高处都昂然不答/而排成梳齿的台湾冷杉/翠荫里所有的鸟和蝉/也都参不出一个结论/说,林究竟有多密/而山啊究竟有多深?”今日世人不能作润物的细雨,也不要作摧物的凶手吧,伐木丁丁,乱毁山林,不是好音而是警讯。今日面对疮痍满目几乎不可复识的江山,我们怎能不赧然而愧,悚然而惊?

14、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15、画梅明方孝孺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16、这是两首诗,也是两幅素描画。一是应邀到农民朋友家作客的赴宴图,诗中勾勒出青山,绿树,村舍,场圃,桑麻,菊花,构成一幅具有浓郁村野气息的画,自然景色与友人热情融为一体,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另一幅画是农家妇女洗衣图,描绘了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喧闹,渔舟晚归的情景。

1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关于绿色环保的古诗有哪些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绿色环保概念,但出于爱护环境、爱护生灵的朴素思想,有不少古诗依然反映出绿色环保意识。

18、当然,一篇成型的作文不能只有一个个单独的句子,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句子或素材的共同点,将其连接成段落,再使段落连接成文章。

19、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不体现了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从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颂夏的苏轼《望湖楼醉书》等,从咏秋的马致远《秋思》等,到叹冬的柳宗元《江雪》,我们从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的春听鸟声,瞎听蝉鸣,秋听虫啼。

2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1、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译文:而取时有量,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所需。

2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3、这其中的反差无疑重重地给了中国环保当头一棒

24、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25、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乱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现在内蒙古草原正在消失,变成小型沙漠,慢慢扩大、彼此相连,形成沙海。内蒙古在60年代曾有草原3亿亩,80年代是8亿亩。但如今可利用的牧场只剩下8亿亩。仅30年的时间,草场惊人地萎缩了56%!现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因荒漠化已基本沦为沙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也在步前者的后尘,每年正以140多万亩的速度沙化。

26、环境保护诗人类生存的地球,今年环境遭污染。要查问题的根源,主要工业城市建。

27、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28、好啦,总结一下:当我们面对一段作文素材(时常是新闻报道)时,不要仅仅停留在新闻文字的表面,而是尽可能地探索新闻背后没说出来的事情,或者加以联想,让“旧”的素材也能焕发新的活力。

29、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30、「同一时代或同一集体中的人经历了同样的事件,向自己提出或回避同样的问题,嘴里有同样的回味,所以他们之间形成同谋关系。」

31、“存进“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2021年6月,山东省费县联合恒丰银行、中国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一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自然资源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其中,核桃峪村以一棵千年流苏树作抵押,成功贷款出230万元,更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带来了12万人次的客流。这些沉睡的资源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这种生态和经济循环促进的模式,也最大化发挥了乡村的环境、人文、历史等价值。”

32、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33、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得地则生,失地则死。——《荀子致士》战国·荀子译文:高山树林是鸟兽的居住地,山林茂盛,那么鸟兽就会回来,山林贫瘠,鸟兽就会离去。

34、李白题目:《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6、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37、古人开明的生态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对青山绿水的赞誉与亲近上,还包含着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亲昵与关爱之情。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几句,即把枝头的鹊儿、鸣唱的知了以及稻田里的青蛙描述得鲜活而又灵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共生的和谐与活力。可以想见,作者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笔下是难以流淌出如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绘终究还是作者内心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真实写照。

38、唐代鼎盛时期,全国的人口据前辈历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开元二十八年(740)为四千八百一十四万,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发生前,为五千二百九十七万。到处山清水秀,众生还没有也无需现代的环保意识。但是,从诗人对于美好的大自然的讴歌,从那些优美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中,我们也还是可见先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珍惜爱护。诗僧景岑的《诫人斫松竹偈》,更可直接视为一首难得的环保诗。

39、  有的时候,天不帮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0、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刻画的宁静自然环境和闲适生活氛围的确令人神往,也同样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再看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