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5句茅盾简介
茅盾简介
1、茅盾执著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加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2、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颁发到第九届。
3、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4、那个问题,我的思路是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这个“过时”与否要看“过时”如何来理解。
5、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6、 张洁是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我读过她的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茅盾简介)。
7、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8、《李自成》是一部“长河小说”(法语“Roman-fleuve”,也译作“大河小说”,特指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从崇祯11年写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厄转到兴盛,复由胜利走向失败这一历史悲剧的发展过程。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9、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新文学的倡导者、组织者之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翻译家和编辑。茅盾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及左翼文学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也是重要的小说家,代表了左翼小说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创造了都市文学的新模式。总的来说,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
10、 本书描写了d的高级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养子和儿子:英雄时代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道路。他们在红色家族中成长,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业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成为国家电子工业部的副司长。
11、 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余土司遍种罂粟时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麦其麾下,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最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d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12、 《推拿》围绕着“沙宗琪推拿中心”的一群盲人推拿师展开。推拿中心里每一个盲人推拿师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他们小心翼翼地争取自我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可能的尊重,他们弹精竭虑。
13、 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14、如《子夜》中的人物塑造,虽然茅盾想塑造的是对立统一的丰富人物,但是当作者主观意图过于强烈,人物的可能性就被他限定死了,过于明确而缺少读者不可知的深度。
15、专题研讨||文研青年深度解析范本之鲁迅专辑
16、 《都市风流》这部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塑造了从大杂院居民到身居要职的一市之长、从摆摊的大学生个体户到高级工程师、从崇尚性解放的流行歌星到市长家的"公子"、"千金"等近四十个身份各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17、这时,韦玉回来了,但他已同别人结婚。父亲坚持要梅出嫁,梅便决定和柳遇春结婚,并要征服他,使他成为自己的俘虏。然而婚后她却无法抵抗柳遇春无休止的纠缠,更没有实现使他成为俘虏的愿望,梅的心碎了。
18、子夜本来就是为了写出一个雄心壮志的工业资本家在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撞的头破血流的故事,他内心的豪情壮志显现他所选择的惊心动魄的事业之中,他的浪漫在现实中表现出来,或者说现实环境突显了他的浪漫。
19、作品以1930年5月到7月的一些大事件为时代背景,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迅速增加其企业的活动资金,就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却对他百般加以阻挠。最后,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孙甫虽然竭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彻底破产。
20、《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21、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22、姚雪垠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念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产生,建国后,他正式开始这部长篇巨著的构思与创作。可以说《李自成》是姚雪垠史学准备、生活积累、理论素养、艺术经验各方面集大成的产物,是几十年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23、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24、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首次出版(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赞同后,亦可参评),出版单位在中国大陆地区;
25、魏巍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方》是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全过程的长篇巨著,忠实地记录了中朝人民并肩战斗,战胜世界强大敌人的真实的历史的一页。作者曾两次亲赴朝鲜战场,和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共同生活、战斗,掌握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各个战役、战斗的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并于1955年初开始着手创作,最终于1978年正式出版。
26、刚刚学长提的关于茅盾等人是否过时的问题,因为我今天的复习任务还没完成,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思路。按前天讨论郭沫若时,学长说的,先分开民间评价和文学评价这两者,然后说他们作品和理论的时代性和于当时的巨大作用,然后简述他们作品的各种特点,找到寓于他们各自特殊性中的普遍性,然后说明他们具有的普遍性,或者说共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超越性,并没有过时,可以再举几个例子,我个人觉得鲁迅的时代超越性是最强的。
27、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28、茅盾自觉的担当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书记和传记作者,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29、 《少年天子》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30、我觉得子夜的浪漫性可能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吴荪甫的人物塑造上,他自身的矛盾性,在所处环境中的挣扎,以及最后的悲剧性
31、《春蚕》的创作灵感,来自报上的一则"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
32、《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33、第框架结构的宏大性。选择现代大都市为背景来构建现代长篇艺术框架,且熟练运用现代辩证系统的艺术思维,创建适应表现现代工商业大都市本来实有的错综交叉的现代关系所形成的风景线:第一条是现代企业相互之间既吞并又联合的风景线,第二条是现代企业家与工人之间的既依从又对抗的风景线,第三条是民族企业家与买办资本家之间既勾结又侵吞的风景线,第四条是工业社会的代表人物与农业社会的腐朽人物之间的既亲又疏的风景线。此外,还有诸多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所形成的风景线,穿插交错于各主要风景线之间。
34、《子夜》的艺术成就是最突出的,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作者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