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0句中秋节的来历简短100字
中秋节的来历简短100字
1、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
2、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节日丰富内涵,结合群众性节日民俗,通过开展文化娱乐、经典诵读、走访慰问等各种活动,将“庆中秋迎国庆贺重阳”主题活动引向深入,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在家家庆团圆、举国迎国庆、人人重孝亲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进一步唱响共产d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3、中秋节跟国庆节一般都是接在一起放假的,有许多地方抓住这个机会会进行活动,那么你知道迎中秋庆国庆活动方案该怎么写吗5篇
4、(拓展) “比”是考核的意思。明清以前,大比泛指科举考试。
5、解析:“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再说,本文主人公是晋代人,当时也无科举(隋朝开科举)。故选A。
6、游戏规则:请台下三个家庭派六名选手(母子或父子),两人一组,划线将两人隔开保持一定距离,一人背筐,一人投球。背筐者努力接住来自投手的球,最后以接球的多少决定最后的胜负。此游戏主要考察两人的配合能力,看谁最后满载而归。
7、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8、在古代汉语中,“疾”是症状比较轻、表层的病,“病”则是重病。
9、1最初的田猎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和祭祀活动,后来田猎的制度消失,对贵族们来说,打猎成了休闲活动。(√)
10、参政,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官职名,宋以资历较浅之官与宰相同议朝政,称为参知政事。(√)
11、(20全国卷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12、(拓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13、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想象与现实密切结合,使作品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具有“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的效果。
14、活动中引导孩子说出喜爱本机构的话语,为后续与家长沟通时如果家长以询问孩子是否喜欢该机构打下基础,从而促进报名成功率。
15、“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16、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不同科目相关的课堂互动小游戏。
17、大家交流甚欢,一曲《我的中国心》大合唱更是把彼此的心深深联系在一起。大家感谢社区组织这样有温度、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感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18、①《项羽本纪》。《史记》是在最强调大汉光荣的汉武帝时代写就的,然而司马迁在本纪里放进了一篇“项羽本纪”。按照原则,只有皇帝或者统治者才能被列在本纪里,汉朝是靠打败项羽而建立的。在五行安排上,汉代认定自己是土德,也就是直接接在秦后面,中间没有项羽。但是太史公写《史记》时,不是“项羽世家”或者“项羽列传”,而是“项羽本纪”。在此,他有一个不同于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一家之言”,他认为灭亡秦的是楚而不是汉,是项羽而不是刘邦。
19、(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20、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扩展资料:假期
21、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22、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3、 2)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24、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5、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6、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27、◆ (2017•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8、(拓展) “秀才”原为优秀的人才,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唐初有秀才科,后停废;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为秀才。
29、中书令,历代多为宦官担任,负责宣诏命。司马迁获刑后,曾任此职。(×)
30、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31、1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骖就是三匹马拉车,驷就是四匹马拉车。(√)
32、⑦称郡望,如韩愈本是河内河阳(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便称其为“韩昌黎”。
33、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34、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5、关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关内,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关外,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36、 勤洗手、戴口罩。出行期间注意手部卫生,乘坐交通工具或在市内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
37、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38、◆ (2017•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9、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音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0、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史称“王安石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终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41、今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诔辞作为中国哀悼文体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种专门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读性的哀悼文体。
42、10“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
43、1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44、中秋篇:中秋诗文童谣,如《春江花月夜》、《十五夜望月》、《月下独酌》、《月夜忆舍弟》、《望月怀远》、《中秋》、《中秋旅思》等。
45、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46、孺子:幼童、小孩子。也可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古代贵族的妾;或者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
47、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48、中秋节的来历20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49、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50、(拓展) 女子服饰中,短上衣叫“襦”。把裙子穿在襦外面,就成了襦裙。在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上衣叫作“袄”,以袄掩裙,袄可长可短,在明代最为常见。
51、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业主集聚的情形,不仅体现出小区大家庭般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形象。
52、 ◆(2015•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3、 (参考老师提供的影单,也可以自己挑选经典爱国主义影片进行观赏。)
54、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55、“年年中秋待月圆,月圆最是相思时。”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56、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57、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58、国庆节当天,凡在我超市二楼一次性购物满38元,即可凭小票到一楼服务台领取小国旗一面。(限500面,送完为止)
59、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60、(3)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也称改元。
61、交房时主动向业主提起此项活动,并热情邀请业主的参加。
62、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63、◆ (2016•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64、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19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每更等于现代的2小时。
65、文童:即“童生”。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生”,也俗称“文童”。
66、首先需要清楚活动的目的,设定与课程相关的活动。类似关于课程互动,播放学校宣传片等。
67、《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68、庄子:约前369—前2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9、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