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3句人琴俱亡造句
人琴俱亡造句
1、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2、巧言令色:巧言:虚伪的好话;令色:讨好别人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样子。嘴上说得好听,脸上装得和善。
3、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后来就称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为“斫轮老手”。
4、怡然自得:形容和悦并自鸣得意(怡然:和悦的样子)。
5、官样文章:本指向皇帝进呈的文字典雅堂皇的文章。后指官场上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公文,也喻指徒具形式没有实际内容,装腔作势的文章或空话。
6、 1930—1949年,《背影》:“父子之爱”教化和“语体文”学习的范本
7、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8、出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9、挈妇将雏:带着妻子,领着儿女(挈、将:带领;雏:幼小的鸟,喻指儿女)。
10、目无全牛:意谓庖丁初宰牛时,所见的是整个牛的身体,几年之后,已熟知牛体结构,宰牛时,眼力完全集注于间隙之间,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以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11、西岩夜宿露寒焚楚竹月落星疏枫燃碧烟浮闻箫声漠漠轻愁一曲长安暮回眸顾有伊人步荻花深处花间对酌交盏共流光飞渡烟消日出扬帆各自天涯路黯然神伤才将相思浅尝骤然烽烟起赴沙场披上戎装风萧兮挥金戈铁马踏碎了城墙万里河图血染又何妨挽弓立苍茫,天狼北望不见枯骨乱葬旌旗连万丈盖过了星光酒冷刀光凉长夜无央忆起隔岸那芦花初放一寸一点将情思掩藏所谓伊人身在何方絮飞雪落弹指又几度残垣草深湮没了路途策千军睥睨孤城决胜旧王都凤凰台上只见他白衣如故情深缘浅世事难料总残酷一点痴心难言默默谁人诉蒹葭苍苍其实经不起风霜----重小烟《芦花未尽》烟繁世这乱世烽火戏天下诸侯浊凡事,悴红颜,碎思念。坠火怜花落谁家辗三千红尘蹁跹花影舞痴月惊鸿惹烟雨连连昙花梦醒,黯然神伤只喃喃狐说三生烟换哪尘一世痴迷..(那晚见烟霞漫天迷了眼,良辰,美景,悦事,却唯独少了一个你,不由来潮,如果身逢末世,处处乱火,这血腥的世界我牵着你手,共寻天涯,那何处不是桃源)光阴似箭,转眼间,青春的花已不再开,步入中年,过去的事已不再来,不再为每一次的花开欣喜若狂,不再为每一次花落黯然神伤;不再为世事纷扰疲惫,不再为风花雪月憔悴;岁月的沧桑,滚滚的红尘,磨成特有的柔软与细腻。但只要我们认真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味道,那么,无论是淡淡的芬芳,还是丝丝的苦涩,都将是我们无比宝贵的收获。
12、亡国之音:国家将亡、人民困苦,表达哀思的音乐。现指颓靡的乐曲。
13、改弦更张:换了琴弦,重新安上(使声音和谐)。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
14、夫倡妇随:丈夫说什么,妻子都附和。形容夫妻和睦。
15、丝丝入扣:织布时每一根丝都从扣齿中通过。比喻诗文或艺术品紧密严合,准确细致,一一合拍。
16、大含细入:原指文章内容精搏,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17、衣冠枭獍:枭:传说是母的恶鸟;獍:传说是吃父的恶兽。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忘恩负义、品德极坏的人。
18、百花齐放:各种花卉一起开放。现常比喻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的蓬蓬勃勃的繁荣景象。
19、“用典”必须先有“典”,“典”就是“典故”。那什么是“典故”呢?
20、 细雨夹杂着寒风直往我衣里钻,我不禁紧了紧单薄的衣服,向家里走去,周围的歌迷未散去的仍歇斯底里的喊着。
21、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个样。比喻作品、言谈内容重复,老一套。也比喻机械地按一个模式办事。
22、长歌当哭: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该词用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