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8句铁杵成针的造句


铁杵成针的造句

1、生1:铁棒这么粗,针这么细致,要费多大功夫才能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2、她那时学琴,如果不半途而废,应该已有相当的成绩。

3、《南齐书·周颙传》:周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4、(成语示列)毁车杀马,逝从此以经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己。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成语典故12成语名称:铁杵成针

5、示例: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成针的。

6、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王烨:每次我阅读一本新书,当读到文章里的精彩片段时,书中的画面仿佛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铁杵成针》这篇文章就是如此。

8、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9、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10、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铁杵成针的造句)。

12、师:很好,这就是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那么一句话一句话的意思读懂之后,整个儿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请你自己在下面练说说看,开始。

13、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14、晚年卜居建阳县麻沙水南,名其庐"南溪樟隐",集朱熹生前手迹,匾于厅堂楣额。在厅右小屋取朱熹生前所书"岁寒"二大字,以表古樟之雅。与隐庐相对,又筑小楼四楹,取张南轩所书"藏书楼"三大字,揭匾楼上。在这优美舒适的环境,开始他晚年的著作生涯。凡经、史、子、集,稗官野史,金石刻,列郡志,"有可采摭,辄抄录"。祝穆善于写文章,"下笔顷刻数百言"。在麻沙水南隐居期间,撰成两部文献性巨著,一是类书《事文类聚》170卷;一是综合性地理志《方舆胜览》70卷。他不仅自编书籍,而且自家刻书发行。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有市侩之徒将其《方舆胜览》自刻本改名《节略舆地纪胜》翻刻。祝穆上诉保护版权,官府下令"追人、毁板"「大宋有此事,不得了」。祝穆经过几年编纂,雕版费用,据称"浩瀚"。他不仅是刻书家也是藏书家。其家境不算富裕,却仍节省开支,购聚书籍,建筑小书楼以为藏书之处。

15、释义用法千佛名经为佛经名,张在当初落第时,非常羡慕那些得中者,曾把登科名榜顶在头上,认为它与千佛名经一般神圣。后用此典借指科举登科的名榜。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17、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18、西汉诸侯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中央政权心怀不满,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领地,导致刘濞联合楚等七国诸侯以“清君侧”名义举兵反叛。吴王府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劝谏,希望改变主意能使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

19、   着重指导:胤(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 

2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21、在成功的道路上,坚持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饱尝甜头。

2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23、作为一名医生,我会竭尽全力抢救我的病人,决不会因为病人没钱付医疗费用而半途而废,放弃治疗。

24、   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25、水滴石穿有始有终铁杵成针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全始全终绳锯木断孜孜不倦愚公移山日雕月琢始终如一细水长流贯彻始终坚持不懈

26、   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7、生:我认为第一句话写的是故事中所讲的“是溪”,那条溪是哪条溪。

28、生2:李白走过磨针溪,看见一个老婆婆在磨铁杵。

29、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3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谁都知道,可轮到自己头上,能否耐得住寂寞往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31、师:很好呀,好,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32、(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3、水滴石穿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34、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35、做事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36、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37、师:很好听,告诉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8、(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9、“杵”字读chǔ。笔划:8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横、竖、撇、点、撇、横、横、竖 释义:

40、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九级考试,真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4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42、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然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43、(举例造句):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44、我们全都要从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歌德谈话录》

45、(3) 对他的工作,首先要肯定成绩,然后再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

46、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用“换

47、《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释文:“熊,音雄,兽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能,三足鳖也。”《国语·晋语》亦载。

48、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4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50、(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51、(解释):铁杵:铁棍。铁棍子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2、古代神话传说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不成功,被尧在羽山的地方处死,神灵化作黄熊,跳进羽渊。后以此典指臣子被害或被斥逐;或咏有关洪水事。

53、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54、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55、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56、而此女的幻术却是耳厮鬓摩,铁杵成针,一点点耗光敌人的意志,令敌人眼看自己沉醉于幻境不能自拔,精神上掌控敌人的意志。

5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58、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59、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0、    水滴石穿 功到自然成 磨杵作针 铁杵磨成针

61、生:李白经过这条小溪,遇到了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

62、(故事):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63、师:大概的意思说得蛮好,就要鼓励,给他们掌声。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每句话的意思?有什么好方法?

64、生:这样首先先看注释,“感其意”的意思就是说被他的意志感动,“还卒业”也可以使用注释,回去完成学业,连起来就是说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6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6、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于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67、(豹变)唐·李白:“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清·黄景仁:“陈平未豹变,乃在委巷居。”

68、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69、也难怪啊!你说,四五人手拉手环抱的巨树,用我们家中砍柴的斧头,就好比铁杵磨成针一样难度可想而知。

70、   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71、《文言文二则》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72、(出处): 清 · 曾 国 藩《家 训 喻 纪 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73、师:你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说一说李白呢?听听你说的。

74、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5、师:那么容易吗?我们来看一看刚才探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请大家说说这些句子当中哪些是说这个故事的起因,哪些是经过?哪些是结果。你说说看呀。

76、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成语典故7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遂破铜镜为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会面。

77、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成语典故9典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