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0句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1、以柔克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2、受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4、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5、桑格拉斯先生却油嘴滑舌,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说行李如何被错放了。

6、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本读作第二声)

8、额,这么说吧,刘备认识诸葛亮之前,无军队无地盘,依附其他诸侯。诸葛亮呢?凭空帮一无所有的刘备建起了一个帝国大厦。这篇文章便是这个帝国大厦的策划报告+蓝图。关键是:这个年轻人,长得帅,忠诚,聪明,正直,又有上层人脉(荆州老大是他亲戚,荆州大v和他互粉),请了他过来,等于拉拢了荆州一堆士人。后期刘备落魄,求救于孙权,再到后来刘备夺取荆州四郡,诸葛亮是功不可没的

9、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1、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12、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3、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4、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15、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6、(原句)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18、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19、9)(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不辞劳苦竭尽全力。

20、《出师表》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成语。比如:“危急存亡”、“妄自菲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别把村长不当干部,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作奸犯科”等。其中还有一个成语是“深入不毛”,指的就是诸葛亮之前攻心为上的南中之地。当时的南中气候炎热,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人称为不毛之地。诸葛亮一边流泪一边写表,还是把自己感动了,最后四个字也是一个著名成语——不知所云。当然,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和诸葛亮的意思不太一样的。现在的“不知所云”是贬义语,翻译过来:你说的都是什么玩意?

21、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22、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

2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24、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尽起蜀中之兵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给烧了回来。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成为事实上的蜀汉皇帝。后主刘禅后来不无醋意地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诸葛亮是有些专权,请注意,来了一条成语,就是“事无巨细”。蜀中大小事物全都由诸葛亮决定,刘禅成了围观的吃瓜群众。有人说蜀汉之亡,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管得太宽,没有培养好接班人。

25、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26、三个臭匹匠,赛过(顶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7、6)(摇鹅毛扇)(yáoémáoshàn):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以之比喻出谋画策。

28、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29、我虽然初出茅庐,缺少经验,却有一股学习的热诚。

30、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3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2、计日而待: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33、(原句)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34、7)(运筹帷幄)(yùnchóuwéiwò)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35、(近义词)鞠躬尽瘁、全心全意、摩顶放踵、鞠躬尽力

36、(成语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37、(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38、(近义词) 羽毛未丰 新硎初试 乳臭未干 少不更事 初露头角 初露锋芒

39、如鱼得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0、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4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42、俭以养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43、诸葛亮治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事无巨细”这句成语来形容恐怕是最合适不过。这么做的好处很明确,可以保证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得到完全的发挥,也因此出现了蜀汉帝国“道不拾遗”的景象。

44、(释义)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这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45、(原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6、正如司马懿得知诸葛亮连二十杖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处理时,不禁脱口而出:“(诸葛)亮将死矣。”

47、只是,这里,我要帮舌战群儒里一个被诸葛亮驳斥的哑口无言的人:陆绩,来平反。

48、呼啦啦一下,司马懿带着魏军一溜烟就逃得不见人影。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司马懿最后叹到:“孔明,神人呐,我能料其生,岂能料其死呀。”

49、2)(七擒七纵)(qīqínqīzòng)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50、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

51、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2、8)(决胜千里)( juéshèngqiānlǐ)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53、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

54、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55、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这一天,诸葛亮支撑着病体,最后一次视察各营,回到帐中孔明开始安排后事。

56、(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57、如果诸葛亮能更加合理的处理朝中问题,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都更加健康。下面就为大家讲讲事无巨细的意思还有典故,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58、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借尸还魂这个成语原意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后来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而在军事上就成了三十六计里面的一个计策,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

59、木牛流马: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