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9句间不容发的意思
间不容发的意思
1、在经过连续五波间不容发的突击后,遮挡在基地前的舰队已经犹如紧绷的弓弦一般了。
2、半空中,眼前着秦朗就要追到了那怪兽,忽然,空气中传来一震震剧烈的震动,而那怪兽,也在这间不容发的一瞬间,又隐去了身形。
3、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4、楚飞挑嘴绽出一个冷笑,间不容发的一腿就踢了过去。(间不容发的意思)。
5、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6、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出处,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上书谏吴王》
7、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离骚》中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什么意思?《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8、(1)只是在此间不容发之际,哪能容许片刻迟疑。
9、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
10、今天的日曝成语要讲的成语是“间不容发”(jiānbùróngfà)。
11、“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2、间不容发之时施展的格挡技能拦住了两把镰刀的下落之势,雪战低喝一声,随后衔接而上的斩杀技能,悍然扑至。
13、①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14、汉武帝刘邦称帝后,把他家里的亲戚都分封到各地当诸侯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大的权力。时间一长,这些诸侯王都成了一方霸主,经常与朝廷对立,成为朝廷的严重威胁。因此,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都逐步消减诸侯的实力,很多诸侯对此不满,吴王刘濞就是其中之一。
15、近义词:间不容缕、危如累卵、一触即发、千钧一发、岌岌可危
16、(释义):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17、(2)雪战大吼一声,在间不容发的时刻成功地将剑刃拦在自己的身前,施展出了没有冷却时间的格挡之技。
18、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19、 大约在汉高后七年(前181年),枚乘开始担任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的郎中(文学侍从,类似文字秘书)。枚乘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上书劝谏。枚乘以《上书谏吴王》劝谏刘濞,用长篇比喻的形式来规劝刘濞审时度势,劝说刘濞从根本上放弃造反的念头。
20、间于齐楚:意思多形容两面派或者左右逢源互不得罪。出自《孟子》。
21、(解释)两者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指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22、(解释):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23、(示例)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24、游弋(yóu yì)指巡逻,也指在水中游动。
25、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无;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26、(解释)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27、枚乘在上书中分析了反叛的严重后果。他举例说,如果在一根线上吊干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重物,这重物悬在空中,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最笨的人也知道它极其危险。接着他又指出,在马将要受惊的时候还打鼓吓它,在线即将断裂时又吊上更重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线在半空断掉无法连结,马四处逃窜而无法救援。这情势的危急程度,就像两者间距离极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28、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9、抽丝剥茧(chōu sībōjiǎn)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鸠占鹊巢(jiū zhàn què cháo)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30、“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31、《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32、释义: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
33、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34、间不容发:意思是指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最早出自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35、(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36、事情已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却哪儿也找不到他,真是让人干着急。
37、枚乘知道后,就进言说:“一根线吊上千钧重物悬在空中,下面是万丈深渊,即使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这很危险。马受到惊吓却还敲鼓吓它,线快断了可是还给它增加重量,其结果是线断了不能再接好,马掉进万丈深渊无法求援。现在形势危急,就像两者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三思。只要大王您回心转意,一切还来得及补救。”
38、“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