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5句关于责任的成语


关于责任的成语

1、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2、(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关于责任的成语)。

3、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纵:放;逝:过去,消失。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形容时间或机会极易失去。

5、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做事不认真,态度不端正

6、(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7、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宁缺毋滥、前所未有、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麟半爪、一丝一毫、百里挑沧海一粟、千古绝唱

8、  (解释)为正义的事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9、释义: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0、有志气:乘风破浪、顶天立地、鸿鹄之志、九天揽月、夸父追日、老骤伏枥、老当益壮、力争上游、陵云之志、猛志常在、磨杵成针、十载寒窗、铁杵成针、心小志大、胸怀大志、雄心壮志、移山倒海、迎头赶上、愚公移山、争强好胜、知难而进、治国安民、志在四方、中流击楫、壮志凌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求多福、自食其力、有志者事竟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1、(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2、(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13、(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唐·柳宗元《梦归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15、日:旭日东升、日上三竿、一轮红日、日高三尺、艳阳高照、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日影西斜

16、(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17、奋发: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奋发蹈厉、披荆斩棘、闻鸡起舞、我武惟扬

1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9、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21、《鹤林玉露》中曾有这样的记述:北宋时期,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读书不算多。他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继续担任宰相。

22、(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23、(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24、风:秋风送爽、金风送爽、北风呼啸、微风习习、寒风刺骨、风和日丽

25、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有时会与“不可理喻”误用。

26、(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7、(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8、(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9、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30、这是去年因为《新闻联播》播发的国际锐评中用到而出圈的成语。“令人喷饭”最早出自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

31、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2、一起来看看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吧。

33、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里的“危”是正直,但常因为理解成“危险”而误用。

34、忠诚:碧血丹心、不避斧钺、成仁取义、赤胆忠心、赤心相待、赤心报国、蹈节死义、肝脑涂地、故旧不弃、故剑情深、寒花晚节、扪心无愧、心虔志诚、以身殉职、忠心耿耿、忠肝义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