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2句埃尔温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
1、图6-351941年7月号的纳粹dd刊封面上的隆美尔。图片所示为隆美尔在埃及边境上的塞卢姆稍事休息和进餐时的场景。
2、图6-17摄于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正向下级发号施令。(埃尔温隆美尔)。
3、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4、“很好。”隆美尔平静地道,“请再给我一刻钟,我要同家人告别。”(埃尔温隆美尔)。
5、1944年8月29日,鲁克斯少校在一次转场任务中失踪,而他的个人战斗记录也在这次不幸的意外中一同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历史学家依然可以查询第602中队在7月17日的出击记录,发现鲁克斯少校在当天一共执行了2次飞行任务。在第一次任务中,鲁克斯少校在下午的15点40分驾机升空,16点50分返场着陆;而第二次任务,则是在深夜的22点10分起飞,22点30分返场着陆。与之对比,隆美尔则是在下午16点左右驾车从前线出发,直至下午18点才来到遇袭地点——利瓦罗附近。在这个时候,鲁克斯少校的座机早已停在机场上加油补弹,根本不可能袭击隆美尔元帅的敞篷车!唯一有可能袭击隆美尔座驾的,便是在18到19点之间,出现在公路上空的喷火战斗机。
6、二战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大约是军事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英国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在其1948年的著作《山的那一边》中,曾称隆美尔为“阳光下的英雄”,此后隆美尔在英美和西方迅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尊重。隆美尔战时被对手称为“沙漠之狐”,战后之初跻身于“少数的好德国人”之列,1950年代初的冷战期间被尊奉为“德国民族英雄”,并迅速成为西德新国防军的完美角色榜样。虽然当局小心翼翼地试图斩断新军与第三帝国国防军的联系,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奥古斯特多尔夫(Augustdorf)的军营还是在1961年被命名为“隆美尔元帅军营”——在纳粹帝国陆海空三军27名元帅中,只有隆美尔身后得到了这一荣誉。
7、放大照片后,我们可以隐约看见隆美尔座驾的踪迹
8、福克斯上尉的个人飞行记录,在7月17日下午的战斗中,他记下了一架“高级轿车”,然后又在后面补充道“隆美尔?是的!”
9、图6-46 摄于1942年夏,隆美尔正信心满满地想象着将英军逐出埃及和中东的前景。
10、10月13日,隆美尔和露茜去拜访住在赫尔林根的一位朋友,当隆美尔告诉朋友他目前的处境时,朋友劝道:“放心吧,埃尔温,希特勒决不敢动你一根毫毛的。因为你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若是加害于你,就会引起太多的注目,对纳粹政权不利。”
11、至于英印军第4师,虽然说理论上靠部队里的英国军官指挥,这些印度人能发挥出一些战斗力,可印度人的能力实在是堪忧,更别提这个师里就没有多少英国军官了,没有了英国军官的指挥,印度人在战场上不一哄而散就是老天保佑了。
12、5位空军元帅:埃尔哈尔德·米尔奇、阿尔伯特·凯塞林、胡戈·施佩勒、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13、 隆美尔认为自己勇敢,大胆,敢于冒险—无畏,勇于创新。在兵力后勤不足时,敢于利用时机,发动战争,赢得胜利。利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
14、鲁登道夫不愿意支援我们,但是在我们的皇帝的要求下,威廉皇帝给我们派来了七个师。皇帝很高兴,但是施特劳森贝格将军觉得德国人很可能不会真的派来七个师。对了康拉德将军现在已经不是总参谋长了,我们的皇帝已找到机会立刻就撤了他的职,选了他自己的人。施特劳森贝格将军好像在罗马尼亚打的不错,跟德国人的关系也不错,但升为总参谋长之后他也对德国人很不信任。
15、图6-93摄于1944年10月18日的隆美尔葬礼,护卫队员们准备将棺椁放在一辆老式炮车上。
16、图6-68 摄于1944年1月,B集团军群司令官隆美尔与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在借助地图研判盟军的可能登陆地点。
17、于是在昔兰尼加地区到处都是仓皇逃窜的英国人。很不幸,这些可怜虫离开了自己坚固的阵地后,马上就会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俘虏,没有阵地的英国人不可能在运动状态下抵抗德军的坦克,他们只能做俘虏了。
18、20180403唐师曾:志愿军司令长子清明拜谒司徒雷登墓(视频)
19、得到隆美尔元帅被盟军飞机击伤的消息后,福克斯上尉在自己7月17日的个人战斗记录中,写下了一个标注:“隆美尔?”尽管福克斯曾经试图确认自己的战绩,但是好大喜功的美国人打消了他的念头。“后来,一个美国佬跳了出来,声称他驾驶P-47战斗机击中了隆美尔的敞篷车。”福克斯气馁地说,“好吧,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这个传奇故事已经结束了!”
20、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21、1940年晋升为元帅。1942年8月31日被免职。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 1942年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被解职。1945年被美军逮捕,被判无期徒刑,1952年因病被释放出狱,释放后定居于联邦德国巴登珂欣,1971年去世。
22、他知道无论如何也难逃死亡的命运,索性在临死之前躲到德高望重、权势显赫的两位陆军元帅的名字后面去藏身避难,说不定还能幸免一死。于是,在d卫军保安局对他审讯的第二次会议上,在柏林拉菲尔旅馆一间阴暗的地下室里,他说出了隆美尔和克鲁格两位元帅的大名。
23、阿尔伯特.凯塞林(1830-19死于心脏病)空军元帅
24、图6-64 摄于1943年3月13日,隆美尔获得第6枚镶钻骑士勋章时拍摄的彩色标准照。
25、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26、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尔召回最高统帅部,授予他橡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
27、当然,隆美尔很快就要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28、图6-94 摄于1944年10月18日的隆美尔葬礼。
29、20170504唐师曾:北大“那一年”,1988年的“五四”
30、1942年晋升为元帅。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11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被解职。 1945年被英军逮捕,后被判18徒刑。1953年被赦免而获得自由。1973年去世。大兵团作战高手。
31、还有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前苏联法捷耶夫著作的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32、1941年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1941年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3、河野彻是北大中文系学兄,80年代末同驻北京,90年代初共赴伊拉克采访“海湾战争”。
34、在这次宴会上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我们的信任总参谋长和德国派来的新司令官。这两个人年龄相仿,都是两个穿制服的老头,但是一个胖一个瘦,我们的总参谋长胖胖的很的严肃,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戴着夹鼻眼镜,给人一种银行经理的印象。而比洛将军则显得并不威严,更像个杂货店老板。他在东线打过仗,对我们的军队并不陌生,但是他和他的大部分部下都不太了解阿尔卑斯山。所以他们当中有一批人,此前已经被派来仔细考察过这一代的战地战场。
35、图6-76 摄于1944年5月,隆美尔正在巡视法国西南部的海岸防线。
36、图6-55 摄于1942年10月末、11月初,阿拉曼前线的隆美尔。
37、图6-85 摄于1944年6月或7月,隆美尔曾数次面见希特勒,陈述对战局的看法,也要求获得战场自主权。这张图片应是摄于其中的一次觐见期间,中为凯特尔。
38、隆美尔的一生是荣耀的,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战术”技能的优秀。追求到了自己渴望的事业,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
39、几乎是在12点整,一辆暗绿色的汽车,牌照是柏林的号码,停在隆美尔庄园的大门前。车门打开两位将军钻出轿车。一位个头高大,脸色红润,气色极佳;另一位显得矮小精干。隆美尔认得他们,高个子将军叫威廉·布格道夫,刚刚接任了希特勒的第一副官之职,同时兼帝国人事部长。矮个子是迈赛尔,现为布格道夫的副官。
40、威廉.利斯特(1814-19正常去世) 陆军元帅
41、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隆美尔有位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与姐姐海伦娜(Helene)和弟弟盖哈德(Gerhard)、卡尔(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时即去世。
42、图6-38摄于1942年6月上旬突破了英军加扎拉防线后,隆美尔与意大利将领在交谈。右边第2人是隆美尔的情报参谋军官梅林津少校。
43、布格道夫和迈赛尔迅速地爬上了他们的座位,猛地关上车门。司机松了一下离合器,车子拐了个弯,朝着前面的村庄驶去。汽车行驶了约500码之后,布格道夫命令道:“停车。你们两个下去一会儿。”车子停后,迈赛尔和司机走下汽车,在20码外的地方等候着。
44、卡尔.冯.邓尼茨(116-19正常去世)海军元帅
45、图6-89 空军中校霍法克(CaesarvonHofacker)在隆美尔之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出身显赫的霍法克与施陶芬贝格上校是表兄弟,1944年12月20日被纳粹政府绞死。
46、△这是那个中尉送给我的照片。他是巴登-符腾堡人,那里的符腾堡王国有自己的军队乃至自己的战争部,征兵也是以符腾堡王国而非德意志帝国的名义。他们只是在战时统一接受帝国的指挥。
47、图6-4 约摄于1917年,“符腾堡”山地营的军官们在一起,右边最后一排右数第3人是隆美尔。
48、隆美尔座驾起火燃烧的照片,来自一本1944年的德国杂志
49、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年轻的上尉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但是他也通过违反命令和不遵守纪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国军队曾以“蓝色马克斯”勋章嘉奖占领阿尔卑斯山脉中马塔尤尔山峰的功臣,但攻克这座山峰的隆美尔却一无所得,于是他便抱怨这个勋章的公正性。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可能是惟一向这一勋章提出异议的军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这种委屈。但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承认。”因此,剥夺他的影响力,使他在军队事务中无法大展拳脚,这无异于剥夺了他赖以生存的氧气。
50、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记得1944年7月17日执行的那场作战任务。在下午时分,412中队的喷火战斗机起飞执行一次武装侦察任务。当时我们中队隶属第二战术航空军的126联队。在升空之后,12架飞机分成了三个四机小队,由我带领其中一个小队执行任务。
51、还有美国的《战争与回忆》。这是著名作家赫尔曼·沃克出版的一部长篇纪实书籍。这是世界文学史上全景展现“二战”真实进程的伟大作品。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术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52、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他认为时间的集中重于空间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
53、希姆莱并不是元帅,二战时期德国的元帅只有27位,分别是:
54、图6-6摄于1918年,隆美尔与妻子露西(LucieMariaMollin),两人于1916年11月底结婚。一战结束后,隆美尔曾带着妻子游历了昔日的战场——意大利伊松佐河谷。
55、也许,只有活在非洲军老兵们日渐淡薄的记忆深处里的隆美尔才是最真实的。在隆美尔战斗过的托布鲁克郊外,有一块纪念他的石碑,它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倒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的非洲军官兵的坟墓。非洲军的幸存者们战后每年都来到这里,在石碑周围填上新的石头并清理渐增的黄沙。对他们来说,隆美尔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当狂风呼啸,天空弥漫着炙热的飞沙走石,沙漠风暴又开始怒号时,或许人们会再次听到一个斯瓦比亚人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吼叫:‘Angreifen!’(进攻)”
56、埃尔温·隆美尔,著名的“沙漠之狐”,他在诺曼底的受伤经历曾经引发众多军迷的热烈讨论
57、那个中尉告诉我,这个夏天英国人想要夺取他们严防死守的一座山,但是反复进攻都徒劳无功。于是英国人用了一个多月,让工兵在山底下挖了二十条隧道,几乎挖空了整座山,再填满炸药,然后把整座山,连同守在山上的人一起炸上了天。一直到布鲁塞尔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颤动。德国人被吓坏了,因为他们怀疑英国人可能偷着制造出一门前所未有的巨炮,直到最终夺回阵地,参谋们才发现那个十几个巨大的弹坑其实是被炸药从地下炸开的。
58、1911年3月,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为期8个月。在这里,他与未来的妻子露西相识。
59、“戈台勒,我并不认识此人,听说是拟定的新总理人选。”
60、和父亲一样,曼弗雷德也曾当过兵。他当时驻扎在著名的124符腾堡步兵团。巧合的是,一战爆发前,隆美尔就是该团山地营7连的年轻尉官。
61、纳粹宣传机器曾将希特勒的爱将、极北战场的迪特尔(EduardDietl)塑造为“雪地上的英雄”,身在炽热大漠的隆美尔则与前者交相辉映地成为“阳光下的英雄”,成为德国人“坚韧不拔和胜利信心的象征。”隆美尔在一战中曾获得“蓝色马克斯”最高战功勋章,二战中又是陆军的首位镶钻骑士勋章得主,5年内从一名上校窜升为元帅和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隆美尔在担任元首卫队营指挥官时与希特勒建立了密切关系,他曾景仰后者的“决断力、意志力、与生俱来的军事天才”,称颂元首“周身散发出一种令人神魂颠倒的磁力,而这种力量深深根植于他的信念——他自信是上帝呼唤着他带领德国人民向太阳奔去。”希特勒也非常赏识隆美尔,集个人英雄主义、领袖魅力、忠诚实干于一身的隆美尔是他的“国家社会主义战士和英雄”,是他一手培养的“羽化战神”,更是他用来鄙视普鲁士贵族将领和参谋本部军官团的最好利器。希特勒视隆美尔为“下一代的革命军官”,甚至一直懊悔为何未在和平年月多选拔培养几个隆美尔那样的年轻有才、忠心耿耿的将领。戈培尔也曾在日记中写道:“隆美尔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是正确的,他不仅仅是同情国家社会主义,他自己就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他是一个有着即兴发挥天赋、极其勇敢、又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军事领袖。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的军人的品质。隆美尔会是将来的陆军总司令。”
62、中国有:《烈火金刚》,《苦菜花》,《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荷花淀》等等。
63、之后我们谈了很久,但即使听他们说了那么多,我依然无法想象在之前的那个夏天、甚至之前的两年多里,西线都发生了什么。
64、图6-65 摄于1943年4月,隆美尔当时正在维也纳新城的家中休养。
65、图6-71 摄于1944年,隆美尔搭乘海军巡逻艇视察他极力经营的大西洋壁垒时的情形。
66、希特勒对墨索里尼那是够意思了,毫不犹豫地就给送出了一个“对国宝具”——埃尔温·隆美尔。希特勒要求隆美尔帮助意大利人稳定北非的局势,而未来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则将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在北非卷起一场可怕的风暴。
67、图6-92摄于1944年10月18日的隆美尔葬礼,一名军官抱着隆美尔的战功勋章从市政厅的灵柩停厝处走出。
68、希姆莱的军衔不得而知,但是希姆莱是有头衔的,那就是d卫队全国领袖。
69、图6-74 摄于1944年4月,古德里安当月代表希特勒对西线进行了巡视,图为他在枫丹白露的西线总司令部里与伦德施泰特交谈。
70、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71、另外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二战时期都有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涌现,里面描述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英雄,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