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6句西厢记名句
西厢记名句
1、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
2、2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仙吕混江龙》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4、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
5、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的诗中之句
6、正在谈论,半空中倒象人喊马嘶,闹闹吵吵。连忙出舱仰观,只见无数大鸟,密密层层,飞向山中去了。
7、意为:大好春光,美丽景色无人欣赏,有负苍天;这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西厢记名句)。
8、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9、2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10、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12、《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13、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14、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他为你梦里成双觉后单,废寝忘餐,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15、郎才女帽合相仿。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
16、意思就是“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的,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
17、但是,她又提出“相门不招白衣女婿”,催张生上京应考。张生答应了郑夫人的要求。
18、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19、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咏煤炭》
20、出自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这两句大意是:月光荡漾,花荫散乱,春夜啊,如此静寂,如此清幽!这是张生至莺莺居处侧近所咏的诗句,通过对春夜月色的咏叹,表现了张生四漂泊的寂寞和对爱情的追求。
21、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珠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时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
22、崔莺莺是一位大胆、美丽、善良、温柔的贵族夫人。生为郭襄小姐的她,从小在母亲的管教下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接受了大量的封建道德教育。当她爱上张生时,她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了一个违反道德的坏女人,这构成了思想和行动的矛盾。在我看来,崔莺莺爱上张生并不容易。但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她能不顾一切地爱上张生,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这样的女人,在我们现代,让很多年轻人汗颜!很多年轻人都发过誓,立过海誓,但最后呢?最终在世俗的名气下,大部分不过是当年的恋情变成了今天的浅浅吟唱。想想“爱是认真的,意义是连续的”,想想“相思是烟和水分开的”,想想那栋蓝袖碧玉红音符的高楼,所有的一切都像过眼云烟和浮华的梦,崔莺莺对张生的爱纯粹而美丽,没有任何杂质。
23、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24、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25、1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咏秋江》
26、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27、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28、“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29、终究,《西厢记》还是披着戏曲这件华丽的外衣,并且在历史的沉淀中愈发美艳夺目,而这最为耀眼的部分,我觉得要属文字部分了。书中处处皆精华,妙语连珠,意境深沉,情思绵长,作者驾驭文字的才华,想来后来人见了无不孜孜称叹。突然觉得我们有些无知,因为生活在自由的新世纪里,就常常借着时代的标签去嘲笑那些古人的迂腐、愚昧,终日无所事,空有满腹诗论,却只为一朝得朝归来,光耀门楣。我们在指责这些人饱食终日的时候还不忘连带戏谑一番这千百年来害了不知多少人的八股、儒书,认为那些死理的书中除了唆人虚废光阴,抢夺功名外,究竟还能做些什么。然而,当人们真正打开历史行进的车轮时,却发现,历史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即便有,但绝不是全部。因为饱读诗书,我们才看到有今日如《西厢记》一般的美文,因为功名难就,贤人们踌躇满志,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这许多的史诗。就如书中的儒生一样,虽是饱读了诗书,却不图功名利禄,只想逍遥乐世,奈何放浪间,遇见美人,为得人心,寄情西厢,以读书为名,最后终为美人远赴求名,只为这状元身份能配得上相国之婿之称,好为写族谱的时候不至太寒碜。古人有古人的无奈,岂是现在的我们能轻易了解到的。不止是作者流畅的文笔,书中出现的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冲破思想与时代的束缚所表现出的勇敢。相国之女莺莺虽对书生有倾慕之心,但传统的礼教却让她望而却步,即便是再有了口头的婚约之后,依旧碍于父母之命不敢越雷池一步。
30、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32、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3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34、34)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35、乍时相见教人害,霎时不见教人怪,些儿得见教人爱。今宵同会碧纱厨,何时重解香罗带。
36、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林下晒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鱼腥。
37、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38、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39、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
40、(拙鲁速)(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帷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
4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2、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43、1归来报明主 ,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4、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
45、2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46、俺思忖多时,只得推辞俺要趱路,不能耽搁,再三支吾。偏偏这些刻簿鬼执意不肯,务要听听口气,才肯放走。
47、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48、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其二》
49、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50、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1、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名氏《争报恩》
52、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3、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54、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55、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花月痕》
56、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7、由于红娘的热情相助,几经周折,两人私订了终身。但此事很快就让郑夫人识破了。
58、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
59、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6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62、风飘万点愁煞人,池塘梦萧萧,停棹话春风;蝶粉轻蘸絮飞雪,燕泥香惹落尘埃;春情短柳长,人在天涯。香消六朝的金粉,香消三楚的精神。
63、西厢记中不乏精彩词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还属“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让我想起了87版红楼中,宝黛共读西厢时彼此那懵懂而爱恋的眼神,我想这样含蓄而深厚的爱情已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离我们远去,快节奏的生活逼着我们不断地前进,爱情变得越来越简单,却也越来越浅薄。那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观,大概也只有在阅读这些经典书目时才能再领会一番,只是掩卷之际,还是会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分为卷中佳人,一分为孑然之身。西厢记读后感4《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将它与《红楼梦》并提。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写这篇文章前无法下笔并不是感觉不足以动心动情,亦或是不够深刻,而是感觉满满的,那么的贴切那么唯美,只有去感知无法将它语言话,尽管如此我任然想把这心中诸多感触付之笔杆,一吐为快。
64、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65、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