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6句庄子名言翻译


庄子名言翻译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秋水》(庄子名言翻译)。

2、译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3、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4、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5、因此,明朝的憨山大师,有两句有名的诗:“身世蜩双翼,乾坤马一毛。”这个观念,也是从庄子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来的。下面接着庄子由逻辑的道理,继续批判是非观念。

6、贤首大师用金狮子,说“天地一指,万物一狮子”。这个宇宙万物等于一个狮子一样,狮子全身,有头有尾有脚,有无数的毛,每一根毛都代表了这个狮子,但是每一根毛,也都不是这个狮子,牙齿也是一样,说明华严境界十玄门,所谓“帝网重重无尽”的道理。这同庄子以马做譬喻的观念,是一样的。(庄子名言翻译)。

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8、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9、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0、所以庄子的归纳,“天地一指也",这个天地是一指,不是这个指头,而是这个指头所指的。“万物一马也”,宇宙万物,不过是一匹马一样。不是这一匹马,是同这个马的作用一样,这是譬喻。

11、http://blog.sina.com.cn/u/2462496794

1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3、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14、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无后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庄子》

1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9、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0、翻译:真正清白的人,不自以为清白,自觉像有缺点似的;真正有盛德的人,不自以为道德清高,自以为还欠缺什么。

21、解读:道,是指事物的真理、真相。事物的真理、真相为什么会被隐蔽?人心有偏,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各有自己的是非,安于一察以自好。

22、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3、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4、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2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2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27、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2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29、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0、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3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32、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3、我们看了诸葛亮这篇文章,就了解刘备的儿子阿斗,他是非常聪明,很会论辩的;做错了事,他会盖得很好。

3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5、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36、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37、但是照庄子的文章来写,也不得了,喻指又非指,非指又喻指,喻马又非马,非马又喻马的,搞了半天,究竟你指马呢?还是马指你?搞不清楚。也有人专门讨论,对于这个“喻指非指”,我就看了很多文章了,而且现代学者也讨论,认为这个指不是指头的指,是宗旨的旨,以指喻“旨”,还引经据典。

3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39、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0、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4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42、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43、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44、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6、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 (释义)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 。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4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4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4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5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51、唐朝武则天时代,华严宗鼎盛,第三代祖师叫贤首大师,法名法藏。他有一篇影响中国哲学思想的著名文章,就是《金师子章》。

52、不能因为一条狗善于叫唤,就认为它是一条好狗,应该看看它对主人是不是忠心;也不能认为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认为他是一个贤者,应该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53、(译文)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54、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56、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5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5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60、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

6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62、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63、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64、(译文)世人都去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振奋;世人都诋毁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65、得道者我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