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8句王阳明名言十句


王阳明名言十句

1、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2、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4、(译文)心即是理。天下有没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王阳明名言十句)。

5、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7、感悟: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道理要懂,行动上也要去做。

8、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9、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10、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名言十句)。

11、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3、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14、善与恶的区别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与地的区别。知善知美,这是圣人,知恶知丑,这是恶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来自于你的内心。就像互联网上,喷子无处不在,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就是为自己种下的恶果的体现。

15、今世学术之弊,其谓之学仁而过者乎?谓之学义而过者乎?抑谓之学不仁不义而过者乎?吾不知其于洪水猛兽何如也!

16、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8、“光不仅在烛上”故事背景: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19、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20、知行合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1、              源于《静心录之七》。

22、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23、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24、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卷上 ( 门人 薛侃录) 》 王阳明这里圣人的标准是要”纯乎天理“,关于这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代的东西,早就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好吧,我们换一个说法,把圣人换成人才。把标准从”纯乎天理“换成核心竞争力。

25、释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26、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最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27、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