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2句掩耳盗铃的近义词
掩耳盗铃的近义词
1、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2、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人们听到钟声纷纷跑过来,把正在敲钟的小偷捉住了。
4、掩耳盗铃为汉语成语,为偏正式语法结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如用来形容他人时,一般是贬义词的感情色彩。
5、 (例句):不管你是如何的否定,他都是客观存在的,千万别掩耳盗铃,因为那样你是要被别人耻笑的。
6、而且成语大多由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演绎而来,富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
7、有四个解释,第一个是指我们的耳朵、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第二个是“木耳”、“银耳”等形状长得像耳朵一样的菌类。第三个解释是听说,耳闻。第四个解释就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如指“耳房”。同学们可以看看这张图。
8、他首先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块搬回家。
9、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八:“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10、小偷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这下糟了,这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非常害怕,不由自主的用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
11、掩:笔画一共十一画,部首是“扌”,这是一个和手有关的动词,主要有三个解释。
12、弄巧成拙 (nòngqiǎochéngzhuō):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13、(辨音)耳:不能读作“ér”。铃:不能读作“līng”。
14、(辨义)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15、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给捉住了。
16、 (解释)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17、掩:遮掩,捂着。盗: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盗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
18、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一个人很爱占小便宜,遇到他很喜欢的东西,总会想法子得到它。
19、每天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
20、没有背诵过课文却说背过了,这就叫掩目捕雀,自欺欺人。
21、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22、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23、这是一个儿童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24、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5、释义: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26、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7、(辨析)~与“掩耳盗铃”有别:~是直陈性的;“掩耳盗铃”是比喻性的。
28、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29、掩鼻偷香 (yǎnbítōuxiāng):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0、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儿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31、小偷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里去。可是这口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搬不动。他绕着大钟走来走去,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32、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3、他越想越害怕,最后竟然一下子扑到了钟上,想用自己的力量,捂住钟发出的声音。可是,钟仍然响个不停。
34、李慧琳、路建军、卢洁、茅勤、王亚楠、王朝、曾婉
35、他把钱花了,却去报被人抢劫,结果被警方查出,真是弄巧成拙。
36、字义学习完了,我们想一想,故事里的人塞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钟,是不是很奇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7、掩耳盗铃——灵机一动——动人心弦——弦外之音——因人而异——异口同声——声名扫地——地大物博——博采众长——长生不老——老气横秋——秋风落叶
38、“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意思就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响声,别人也听不见。
39、第一个是堵住、塞住,这个成语故事中的掩就是这个意思。又如《教战守策》中则掩耳而不愿听。
40、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1、他自己听不见,别人当然听得见。很快,他就被纷纷赶来的人群围住了。最后,小偷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42、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地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传向远方。
43、今天我们要讲的成语故事是『掩耳盗铃』,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4、她本来有意露一手,慌乱间反倒弄巧成拙,把盐当糖撒了。
45、请大家务必按照音频打卡文本在群内打卡,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46、 他越听越害怕,抽回双手使劲儿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拿出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7、释 义:掩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东西偏偏设法掩盖。
48、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49、「造句」: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50、(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51、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52、自相矛盾: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53、掩目捕雀 (yǎnmùbǔquè):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54、(出处)《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55、 释义: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56、(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57、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小偷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
58、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59、其实大家都知道,钟声或铃声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会响的。
60、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61、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