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2句相声逗你玩台词
相声逗你玩台词
1、每隔几年,无讽刺不相声的论调就会重复一遍。讽刺是不是相声的终极内核,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过如果以讽刺性来检视的话,那八十年代的确是相声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2、石青山,安丘武工队的队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别的石青山,就是武工队的石青山。一圈废话。
3、乙: 我觉得啊,这个从哪儿徃哪儿念已经不重要了,我直接怀疑你 的智商。
4、甲:您给我倒过一杯水来,我就慢慢地掐诀念咒,把这水端起来,一憋气我咕嘟咕嘟的,喝了。乙:不怎么样,你还不如我哪。我这手儿比您强。您给我烙一斤饼,卷上来,我让您眼瞧着,吭哧吭哧的,给吃了。
5、电影一开始,冯巩端着一碗捞面,说了一句名言:“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饭,饭里最好吃的就是面,面好吃,得就蒜,蒜再好吃也没你好看。”就凭这碗面,冯巩赢得了云芳的美人一笑。能有碗面、面上有卤,卤旁边有蒜,最关键的还有朝思暮想的人,能不偷着乐吗?
6、甲 那我可不能拿。我这儿则说请您吃饭,还没吃哪,我先拿您两块钱走,让人一想,我这不是要您便宜么?
7、也就是说,看似随意的一个垫话(开场白),捧哏的插话、帮腔,又或是精确到一个语气词,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得来的,因此在今日听来也格外舒适。
8、相声本是以逗乐为目的的语言类节目,如今竟然成了助眠良方,不免带着一丝凄凉。
9、“娃,在门口看会儿,门口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喊我,别动,有事叫我。”
10、甲:喝完之后有点儿功夫,我就蹲档骑马式用我丹田气功把水提上来,一张嘴还能把它喷出来。喷出来是个水球,这水球到半悬空“啪”这么一开,要变朵莲花,莲花当间站个小娃娃,冲台下三鞠躬,表示祝君晚安。鞠完躬,落在平地上,还是那点儿水。
11、老三说:“不麻烦,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买东西二两银子我给的。也不找你们要了。”
12、甲 干吗自来水管子呀,要不我请您下庄子。
13、 相声的语言基础是北方话,如果相声演员学说外地方言,并从中寻找笑料,这称为怯口活儿,也叫切口或倒口。相声是门幽默的语言艺术,并不是单纯引人发笑。相声的笑果,主是要是指“包袱”,也叫“抖包袱”。抖包袱的前面,往往会有一串技巧紧密的铺垫,最后一句突然抖包袱,全盘皆活,这也叫“三番四抖”。最典型的抖包袱,就是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
14、《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与其说是电视喜剧,不如说是相声剧。杨议扮演的杨光之所以演了13年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了小人物生活中、生命中的辛酸。这一点,与冯巩的《没事偷着乐》异曲同工,杨光的这句“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也是冯巩“没事偷着乐”的延伸。
15、乙: 早就从左徃右念了! 您活在什么时代啊你?!
16、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画过高英培先生说的相声《钓鱼》,还配了很长的一段文字。我喜欢高先生说的每一段相声,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片段,如果闭着眼听一定以为自己就在那个“事发现场”,还有就是基于他是我们天津人的缘故而喜欢。
17、咱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安排上注意,交通法规上,遵守交通安全,生活上呢,时时防火夜夜防盗。你觉得自己住在大杂院,居民区没事;那可不行,应当注意。
18、相声这种表演形式主要是由相声演员用叙述的方法把一段故事说给观众,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可以叫做叙述人。由于叙述人把他所熟悉的事物,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说给观众听,这就决定了叙述人在叙述故事过程中以采取客观的态度为主。
19、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20、甲:你看这人没文化,小学毕业了吗?一篇儿报纸念得下来吗现在? 秦国不知道?秦国,秦拳,你不知道吗?(比划一下。。 。)
21、相亲见面会上,她侃侃而谈,说她以前的男友如何开豪车,住豪宅,经常夸她如何如何漂亮,一看到她就紧张。
22、乙:土特产。 。 乙:那好啊, 乙:问问!
23、甲:哎呦,瘦西湖,太漂亮了,到那儿一瞧,放生桥。
24、我啊,是个山东人,平时说话就用我们山东的方言,我有一老乡,为人也比较不错,就是啊,不关遇到什么事就好显摆显摆自己有能耐,会的比别人多。这不前几天到天津出差就闹笑话了。
25、2001年,马三立从艺80周年告别暨舞台演出中,他表演了一段数板《劝人方》,上台前马志明提醒把第一句“人生在世命凭天”改成“人生在世心不要偏”,怕的是被说成宿命论,半生的坎坷经历给了马氏父子这样敏锐的时局嗅觉。表演时马三立“命凭天”差点出口,幸亏老人随机应变,将失误抖成了一个包袱。这里头见得老艺人的功力,也有咽进肚子的辛酸。不管“讽刺”还是“歌颂”,相声总是顺应着时局,终究没有翻出五指山的机会。
26、 相声一般是两人说,术语称为“双春”。如果是群口相声,也分主要演员和“腻缝儿”,群口相声,即使人数再多,术语也称为“三人活”。比如逗哏和捧哏之间,往往会有一个“腻缝儿”角色,通过他,来串连逗哏和捧哏的话题。
27、乙 要是吃窝头,您就甭请我啦,您到我家吃去吧!我那儿每天两顿儿,不改样儿。
28、 逗哏,也称使活的。捧哏,也称量活的。如果逗哏的台词较多,捧哏主要配合逗哏的,话较少的,称为“一头沉”。如果逗哏和捧哏的语言、包袱都差不多,有时甚至分不清谁逗谁哏。这样的形式,称为“子母哏”。最典型的,就是牛群和冯巩的相声,很难说谁逗谁捧。
29、老大说:“别废话,每人一句,我先说,远望古庙内有僧。”
30、 最早称为象生,也称像声,因为要学习模仿。大家听相声,会有一个感觉,就是相声里的行话,是外人一般很难听懂的。其实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行内话,但相声显然是最多的。而且,相声是从旧社会的最底层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底层江湖气。进入新时代后,经过很多相声大家的努力,再加上社会的发展,相声门的一些行话就逐渐不通行了。但还是有很多早年的行话,现在依然在各种相声表演中听的到。
31、相声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