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6句关于元宵节的千古名句
关于元宵节的千古名句
1、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关于元宵节的千古名句)。
2、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3、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4、你也许很惊讶地看着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5、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6、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7、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大家刚听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看到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会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原因很简单,这句太出名了,几乎到了口口相传的地步了。
9、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10、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1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12、虽然不愿意回来,不愿意揭起那道伤,但我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进,走进心海翻腾的世界。重回这里,已看不见我走时的那一条路,代替的是这里一座座小楼和新街商铺。
13、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15、自古至今,月亮是团圆美满、美好纯洁的象征,它有许多美称:婵娟、玉盘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有关月亮的美妙华章。
16、金市灯光游子月;珠帘香袭美人风。明烛送来千树玉;彩云移下一天星。
1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8、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19、当阳春,歌白雪,到三更月转,何人倚鹤听楼头。
20、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21、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22、及至宋代,对元宵节更加看重,不但创造性地推出了“灯山”这种较为复杂的组合形式,还把张灯之夜增加至正月十八。
23、——崔液《上元夜六首》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2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当年秦淮河两畔宾朋满座的酒家,如今依然林立,只是和热闹非凡的夫子庙相比,这里却显得有点冷清了。
25、——符曾《上元竹枝词》看灯记得年时节。——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26、——李商隐《观灯乐行》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27、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8、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29、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30、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
31、现在的夫子庙秦淮河畔,每逢农历新年的元宵前后,处处张灯结彩,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美誉由此蜚声天下。旧时花灯,有用明角制成的三星、八仙、聚宝盆灯,还有用碎玻璃条拼成的楼船灯,用绢丝制成的花鸟鱼虫灯以及光影流动的走马灯等,最普及的还是纸扎的飞机灯、青蛙灯、荷花灯、兔子灯等等。
32、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33、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34、在此后的一些诗作中,诗人也把视角投向大众民生,描写元宵节的一些生活场景。如宋代诗人姜白石即把深夜卖元宵这一生活场景写进了诗里。
35、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36、国庆又逢仲秋月圆,伟大祖国大好河山,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神州共奔富丽康庄。
37、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38、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39、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0、△上海豫园元宵节宋人笔记同时还记下许多灯彩名目,“琉璃灯”可说是新品种,不仅在富贵人家出现,商店中也起始用它来招引主顾,光如满月。“万眼罗”则用红白纱罗拼凑而成。
41、金吾驰禁,玉宇无尘埃,雉局麻雀声,短巷长街,胜负拼将今夜月;
42、这套邮票首次采用切图手法设计,不仅采用了荧光彩点专用邮票纸,印制邮票的油墨也是荧光油墨,在紫光灯下能发出熠熠光彩,被称为“照亮夜晚的邮票”。
43、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44、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5、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打一字)
46、我是孟给分元宵节名人名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7、上面出头说原因,下面出头是冠军,上下出头是上海,都不出头在农村。(打一字)
4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ωa墿?0
49、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
50、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
51、春节期间,虽然相聚时间很短,但渴望儿女团聚的老人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节后,儿女们突然“大撤离”,瞬间将老人们刚刚筑起的美梦打破……
52、赏月极乐繁华地;秉灯同游不夜天。溶溶月色连灯市;霭霭春色满夜城。
5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54、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
55、闲,有门口看到四时树木悠然,有门口忽然望到月亮的喜悦。日出月落,云淡风轻,能闲下欣赏的人无不是精神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