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0句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1、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提倡幼儿教育生活化,幼儿生活教育化。
2、张雪门: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南陈北张";
3、一是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4、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第二幼儿园冯淑兰园长交流了该园在“践行张雪门教育思想,成就老师孩子的美好人生”过程中的体会。该园借助课题研究,学习和践行张雪门教育思想;通过研究,教师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内涵有了深入理解,不同层次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并在实践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5、还要注意孕妇用药,胎盘有通透性,一些药物可由母体胎盘而进入胎体,而胎儿的解毒能力差,排泄能力低,极容易使胎儿中毒。
6、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从公育变为家事,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复杂,奴隶社会就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7、在提出原则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本章中关于课程组织提出的相关建议,例如,告诉我们幼儿的生活是整个儿的,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也是整体的,既需要预先规定内容又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该篇章中强烈地感受到虽然时间已经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但张雪门先生关于课程组织的理论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教师在课程组织中的行动依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8、与会代表围绕“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进行交流分享
9、早年在家乡创办幼干准园,后主办孔德学梭幼干准师范,实行半日授课半日实习制度。
10、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获得优惠待遇;
11、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学前教学工作者;
12、思考点一:感官与学习的关系。幼儿学习需要多种感官的联络,从而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如幼儿认识清明艾草,如果只是让幼儿看看图片,幼儿对艾草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所见与所听之中,而当教师把实物艾草给幼儿观察,幼儿的学习不仅是通过眼、耳所获得,还通过嗅觉、双手触摸时皮肤的感觉以及品尝艾草制作的食物等获得,对艾草有更深入的认知。
13、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邹平园长从“以实践推进认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以幼儿为本,‘一体两翼’的课程探索模式”两个方面,交流了该园对张雪门思想的研究和实践。
14、早在1928年,张雪门就在北平开办了孔德幼稚师范学校,并且提出了“骑马应从马背上学”的师范教育理念,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幼教师资培训理论与教材,在开办幼稚园的同时,培育幼教师资。
15、张雪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幼儿教师的见习和实习思想,强调真正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的获得,也就是要自己动手实践——即“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观点。
16、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获得优惠待遇;
17、符合条件的个人申请者,直接填写《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申请表》并以附件形式发join@zhangxuemen.com邮箱,邮件标题请按照“个人会员申请-XX市-XX区-XX幼儿园-YYY”格式填写,等待审核。
18、近代在幼儿教育史上出现了探索幼儿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代表人物,如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一批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指引了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19、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为儿童像时钟,只要装上了发条,钟便会走起来了。如果一味的把成人的知识技能装到儿童的脑子里去,是做不成功的;即便勉强做成了,依然是死知识、死技能,对儿童没有益处。
20、1930年秋,受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邀聘,编辑幼稚教育丛书;同时在香山慈幼院开办幼稚师范学校(亦称北平幼师或香山幼师)。
21、 幼稚园的课程,应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22、附件1: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申请表
23、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系统,反而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需求。第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24、更宜注意于感情和智能方面:习惯含有三种特性:运动;感情;智能。运动属于外的,就是执行的能力或做事的效率,其用易见。至于智能或感情方面,不能从外面看出,所以常常忽略。如果儿童从课程里所得到的,只有运动一面的习惯,虽然能够使他做事有一种敏捷的利益;但不能发生兴趣,并不能使他明白意义与究竟。
25、 教材应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能力,诸如摇船、荡秋千等,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用抛球可以发展儿童的投准;用堆积木、修铁道、盖楼房、种玉米等,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26、总之,孕妇只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良好的情绪并辅之以知识、音乐、道德的陶冶与教育,才能“生子聪明,才能贤德过人”。
27、所学的全是零零碎碎的知识技能,都是浮面的,虚伪的,日子稍久就立刻忘怀了。在这里他对蒙养院管理上的严肃主义的弊端的揭露可以说是十分具体、十分深刻的。
28、最后,杨秀治院长总结道,今天我们得到的鼓励和支持都会成为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委会在今后不断发展的力量,期待未来的日子,我们共同思考、探索,为孩子的美好明天奠基。
29、中国幼儿教育史是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30、幼稚园的儿童和一般成人更有一种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生活是整个的。他看环境上事事物物,都是他生命上的一部分;只要他看了一种东西,就会将这种东西,看做了就是他自己的。而且其思想和动作的变换,非凡的迅速,常不觉有过渡的裂痕。所以幼稚园课程的组织,将自然界和人事界和什么文化都不能太分开,应该联络在一起;而其范围,就是在幼稚生自己的家庭里幼稚园里或本地方去搜求。
31、紊乱散漫而没有系统。自然经验的范围既这样狭隘,更无所谓整理,所以认识上都是东、西摸不清楚,系统上当然东凑西凑,更弄得手忙脚乱了。
32、1918年,他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1920年4月,又与人合办两年制的幼稚师范。同年,应邀到北平任孔德学校小学部主任,并考察平津幼稚教育。1924年去北平大学任职员,同时在教育系学习。
33、 儿童是生长的有机体。儿童的全部生活是人的生长的一段,他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他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与其当时的环境相接触,因而发生交互的反应,促进自己的生长。这就是儿童的本体。
34、 因此,幼稚园的课程不能是学科式的,学科式的课程不适合儿童生活的。
35、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雪门体悟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幼儿教育应当帮助幼儿成长,但不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应当以民族的存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幼儿教材,组织幼稚园课程,应以引起儿童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民族的各种行为。
36、儿童的全部生活是生长的一段,他用自己当时的生理与心理,与其当时的环境相接触,因而发生交互的反应,懂得逐渐生长,以完成这一时期的生命,维持已有的生长,继续将来的生长这才是儿童的本体。
37、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不能离开了社会单独生长,所以社会生活的意义也非凡的重要,社会上有许多生活必需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生来具备的;譬如文字和数的观念,剪纸穿衣的技能,以及饮食、起居、风俗等,全是在课程中应有的材料。
38、 进幼稚园的儿童,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不是动这样,便是动那样。动作是整个的,其流转演变,无痕迹可分,知识技能仅为动作的结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适合儿童生长现阶段中的需要,得看能不能抛开分类的抽象知识,变成了直接的具体的行动。”
39、人和经验的关系,最好的哪一种,最坏的哪种?
40、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
41、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直接填写《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申请表》并以附件形式发送join@zhangxuemen.com邮箱,邮件标题请按照“单位会员申请-XX市-XX区-XX幼儿园”格式填写,等待审核。
42、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妊娠期间的孕妇健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而孕妇的健康和其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
43、首先,筹备组向大会报告了专委会筹备工作情况。成立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组织以继承、弘扬其思想是北京保教协会创始人钱玲娟老人的愿望。
44、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会根据单位会员条件进行审核并严格把关,确认无误可给予审核通过后颁发《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证书》。
45、4张雪门,张雪门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学前教育的典范,他主张要儿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教授死板的知识,他一生著作了诸多幼儿方面的著作,为现代幼儿理。
46、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
47、上面所述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为儿童发展上所必需的,也当使之有满足练习的机会。儿童日常生活所含的兴趣感情和欲发为动作的冲动,虽然属于暂时的,总应该设法使之发表。譬如碰着下雨天,就可用雨鞋、雨衣雨伞等东西,凭游戏图画或唱歌,将儿童的兴趣感情冲动表现出来。有时儿童对于某一种行为,忽然发生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是便利于适应环境的,就当设法使之做成功一种机械的习惯动作。虽环境的变迁很快,谁能够事前料到哪一种习惯适应于哪一种生活?但幼稚园的责任,在于造成几种基本的习惯,预备适应较永久的环境,且为不常住的环境适应的张本。
48、张雪门的幼教师资培育理念可归结为“行动中心”与“民族改造”两大理念。行动中心即是“行动中学习”的原则,包括:实习中心、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三个理念,也就是张雪门研创的行为课程的实施原则。
49、专委会第一任主任朱继文园长发表感言,她说,多年来张雪门思想被幼教人在实践中传承,为更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张雪门思想,我乐意、愿意接受这个艰巨而有意义的责任,为北京的幼教工作服务。相信在我们专委会组织机构成员、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工作做好。
50、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研究幼稚教育如仅限于研究幼稚园教育,抛弃了师范教育,这无异于"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枝叶者不整树木,决不是彻底的办法"。
51、(附)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分别在学前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陈鹤琴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目标。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即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除惧怕情绪。”根据这个目标,他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杨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荷花,秋菊和冬雪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并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整个教学法”,也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52、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53、6月25日,北京教育学院报告厅济济一堂,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幼儿园课程研究启动会隆重召开。
54、课程是什么?我们曾经迷茫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宜儿童发展的,细读先生文章,理解任何时候对课程的理解都不应该是一元的:应合于儿童的需要,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本章提到的一个细节——“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收集材料”,更坚定了我园一直坚持的“让儿童在自己的环境里做自己的事”的课程理念。
5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到南,各地差异比较大,所编写的教材,不能把全国各地的所有情况都照顾到,而各地的情况有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教材应该符合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只能注意最大多数的普遍要求。
56、 课程的本质,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
57、儿童因心身与环境交互反应的结果而生长,在这种生长历程中所获得的是经验。譬如婴儿饿了,发声啼哭,母亲就把他抱在怀中,用乳头塞进他的嘴里。婴儿既感到了乳房的温柔,又觉得乳汁的甜美,就不哭了,就慢慢地睡熟了。这些关系在婴儿所获得的都是经验。
58、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9、人们称赞张雪门具备教育家的学问、理想和实践精神,其毕生“学”与“行”从未分开过,所到之处便播下幼稚教育种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一批弟子与他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