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07句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1、可能韩安觉得韩非不是田单,毕竟田单复国,田单不是皇亲国戚,君臣有别,
2、折磨污辱了大臣而又亲呢他,惩罚了小民而又反常地使用他,这些人心怀不满,不忘耻辱,而君主又和他们特别亲近,那么劫杀事件就会产生,劫杀事件产生的,可能灭亡。
3、“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使得臣下无从探测;要运用智慧于无形之中,不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无从揣度)––––––传统政治总是要神秘其事,甚至搞个人崇拜,把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说得伟大无比,臣民们则感恩零涕。
4、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5、姚鼐,字姬传。主要作品为《惜抱轩诗文集》。有《登泰山记》等。“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和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6、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7、在个人的道德理想上,孔子强调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个圣人,做个君子,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道德提升的途径,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严格限制自己,而不是要放任欲望,然后才能达到复礼的目的。
8、《韩非子》中善于运用寓言进行说理,其寓言具有不事藻绘、言简意赅、幽默冷隽的特点。“郑人买履”、“守株待兔”、“郢书燕说”、“滥竽充数”等寓言深受人们喜爱。内外《储说》、《说林》等篇中分类辑录了大量寓言,表现出古代寓言由文章中的论证手段向独立成篇发展的趋势。
9、因此当他看到秦始皇仅仅是看到韩非的文章之后就“我能结识这哥们,死了都值了”赏识的太过分了,
10、“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韩非子只是主张利用民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多数情况下是主张违逆人心,实行强权恐怖统治的。
11、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2、当然,该书也有一些疏失之处。如第四章在述及孟子批判杨朱思想,其实孟子所批评的是他自己理解的“杨朱思想”,亦即属于杨朱思想的“效果”,此时,该书并没有将“理论动机—实践效果”的原则贯彻于此;在论述韩非“法权高于君权的主张”时,亦可以结合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进一步阐述,使论证再充实些。战国后期和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特别是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多形成于此。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家,其代表人物韩非的思想影响应该不止于秦汉,但作者对于此的论述难免使人感到意犹未尽。然而,与全书多处可见的精彩论证相比,以上的瑕疵并不影响该书的价值。
13、秦桧和岳飞的故事,秦桧非要杀岳飞吗?秦桧背锅侠。
14、《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15、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16、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17、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
1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19、有了权威,还得会用。怎么用?用权势建立威望,用权术对付臣下,用法规制服人民。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都是人君手中的指挥刀。看来,韩非的治术,有明有暗,软硬兼施。
20、轻视法令而好用计谋,荒废内政而依赖外援的,可能灭亡。
21、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与贾岛一起世称“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22、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23、豪门贵族的家臣被任用,历代从军的功臣却被排斥,偏僻乡村里有善名的人得到选拔,在职官员的功劳反被抹杀,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可能灭亡。
24、10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25、因为人之常情,无非趋利避害;刑德二柄,则无非威胁利诱。这里面有甜头也有苦头,唱红脸也唱白脸,所以是“两面”。
26、10周立波,主要作品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获斯大林文学奖。
27、1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主要人物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28、“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把人民当作动物,像训练猴子、海豚,只行赏罚而已。人民皆是没有尊严的。
29、“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而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韩非子愚蠢地认为,仁义道德、文学文化皆与法制对立。
30、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为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狂流》。
31、性情偏激而急躁,轻率而容易冲动,积忿易怒而不思前顾后的,可能灭亡。
32、宁可我负天下人的孟德,都能放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33、“亡征”,即国家灭亡的征兆。韩非子在这篇文章中所列举的导致封建国家灭亡的征兆,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众多方面,总数达四十七种之多。当然,这些为数众多的“亡征”,最后归纳起来又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
34、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
35、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人有条令条例,公司有规章制度,单位有管理规定,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执法者,你有权利执行,同时法也制约着你,因为不是制法者。
36、“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把大臣往火上烤,言与不言,都有死的危险。所以,我们说,传统政治是以生命冒险的政治,而现代政治则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政治。
37、《韩非子》为读者呈现了一位人所共知的韩非子,并结合其作品,介绍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主要的政治观点。读者将看到一位虽口讷难言,但才思敏锐,虽身在秦国,却心系故土,周身上下充斥矛盾的韩国公子。蕴“法”“术”“势”于一炉,昌君主驾驭制衡臣子之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8、“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39、刑罚就是公开的硬控制,权术就是暗地的软控制。
40、版权声明: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
41、《战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4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行法家之路儒道兼顾 对于国家来说:“法家是基础,要先用法家把人的行为规范好,再用儒家来导正人性,再上面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43、“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七术是;第从各个方面考察臣子的言行,第有罪必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第对有功者赏赐讲信用,尊贤使能,第逐一听取臣子的主张,然后责求他们的功效,第用不确切的诏书诡诈地指使臣下,看他们是否忠诚,第明知故问,以考察臣下是否说真话,第故意颠倒着说、反过来做,以刺探臣下的实情。这七种方术,是君主经常用到的)––––––韩非子有“御臣七术”、“五术”等,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参见《韩非子》),他可谓为统治者呕心沥血,竭尽了心智,可惜,统治者只用其术,不用其人,甚至杀害其人。
44、父兄大臣的俸禄等级超过他们的功劳,旗帜车服超过规定的等级,宫室的供养太奢侈,而君主不加禁止,臣下的欲望就没有止境;臣下欲望没有止境的,可能灭亡。
45、凡属君主国家弱小而臣下强大的,君主权轻而臣下权重的,可能灭亡。
4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所以,作为臣子的,没有片刻停止他的窥视君主的活动,而君主疏忽傲慢地处于上位,这就是为什么世上有劫君弑主的事发生的原因)––––––在中国,不仅君臣是敌人,常常人与人之间都是敌人。
47、李斯应该知道太监干掉了太子,自己终究还是当不得皇帝的!
48、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
49、第关于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从儒家逃出来的,他原来是儒家弟子,后来因为与儒家思想有冲突,干脆就做了儒家的叛徒,自立门户成了了墨家学派。
50、“大白话说就是:我能结识这哥们,死了都值了(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51、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52、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
53、 于是他们派了一个工程师到秦国,帮助秦国兴修水利,为的就是让秦国劳民伤财,结果没想到事与愿违,秦国非但没有变弱,反而因此更强大了。
54、在战国时期,中国和世界一样,进入了思想的爆发期,进入了德国哲学家所说的“人类文化的轴心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的哲人、伊斯兰和古印度的哲人一起,共同闪耀了世界思想史的天空。
55、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6、“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臣民不得因给私家谋利而得到功名,功名的取得,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赏罚必须全部出自君主,不得让大臣握有赏罚“二柄”,这是韩非子给君主的建议。
57、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善著书。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
58、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的命运。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59、带兵在外的统帅权势太大,驻守边疆的长官地位太高,独断专行,直接处事而不请示报告的,可能灭亡。
60、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61、民众只相信相国,下面不服从君主,君主又宠信相国而不能废弃他的,可能灭亡。
6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63、当然,每一个学派的思想家,并不希望自己的思想,仅仅是藏之山林,束之高阁,他们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运用到现实社会中,能参与国家的治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思想,其实都是政治理想。
64、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65、看到根本利益不去追求,知道祸乱的苗头不加戒备,带兵打仗的事懂得很少,而致力于用仁义粉饰自己的,可能灭亡。
6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战战兢兢地办事)–––––––中国古代,患官场精神病的人肯定很多。
67、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68、《古代、近代散文作品·两汉·老子韩非列传》简析
69、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70、“有令不听从,谓之勇。少欲、宽惠、行得,谓之仁。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韩非子反对儒家之“勇”、“仁”、“私学”,认为皆与法制背道而驰。
71、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72、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其妻杨绛女士的散文《老王》。
73、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大哥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天然化生,否定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天然,顺其天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74、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75、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十卷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7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77、“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若刑。刑重,则不敢以贱易贵;法审,则上尊而不侵”(统一人们的行为规范,没有比法律更好的;整饬官吏,威慑民众,消除荒淫怠惰的行为,禁止欺诈虚伪的风气,没有比用刑更好的。刑罚重,低贱的人就不敢侵犯高贵的人;法律严,君主就受人尊重而不被侵凌)––––––(古代)中国的法制只是宰制、控制、弹压、屠戮人民的刑法,而没有任何保护人民权利的民法。
78、1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诗派代表诗人。因成名作《雨巷》,人称“雨巷诗人”。
79、在国家的治理上,老子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要去管,实行一种无政府主义,而是说要按照道的法则,去治理国家。用老子的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不要去瞎折腾,因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要给老百姓以自由生活的空间。在这个逻辑下面,老子更是提出了“小国寡民”的国家模式。追求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模式。
80、《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8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龙作为一种动物,柔顺时可骑着玩。但它的颈下长有一尺长的逆鳞,如果有人触动了它,就会伤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的人如果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则离成功差不远了)––––––有多少忠臣因触龙之逆鳞而亡!魏征、海瑞算是侥幸逃生的极少数人。彭德怀又如何?中国社会只能产生溜须拍马的人。
82、胆小怕事而不敢坚持己见,问题早已发现而没有决心去解决,知道可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做的,可能灭亡。
83、正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执政大臣轻而通报官吏重,这样就会内外乖戾;内外乖戾的,可能灭亡。
84、,同理,一个体制内,一个圈子里,对付对手,不要摇叶子,这个人的根基是什么,要认真研究,研究不代表成功,但是告诉你从哪里下手了,他有四梁八柱,一根一根的拆,他有后台,挖他墙角,人性有弱点,研究就是抓软肋,圣人还犯错,
85、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8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究竟、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其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87、何况,他伺候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心里没有这点数???
88、讲了这么多,有人问术怎么学,插曲里摇木论,点了一句,那只是斗量海水
89、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90、“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亲戚妻儿,可作为人质,加以软禁;爵禄丰厚,可稳住对方;相互制约,可束缚对方。贤者由于有人质而不敢有任何活动,贪婪的人由于有高官厚禄而使他的野心暂时得以歇息,奸邪的人由于有相互制约而无计可施。容忍有罪过的人而不加以制裁,臣下就会侵犯君上;小的奸邪不除掉,就会导致大的诛杀;罪名与罪行相符,就直接杀掉他;让他活着碍事,处死他又名不正言不顺,就在饮食中投毒而加以暗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与韩非子如出一辙,他们都洞察人性恶的本质,提出了暴力和阴谋诡计的思想。可是,马氏比韩非子晚两千年。而且,马氏代表的是西方文化的支流,被人称为“罪恶的马基雅维里”,如今商业上“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不讲信用、龌龊卑鄙的代名词,而韩非子在中国却一直代表了文化主流,中国政治文化就是儒法互补的。可见,中国人的暴力和诡计思想之源远流长。韩非子可谓不择手段,教人暗杀、下毒,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韩非子教秦始皇施暴,自己最终也被秦始皇害死。这叫作法自毙!法家的商鞅也是同样的下场。
91、“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诛罚)莫如重,使民畏之;毁(叱责)莫如恶(厉害一些),使民耻之”––––––秦始皇、曹操、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朱棣、万历皇帝、雍正都继承了重刑峻法的传统。
92、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9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94、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95、“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宠幸的权势。所以,君主所喜欢的,大臣顺着恭维;君主所憎恶的,大臣跟着诋毁。大凡人的一般情况是,爱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爱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趋之若鹜)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人性的弱点,韩非子洞察秋毫。特别是,中国人性情曲谨,不率直,善于溜须拍马,为民族性的大病痛。
96、国小而不处卑位,力弱而不畏强势,没有礼仪而侮辱邻近大国,贪婪固执而不懂外交的,可能灭亡。
97、大家都知道李斯和韩非其实是同学,师出儒家荀子,所以他就知道韩非的才华在自己之上,一旦他被重用,那么自己就会被冷落,甚至是排挤走。
98、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
99、妓女不妒嫖客,商人少嫉政客,看看这个西方小故事有一人遇到上帝,不是阿拉丁神灯。
100、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101、韩非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晚期,而作为一个思想史阶段,战国晚期对于整个战国时代来说,不仅是它的接续和继承,更多的是一种背叛与断裂。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战国是思想创造的时代,战国后期则更多是思想实验的时代;战国诸子重分,而后期诸子重合,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先秦诸子思想由“差异”到“共识”的转变。作者以这个转换为视角,以考察“共识”视域中的儒法关系为切入点,认为在“救世”情怀方面,先秦诸子存在“共识”;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层面,先秦诸子思想都同源于“古之道术”。因此,作者对“儒法合流”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未能摆脱基于学派差异与分歧而形成的‘儒法斗争’的思路,这种思路抽空了法家政治思想中基本的政治价值而将其转手归属给了儒家”。(第92页)这样,通过这个视角的考察,韩非政治思想的时代特点与价值就凸显出来。
102、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03、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唐宋八大家”之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文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104、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105、10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话》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106、“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这里所谓的“奸”,主要指知识分子的活动。韩非子建议对知识分子诛心灭迹。可以说,任何专制社会都要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化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