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6句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1、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提出明确要求:“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要配合当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2、台下坐着的,正是胡适一生引为自豪的学生吴健雄——当时“中央研究院”唯一的女院士,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唯一的华裔女院士,居里夫人之后国际物理学界当之无愧的“女王”。

3、  胡祖望虽不及父亲那般事业有成、大名鼎鼎,天资也一般,但也不啻为有用之才。

4、后来,胡适在纽约做过胃溃疡手术后,曾立过一份遗嘱,他仍旧对国民d心存幻想,说什么“光复大陆后,北大成为自由大学,将自己留在北平的102箱书捐给北大”。

5、1962年2月24日,胡适突然心脏病猝发,这位伟大的谦谦君子与世长辞。整个天下,哭声一片。梁实秋说:“但恨不见替人。”但蒋介石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6、蒋在当天日记中愤慨记录:“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

7、但蒋介石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8、我是一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但我却有两个学生是大物理学家。一个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饶毓泰,一个就是这位曾与李政道、杨振宁合作证验“对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吴健雄女士。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又是吴大猷的学生。排行起来,饶毓泰、吴健雄是第二代,吴大猷是第三代,杨振宁、李政道是第四代了。……这一件事,我认为是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9、众人问他原因,毛泽东笑着解释道:“我觉得你们都去外国,那总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的问题,我认为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不够了解,所以我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本国。”

10、因为是第一次去,我们想当然的以为胡适的纪念碑在山上,便拣了条路就往上走。山很小,没几步就到了顶。山顶也确实有几块墓碑,但一处是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先生的,另一处是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吴大猷是著名的教育家,在台湾备受尊崇,杨振宁、李振道都是她的学生。其墓地却极为简朴,仅在地上置有一块小小的纪念碑。看落款,居然是沈君山撰写的。十多年前我在广州时,与当年人称台湾四大公子的沈君山先生曾有缘一见,当时沈先生特地从台北坐轮椅来广州和新会参加一场旧友新知的“雅集”。不知沈先生如今安好否?

11、毛泽东为了将这些人送出国,连续七八个月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上。就在法国邮轮即将启航的前几天,毛泽东却突然向大家宣布他不去法国了。

12、当时的文人嘴里,张口闭口都是主义,什么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即便是社会主义也是有好几种类别,什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皇室中心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等,光是分清这些主义就弄得人头昏脑涨,所以对没上过几天书的工人和农民来说,这些主义完全就是“假大空”。

13、35岁时,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4、才女林徽因设计了国徽,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955年,因病去世。

15、这就有些奇怪了——在那个年代,男女青年到27岁才结婚,已经是晚婚中的晚婚了。事实上,一场婚事拖了13年才办,应由胡适负主要责任。他在上海读了6年书,又去美国留学7年,加起来正好是13年。

16、毛当时并不知道这位著名教授的下落,回国查访,才知道他留在了广东岭南大学。

17、一天早上,胡适喉部有点发炎,胡颂平说:“肯定是昨晚喝的酒不太好。”胡适说:“不要怪人!连医生也不敢随便说的话,怎么好怪人家的酒不好。”这就是胡适一直倡导的:君子立论,宜存心忠厚。

18、但我想,在这样的时代,即便做不了英雄,也不必去做了帮凶。这也是一种气节!

19、其实,对身份极具象征意义的胡适个人,中共的策略是:先拉拢。拉拢不成则是通过批判来争取,不成则再批判再争取。毛泽东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

20、多去积累学识,增长眼界,提升格局,成功也自然会降临在你头上。

21、你要没了解过,打死也不会知道康奈尔给了赵元任什么教职。不是数学,也不是哲学!竟然是物理学讲师!

22、长女:胡素斐。1920年出生,非常机灵,可是能几个子女中最聪明的,但是在五岁那年因为一场疾病不幸夭折。对此胡适先生感到十分的自责,当时胡适一直在外边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导致胡苏斐因病离世。胡适写了一首诗《梦见亡女》,词文悲切,痛失爱女的胡适先生悲痛心情可见一斑。

23、蒋介石原来是去“致训”的,结果成了“聆训”。

24、  众所周知,一代才子胡适之,他的夫人不是密斯王、苏菲玛丽之流,却是个裹小脚的旧时女子——江冬秀。

25、  胡祖望与其妻曾淑昭育有一子胡复。胡适对这个独孙也很是疼爱,起名为“复”,寄有复兴之意。

26、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27、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适。“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

28、长子:胡祖望。1919年出生,取名”祖望”有光宗耀祖的意思。年仅十岁就独自外出求学,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知识,后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继续深造。毕业后陆续担任了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的工程师以及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2005年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29、蒋对胡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抗战爆发后,一介书生胡适被蒋委以中国驻美大使的重任。说重任可是名符其实,在中国以一己衰弱之国力、独自对抗日本之侵略时,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胡适在驻美大使任上一干就是四年。凭借美国名校的教育背景,以及对美国价值观的了解与认同,加之又熟谙中国传统文化,胡适在美国四处演讲广受欢迎,为争取美国舆论对中国抗战的理解与支持立下汗马之功。

30、在《胡适家书》中,一篇胡适写给儿子胡祖望的书信中,道出了为人处世最大的哲理。

31、在毛泽东寻求救国真理的那些年里,胡适和陈独秀成为了他的指路明灯,为毛泽东提供了许多灵感。

32、  胡适与妻子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于1921年12月,取名“思杜”。此中之“杜”指的是胡适的老师,远在美利坚的杜威老师。

33、  在那个历史节点,他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也没有人敢与之成家。他既没有了牵挂,自然也很难有对尘世的眷恋。

34、凌晨,躺在医院大厅冰冷水泥地上的袁震撒手归天。

35、等辅导员了解了情况,开导过后,他才幡然醒悟。

36、“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37、即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胡适的一切批评。

38、记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你每天都在不断积累和进步,就不会有所谓“成年人焦虑”了。

39、在度过数个浪漫的假期、体验了一把软玉温香之后,胡适这才明白传说中的自由恋爱真的让人无法抗拒。可是当他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惴惴不安地提出离婚时,却被霸气侧漏的江冬秀抄起一把剪刀用一句话就秒杀了:“好啊!你真要离婚的话,我先把你的两个儿子给杀了!”

40、这一年9月,胡适出任北大校长,彻底投入了国民d的拥抱,蒋介石、孙科等人热烈欢迎胡适的到来,国共两d开战在即,胡适的选择无疑是与人民为敌!

41、几位解放军代表来到梁家,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地图上标明北京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与文物存放地点,以便在攻城中加以保护。

42、很多专家坚决反对发掘行动,但是那时吴晗风头正健,时常出入毛主席的书房,最后决定拿出个定陵让吴晗“试掘”,长陵才算保存下来。

43、两个离开,对于她而言,一个是失去了经济上的来源,一个是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对于陆小曼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每个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希望生活的水准,越来越差。陆小曼也是如此,她离开王庚,不是因为生活水准,而是因为思想无法交流。

44、在山上寻不着胡适的踪迹,只得从另一侧下山。下来后才发现,胡适的墓地就位于整座山的正前方山脚下。在山坡上斜卧着一处长方形纪念碑,上书:“这是胡适先生的墓……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处心焦思,敝积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45、那一刻,殷海光看到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落日的余晖;那一刻,狱中的雷震满眼泪水——他还要等待很多年才会从监狱中走出来。第二天,狱中的雷震在日记中写道:

46、  22日,一篇名为《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赫然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

47、这与几年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从1954年开始,经最高领袖授意,大陆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批判胡适运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作协共举办了21次批判讨论会,全国各地发表的批判文章,总字数超过300万。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他昔日的朋友同事、门生故旧都不得不公开发表违心之论。

48、那时,陈独秀身为北大文科学长,十分恣意潇洒,也因此惹来不少非议,低调内敛的胡适则广受学生、同事好评。

49、  胡适在老将的安排下准备带上家人飞往南京。长子胡祖望此时正在泰国曼谷荣氏公司工作,之后携妻子随父母共赴美国。

50、  在历史大势前,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无法螳臂当车。

51、《南渡北归》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及到的人物也几乎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所有大师级人物。

52、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命的终结,只有萧萧然的悲凉吧。

53、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竟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一生无子女。

54、不要以为他急着退婚,是赶着和新女友成婚。真相是,这个高知剩男,此时连女友在哪里都不知道!

55、据说,身在美国的胡适把所有他能搜集到的批判文字都读了一遍,其中包括幼子胡思杜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他没有写下任何辩白或者回应的文字,却心心念念受此“牵连”的朋友。

56、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鲁迅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面对鲁迅痛骂,胡适从不应战。而对于鲁迅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胡适就会大力推荐,比如鲁迅的《随感录》。

57、离开翁瑞午,也是她不愿意的。不是因为翁瑞午给她提供了很多资助,而是因为翁瑞午尊重她,尊重她的思想。陆小曼虽然生活比较窘迫,但她内心是一位新思想的拥护者,她就接受了新思想,也跟着新思想生活着。

58、史学家顾颉刚说:“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而间接得之于辩证法。”

59、与海峡两岸的当政者都不对路,胡适的晚年就可想而知了。

60、要说江冬秀不会教育儿子,也说不过去,要说江冬秀管理胡适管理的服服帖帖,也不对。

61、当时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的李政道前往送行。巫宁坤突然问李政道:你为何不回国工作?

62、一个设计了国徽,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人,却失去了丈夫为自己设计的墓碑,人若有灵,不知林徽因会做何想!

63、  当时的他,不仅才气风头盛,而且相貌英俊、玉树临风,甚至经济上颇为富足。

64、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胡适彻底被蒋介石洗脑,从一个坚定的民主派逐渐转变为顽固的反动分子。

65、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66、此时的胡适,正被围困于北平城内,清华大学教授吴晗主动找到胡适,劝说道:“先生,毛主席向我许诺,只要您留在北平不走,就可以让您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67、第二天一早,女作家苏雪林在报上读到了讣告,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68、胡适自然也对这位“二十八画生”深感好奇,希望可以和对方见一面,在杨昌济的引导下,胡适、毛泽东两个先后走在历史顶流的人得以相见。

69、很有意思的是,当江冬秀与北大教授陈西滢的妹妹陈汲见过面后,对她非常认可,便郑重其事地与胡适说:“我死之后,你不妨娶这位陈小姐做妻子。”(后来陈汲嫁给了大科学家竺可桢)估计胡适当时听到这番话,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逗我玩呢您?有过一回惨痛的记忆,我哪还有胆量摸老虎屁股呢!

70、1948年12月,解放军进驻清华园,进逼北京城。

71、如此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民国能做到者,几人哉?

72、考完后,赵元任和胡适坐上同一艘船赴美,一同进了康奈尔大学。

73、1917年,胡适选择在自己26周岁那年完婚,还写了5首《新婚杂诗》来抒发他的欣喜之情,其中更有“只有那十年陈的鞭炮,越陈偏越响”这样颇有些俏皮意味的诗句。

74、为了打这份在大学里微不足道的工,时年六十的胡适,每天必须从曼哈顿东81街的寓所与普林斯顿大学之间来回奔波。今年我在纽约时,本想去趟普林斯顿,因嫌远而放弃了。据《角色与命运》的作者杨金荣先生的实地体验,即使在如今,这一趟每天来回至少需三个小时以上,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75、后又以“国民d潜伏特务”的罪名与外界隔离。

76、王庚百般无奈之下,与陆小曼结束了婚姻。陆小曼要嫁给徐志摩,其中受到了陆父的阻挠,但是,陆小曼认定了徐志摩。在胡适的帮助下,她嫁给了徐志摩,自此,她一直以徐家人自居。哪怕是徐志摩死后!

77、其实早在58年的时候,胡适就通过电话得知了自己小儿子离世的消息,并且一头栽倒在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中,不过对于小儿子的事情,胡适后来从未提及。不少人都猜测,可能是因为胡适太过悲痛,也有可能是因为胡适根本就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当胡适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说到了自己对于小儿子的安排。

78、“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79、不过,当胡适在1962年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后,蒋介石虽亲往哀悼,并题写了那副名联,但几十年后,世人始从得以公布于世的蒋介石日记中知道,在当晚,蒋是如此记录他的真实心声的:“胡适之死,实为革命去除了一大祸害”……

80、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81、1962年2月24日下午,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馆正在举行新老院士欢迎酒会,参加酒会的,是学术界的最顶尖一群人物。

82、有些知识分子,看上去挺高,其实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83、▲赵元任全家福,四个女儿以及女婿都是著名学者。

84、他数次被迫跪在地上接受批斗,受尽羞辱:在关押期间,他的头发被拔光,胸部被打得积血,69年10月,吴晗被斗死。

85、“说我‘退回政府送的6万美金宣传费’,其实政府从来没有送我6万美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