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8句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1、他刚刚站起来,还没开口质疑元首的决定,霍夫曼的命令已下来了:“魏克斯大将,你的职务也有调整,你赴中央集团军群接替克鲁格的职位,B集团军群司令官职务由曼施坦因元帅接任。”
2、他听到一股拥有浓厚英格兰口音的声音发了言:“谢尔曼换装新的坦克炮是必要的,可为此推迟出发就大可不必了。当初希特勒在进攻俄国时他手下坦克没一样比得上俄国人的T-难道他停止进攻了么?我们可不能被德国人吓破胆。”
3、24thPanzerDivision(改编自第1骑兵师)
4、这位未来的元帅,此时还是“李文斯基”的小婴儿,已经是其父母的第十个孩子了,但他母亲的小妹妹,却是不能生育,非常想抱养姐姐刚生下的这个小家伙。姐姐当然体谅妹妹了,于是这个小小婴儿,便被过继给了他的姨妈一家,而他的这位姨夫,事实上的养父,正是步兵上将乔治·冯·曼施坦因(GeorgvonManstein上图右),从此时起,“李文斯基”便成了在后世人中如雷贯耳的“曼施坦因”,而他还有一个舅舅更加为人所知——后来的德国陆军元帅和总统兴登堡(PaulvonHindenburg)。
5、霍夫曼对此毫不为意,反而笑着说道:“听说您是位很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十分热爱足球?”
6、从这个军衔以上,所有军士的制服领口都有兵种色的滚边了。中士军衔的获得,不需要专门的军校培训,在接受过教导队的短期班组培训、或者有大学以上学历者(例如白玫瑰运动的参与人之被临时征召入伍)都能被授予。
7、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陆,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陆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陆。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陆日,同意阿尔及尔登陆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陆。
8、鲍曼明显也松了口气,刚才莫雷尔找他来汇报元首的精神状态不太理想时,他很是吓了一跳。(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9、古德里安是一名装甲兵专家,他不仅提出了装甲兵理论,而且非常善于训练部队。最早的德国装甲部队是古德里安建立的。希特勒从一开始就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古德里安的地位一直在上升。到1940年,古德里安的职位已经是一级将军。古德里安的两项最辉煌的记录是对阵波兰和对阵法国。在对波兰的快速行动中,德国首次向世界展示了装甲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面对德国装甲部队的攻防,波兰骑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德国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成功击败了波兰。尽管在波兰战役中,德国展示了装甲部队的强大作战能力,但英法两国并未意识到突击的威力。
10、1956年西德重建国防军,由于对抗苏联的需要,也由于曼施坦因的军事才能,他成功地东山再起,成为了联邦德国国防部高级顾问和联邦国防军名誉参谋长,同时也是北约军事顾问之一。他于五十年代写下了两部著作《士兵的一生1887-1939》和《失去的胜利》,尤其是后者,是研究二战军史和军事理论的必读书之一。曼施坦因满含着对于战争失败的不甘心,对于希特勒的埋怨也跃然纸上,甚至出现了无脑“甩锅给元首”的结论。其实从书名就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他对于二战的遗憾——要不是希特勒这个傻×瞎指挥,说不定我们就赢了啊……
11、“对敌人我从不心慈手软!”兰克毫不客气地进行了还击,“我觉得你也有很多地方不适合此次行动。”(古德里安为什么没能晋升为元帅)。
12、“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一定很好。”兰克称赞道,“这谁想出来的?非常棒!”
13、“孩子,你一个幸运儿,上帝保佑,如果没有这枚铁十字勋章,你原本要入天堂的,但你又是一个最不幸的,因为你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如此棘手与困难的帝国……”
14、“首先,你太高。你的身材在英国人中算是比较出众的,人群中一望便可看到,对隐蔽不利。其次你的痕迹太明显,”兰克指了指对方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任何人看过你一次后都会过目不忘。再次你年龄偏大,这个年龄扮演军官很尴尬,如果是高军衔军官则显得我们突击队的人太少,如果是低军衔军官则又和你的年龄不相称。最后你的语言可能会存在问题,我不知道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但我听了你说话带有明显的奥地利口音——在德语里这一点不重要,但在英国露出这个口音将会是致命的缺陷,足以让人当场分辨出来。”
15、还没等他想明白,环绕在祖父身上的圣光已经消失,老霍夫曼化为空气中一缕淡淡的青烟逐渐退去。
16、叛国集团的风波愈来愈大,看着手中那一长串的名单,众人都感觉头皮发麻。
17、在被拘押期间,盟军给了曼施坦因一个任务——编撰德军发展史,期间曼施坦因听闻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被定性为六大犯罪组织之立即向盟军提出了抗议。后来越来越多的德军将领加入抗议行列,迫使盟军两年后撤销了这一定性。在纽伦堡审判期间曼施坦因并未被起诉,而是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但后来迫于苏联的压力,英国不得不在1949年8月判处了他18年监禁,不过在1952年就由于“健康原因”而被释放了。
18、“啪啪啪!”鲍曼鼓起掌来,“精彩!分析得很精彩!几乎和我们之前研究得一模一样。兰克少校你能仅仅凭借短短几分钟接触就分析得如此清楚,我开始看好你了!我认为你将会是搞破坏的天才——就像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搞反谍这种天才能力一般……你知不知道最近这一个月我抓出多少间谍和叛国团伙?”
19、“当然,我们才是最好的,上一次只不过让意大利人侥幸了。无论飞机还是足球,我们都比意大利人强。”赫尔曼-格拉夫一听到这里,兴奋地差点要嚷起来,“元首,您说怎么比?”
20、“哈!”大家全都笑了起来,鲍曼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高明!高明!这解释真是棒极了,比所有发言人都机智。”
21、“是的元首。战前我为FC霍恩队效力,后来应征入伍当了飞行员。”聊起足球,赫尔曼-格拉夫的思路便打开了,刚才的拘谨不翼而飞。赫尔曼-格拉夫在战争间隙组建了一个叫“红色战士(Roten-Jaeger)”的足球队,里面很多都是德国国家队队员(包括塞普-赫尔贝格,弗里茨-瓦尔特等),他亲自担任守门员并巡回表演为空军作宣传。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这支球队造势,不管到哪都带着一堆足球队员。
22、一听元首召见,还要陪元首用餐,蔡茨勒头都痛了,但又不得不来。原以为元首只是想要了解一下迪耶普战役的具体情况,他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下了飞机之后,施蒙特就隐晦地通知自己即将接任总参谋长,虽然不知道这位至交好友是如何向上面推荐的,但这样惊天的消息让他还是有一些诚惶诚恐。
23、克鲁格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现在他可是手无寸铁,连唯一的配枪也在进入会议室前被收缴了下来,他哭丧着脸,上下颚牙齿明显在打架,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元……元首,我……可是……可是……一贯忠诚于您的呀。”
24、在战争初期,曼施坦因并没有上阵厮杀的机会,他担任的所谓“副官”,其实是团长的“生活助理”,主要任务居然是照顾团长的饮食起居(这哪里是军官干的活……)。一段时间后出任作战参谋,算是干了点本行,但也不需要直接带兵。而且他所在的团就是一个“助攻”部队,主要就是打扫战场,名曰参战,其实只算是跟着行军,一路从比利时打到了法国。而等到进入了法国,曼施坦因才算真正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村镇被炮火轰平,平民尸横遍野,双方军队也伤亡惨重,正如德皇威廉二世训示那样:“一切都应当被淹没在火焰和血泊之中……这是唯一能使退化了的民族感到畏惧的恐怖手段……假如我以人道主义为怀的话,战争必将延续好几年……。”
25、霍夫曼招呼他坐下,又道:“说吧,这几个月来在心里骂了我几次?”
26、古德里安接着道:“在东线下一步策略上,我的想法可能……可能有点儿消极——我觉得我们今年应该积蓄力量,以攻势防御为主,消耗俄国人的有生力量,等待再过一年发起全面进攻。”
27、10装:舍尔(战死非洲,追授装甲兵上将)、曼陀菲尔
28、“你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这么快回答,或许你不一定适合这个任务。”
29、“这么说,你承认是知道他们阴谋的?”霍夫曼冷冷一笑,“克鲁格,如果你真敢参加反叛组织,我还敬重你是个人物,但你首鼠两端,既不敢向我告发他们的阴谋,又不敢参与他们的密谋,你就是一条毫无廉耻、毫无价值的可怜虫!给我拖下去好好关押起来,让希姆莱去审讯!”
30、▲在曼施坦因的眼中,一战中的德军走到哪里烧杀到哪里,已经没了普鲁士的骑士精神
31、PanzerDivisionClausewitz(克劳赛维茨装甲师,原233预备装+106装甲旅残部)
32、“下面会议继续,魏克斯将军,你对于新职务还有不同意见么?”
33、古德里安出身于军人家庭,其行事作风都是那种传统的军人风格,完全没有政治家的圆滑。所以他说话直,考虑事情也比较主观,不会太顾及情面。
34、吐槽:他有个绰号叫菜鸟公司的垃圾桶,所以叫他桶哥,我们笑梗不笑人
35、注:期间波5师在尼德凯纳村B+K了300德平民,该师师长负伤当天就被HG师俘获,德军弄清他身份后对其一顿满汉全席,之后被……
36、虽然不忿法西斯的反人类罪行,但仅从战争角度来看,你不得不承认,德军是真的牛!
37、1922年1月,古德里安意想不到地被调往国防部运输兵监察处担任参谋。正是在这里古德里安开始了坦克与装甲兵作战理论。同年4月,于慕尼黑第七摩托化运输营实习数月后,古德里安到柏林,向奇施维茨将军报到。然而古德里安获得的工作不过是研究摩托化运输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他所期盼的如何运用为作战部队。踏上这个技术性军职的生涯后,古德里安只好奋力寻找出路。在研究了摩托化车辆运输后,他意识到了摩托化部队的潜力和价值。
38、希姆莱、鲍曼等人也推荐了自己中意的人选,在许多候选名单当中,霍夫曼看也没看别人就一眼选中了斯科尔兹内,表面理由似乎因为他是元首的奥地利同乡,又被同为奥地利同乡的保安总局局长所推荐。但实际上只有霍夫曼本人才清楚他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放着“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不用还能用谁?于是斯科尔兹内比历史上足足早了8个月晋升上尉并成为新一任的勃兰登堡部队指挥官。不过由于一直在进行政治审查且东线战事激烈,他掌握的勃兰登堡部队与希普尔掌握的资源是不一样的,他只有100多人的连级编制,而后者却有接近团级的标准。
39、戈培尔果然是平衡高手,不过真正打动霍夫曼的还不止这些。他知道直到在元首自杀的最后时刻,戈培尔夫妇仍然决定追随,不仅亲手毒杀了六个儿女,夫妻两个也双双自杀殉命——就冲着这份忠诚也要重用他。当然,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和戈培尔全家的命运。
40、战争结束后,因为温克在战争中并未犯下任何战争罪行,再加上他在最后拯救无数德国平民逃出柏林的举动,得到了许多盟军将领的赞赏,于是他只在战俘营里待了两年就被无罪释放。
41、古德里安的形象和霍夫曼记忆中几乎完全一样,虽然已转入了预备役,但依然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配着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提醒着人们他在法国和波兰战役中为第三帝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只见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举手礼,脸上还略微有点疑惑。
42、“那地方我去过两次……”兰克慢慢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那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回忆。
43、好在鲍曼马上发现自己现在是在元首办公室,立即停止了吹嘘,将扯远了的话题重新收了回来,面对两人问道,“怎么样?二位可以精诚合作么?”
44、offizierbewerber:候补士官,其特殊点是在下士以下的制服肩章上佩戴一个竖向士官滚边,代表即将成为中士。
45、34特遣舰队的参谋们提出,一场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役从接受命令到舰队启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准备,但因为英美彼此间的无尽争吵,最后只给了34特遣舰队7周的准备时间——这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本来时间不够已让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顿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更让陆海军协同变成了煎熬。尽管巴顿口口声声骂华盛顿那帮该死的白痴迟迟不下战役决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迁至汉普顿锚地,反而继续待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军需大厦顶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46、这是什么地方?他警惕地打量着四周,难道自己被送到了医院?但周边布置并不像病房,倒有点像鹰巢里的房子。。他挣扎了一下,身上并无明显的不适感。
47、斯科尔兹内也在观察着兰克,一看到兰克他就用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神上下打量着对方,他觉得兰克有点儿瘦弱,肤色因为北非阳光的照射而显得发黑。在对方的目光注视下,兰克觉得似乎有一把手术刀在解剖自己,这让他很不舒服,不过必要的礼节对方还是恭恭敬敬地履行了,看得出来是一个深知进退的人物。
48、“我是d员,d证编号第05966413号。”兰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参军后第二周就向上级递交了入d申请,但由于我的忠诚测试过了2年零104天才最后通过,因此我真正入d是在第三年,我当初在师后勤部的长官舒伯伦为我做的入d介绍。”
49、他向戈培尔投去欣赏的目光,缓缓说道:“事实证明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有纰漏的,当然这不是希姆莱一个人的责任,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卡纳里斯凭借执掌军事谍报局的优势在叛国集团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成功地瞒过了我们,可见继续加强情报工作的必要性。我决定今后军事谍报局直接对我负责,并将帝国保安部的对外职能和东线外军处一并划转,全面负责收集对外情况,日常工作由鲍曼同志协助我;帝国保安部国内职能继续增强力量,负责国内敌人的监视。”
50、1887年11月24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vonManstein)出生于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但此时他还不叫“曼施坦因”,而是叫“弗里茨·埃里希·冯·李文斯基”(FrittsErichvonLevinski),因为他的生父是爱德华·冯·李文斯基(EdwardvonLevinski),一位普鲁士贵族,同时还是炮兵上将。那么他应该就叫“李文斯基”才对,为什么又会成了“曼施坦因”了呢?这还得从他母亲那边讲起。
51、克劳赛维茨:1945年4月6日(参战的,寿命最短的)
52、斯科尔兹内附在兰克耳边悄悄地描绘了任务,兰克大惊失色,片刻后沉着地回答:“元首,请您放心!即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将依然存在!”
53、“表面上看兰克没受过训练,不但缺乏冷酷无情的决心也没有应付各种困难局面的能力,他的身体条件也不突出,情绪和精神都带有一点敏感,似乎并不符合特工所要求的稳重,但是……”霍夫曼用拖长了声调的声音阐述道,“你要明白,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员几乎是九死一生,他必须有极大的勇气和忠诚,更需要充满对德意志人民和领袖的热爱,你们挑选的那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社会渣滓,他之所以答应为我们效劳完全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他的把柄,同时在盖世太保的手段之下不得不屈服——这是被迫的、勉强的屈服。假设他落在英国人手里,在英国间谍机关的手段面前能撑住多久?会不会一开始就存了叛变、出卖同志的心理?他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德意志精神并愿意为之去死的信念。换而言之他是凭理智在执行任务,但这个任务光凭理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信念、信仰和意志——而兰克恰恰是具备这些条件中最合适的人选。”
54、今日福利:在游戏内右下角-更多-优惠码处输入兑换码,并在邮件内领取(激活码被使用后会提示“已领取同类型礼包”或“已没有使用次数”)。
55、 帝国元帅之下才是元帅军衔,二战期间德国除戈林外,还先后共授予了26位元帅,其中海军元帅2名,陆军元帅19名,空军元帅5名。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纳粹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以及“帝国之鹰”曼施坦因。
56、“敬爱的元首。”古德里安放下手里的刀叉,“坦率的说,这几个月我脱离了一线,虽然还了解到一些情况,但不见得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我的判断……”
57、“赛后记得把比赛用球签名后送给我做纪念。”霍夫曼笑着为这位守门员解了围。
58、巴顿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后他看到了休伊特并主动伸出手来握手。即便和巴顿握了手且彼此间微笑示意,休伊特对这个火炬行动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觉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这个怪人,他显然是一位天赋异禀、魅力四射、为荣誉而战的军人,但那种魅力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很快就会露出口出狂言、桀骜不驯的一面。休伊特原来没和巴顿打过交道,一开始还比较佩服这个看上去热情奔放、铁血冷酷的装甲兵少将,但为了筹备火炬计划相关方案,他对巴顿的印象一落千丈。
59、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荣格夫人进来报告,搭载专机的古德里安将军已经抵达,正在等候召见。霍夫曼推开桌前的文件:“让他进来吧。”
60、可即便如此,休伊特还得捏着鼻子和巴顿合作,他找不到可以管巴顿的人。陆军部长史汀生是巴顿的老上级,显然不会理会一个海军少将的控诉;陆军最有威望的前辈潘兴将军是巴顿的未遂妹夫(话说潘兴55岁时看上了巴顿29岁的妹妹妮塔,两人还订了婚,后来因种种原因才未结婚),巴顿还当了潘兴的副官,从军这条路全靠潘兴提携,不然就他那个火爆脾气和活宝作风老早不知道被开除几次了;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是潘兴一手提拔起来的,向来视巴顿为没长大的老顽童而处处宽容(巴顿都57了),显然最多只会不痛不痒地说上几句;“火炬”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比巴顿小5岁,还是巴顿在西点军校的后辈,当年巴顿还写信鼓励他在西点班级中拿了第一名,与其关系匪浅……想来想去,能搞定巴顿的陆军统帅大概只剩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可老麦那古怪的性格连海军统帅尼米兹和金上将都吃不消,休伊特哪敢去触霉头?
61、1942年8月25日下午,上萨尔茨堡,第三帝国鹰巢大本营正在召开帝国战略会议。
62、而且陆海军矛盾是很敏感的话题,休伊特不想让自己和巴顿之间的问题上升到这个高度,更不想通过海军部长诺福克去压陆军一头,双方为了战略方向、战场资源争论得已十分紧张,海军高层的注意力在太平洋战场,最近又忙于瓜达卡纳尔岛战役,对“火炬行动”根本没有多少热情,纯粹是因为总统要求而勉力为之。如果他和巴顿的矛盾公开爆发,尴尬的不仅有陆海军之间的关系,还可能牵涉到英美两国“先亚后欧”还是“先欧后亚”的争论,那样是非就太多了。他只能捏着鼻子忍受下来,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63、曼施泰因对希特勒非常忠诚,但希特勒却并不能完全信任这位近乎完美的将领,因为曼施坦因一直都没有加入纳粹d。并且他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等大局,战场上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对于希特勒后来越来越多的“死守到底”命令完全无法认同。而到了战争后期愈发顽固的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继续把德军扔进消耗战的泥潭之中,因此二人的矛盾也渐渐大了起来。曼施坦因甚至不止一次的提出在德军中新设立陆军总司令或者国防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以让希特勒放弃对军事指挥的干预,这让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认为曼施坦因是在意图夺权,再加上希姆莱的蛊惑,希特勒终于在1944年3月31日决定解除曼施泰因的指挥权,不过还是给了这位老将一个荣誉——橡叶带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然后完全退出现役,成了一个“退休干部”。
64、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00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65、1938年4月,曼施坦因离开了关系复杂的参谋部,出任处于德波边境的陆军第18师师长,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担任部队主官,也是一个难得的历练。1939年8月,已经是中将的曼施泰因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在这里他为龙德施泰特上将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OperationFallWeiss),利用了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地理形成南北夹击的之势,在后来真实的波兰战役中,德军依照此计划很快就将波兰各部队分割包围并歼灭,波兰被“闪电亡国”。
66、“对苏作战的战略目标不是夺取、占领某个特定地点,而是要消灭苏军有生力量,如果能像去年那样取得基辅围歼战的胜利就令人非常满意。”霍夫曼强调道,“今后我们判断战役胜利的标准不光看击毁的敌军装备和物资,首先要看毙、伤、俘敌人数量,只有打出4:1以上的交换比才算是成功,如果是5:7:1这样的交换比就比较优秀,可以考虑给部队长官授勋。为打出这个交换比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除若干必须要守的战略枢纽外,其余战线、区域均可以灵活应变——我们在整体兵力上不占优势,必须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将是我们作战的精髓。至于某些地盘俄国人要拿就还给他们好了——反正只要我们打光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些地盘还会像成熟的果子一样自动落下来。”
67、1910年参军,1940年7月17日任1装第1燧发枪旅旅长,接替基希纳成为1装师长,42年1装比较穷,1944年2月1日晋升装甲兵上将,2月10日任第58预备装甲军军长,诺曼底前后该军军部驻扎南法的图卢斯,后该军于7月6日转正,参加了阿登反击战(主体为116装甲师),1973年在巴登巴登去世。
68、古德里安很纳闷,从元首方才的言语之间他能肯定自己将被重新启用,这让他抱有不小的期望,虽然没敢奢望总参谋长的位置,一个集团军司令总是少不了的。现在看来情况远比自己想的要复杂,蔡茨勒这样的小字辈都能当总参谋长,他古德里安为什么不行?他神情复杂地看了蔡茨勒一眼,转念之间又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69、霍夫曼说完这话便看着希姆莱,没想到对方眼镜片后的神色异常平静,看不出有多少不满,看来元首亲自抓获叛国集团一事对他触动极大,改组情报机构的命令也只能咬牙执行了。众人原本就忌惮养鸡场主势力太大,眼看元首亲自出面削权,一个个都表示赞同。鲍曼没想到一大块馅饼落在自己头上,脸涨得通红,浑身上下弥漫着兴奋。
70、1944年夏担任42军军长,然后阵亡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之中……据说是被波兰游击队用迫击炮干掉的
71、“简单,意大利领袖过两天就要来了,我让他把足球队带上,你们比一场就行。”霍夫曼笑道,“意大利人在战场上丢了面子,估计很想在球场上找回来。”
72、1935年,希特勒恢复了义务兵制,并宣布要建立12个军36个师的军队,从而打破了条约的限制,曼施坦因由于重建有功,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并在第二年升为少将。在三十年代的这段时间里,古德里安提出了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进行突击作战的思想,而曼施坦因则从步兵的角度提出了“突击炮”的设想。这是鉴于一战血的教训而产生的思路,“突击炮”又像坦克又像装甲车,是一种具有装甲保护的自行火炮,主要扮演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这个设想遭到了多数上层军官的反对,却得到了一线步兵部队的支持。最后还是由于陆军总司令弗来彻的支持而最终得以变成现实。曼施坦因的设想直接催生了了“StuG”系列突击炮的诞生,在后来的实战中被证明价廉物美的实用武器之一。
73、PanzerDivisionWaffenSchutzstaffel"Totenkopf"(骷髅,ss3)
74、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火星行动时,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是全德编制最大的集团军
75、lssah、DR、TK、维京、ddHJ:1943年10月(备注,但维京师在前线实力,尤其是装甲实力在科尔松逃出来前根本就到不了装甲师实力)
76、众人刚刚坐下,还没等霍夫曼开口,大腹便便的纳粹元老、空军司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已率先开了口,语气很是阴阳怪气:“不知道元首卫队今天有没有把所有人的皮包都搜一遍,要是再像昨天那样来颗炸弹,d和国家就全完了,元首已救了将军们一次,可不见得能再救我们一次。”
77、兰克插了一句:“而且我完成任务的概率可能会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