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4句笛卡尔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笛卡尔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1、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谈话。(笛卡尔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2、至于物体性的观念,我只能清楚地领会一些很少的东西,包括广延、形状、实体、时间和数目等。而对于颜色、味道、热等这些性质,我却判断不出它们的真假。因为它们中间可能有某种实质的假,把不存在的东西表象为存在的,比如冷和热这样的观念,就不够清楚明白,究竟冷就是缺少热,还是热就是缺少冷,我无法确定。即便如此,它们的作者仍有可能就是我自己。因为如果它们是假的,即它们来源于无,却存在于我的心里,这只能说明我是不完满的,但并不能否定是我产生了这样的观念。如果为真,虽然我不能根据它们的表象而得到清楚的认识,但不能否认我是它们作者的可能性。至于实体、时间及数目等清楚明白的观念,有可能是从我自己的观念中产生的。比如我可以领会到自己是一个能思维而无广延的实体,石头则是一个有广延而无思维的实体,虽然我和石头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它们在表象实体这一点上是近乎一致的。再比如,我想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存在以及我领会到一定数目的思想,那么我就可以把这两种观念传给其他东西。至于广延、形状及地位等性质,它们只是表现实体的形态,而我自己也是一个实体,所以能够存在于我的心里。

3、最后,即使这些观念是由外在对象引起的,这也并不代表它们一定和这些对象一样。比如对于太阳的观念,我的感官认为它很小,但借助天文学的知识我知道它实际上很大。

4、笛卡尔肯定了“人是会思考的生物”,同时又认可“在人的思考之外,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我们把这种同时强调物质和精神存在的哲学观称之为“二元论”。笛卡尔认为宇宙间存在思想或“灵魂”,也存在物质。灵魂是纯粹意识的,不占有空间;物质则纯粹是扩延(extension),占有空间。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

5、按照整体理解内容到感知特点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笛卡尔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6、笛卡尔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方法——“怀疑一切”。他像苏格拉底一样,相信唯有透过理性才能获得确实的知识。他认为我们既不能完全相信古籍的记载,也不能完全信任感官的知觉。因而,他从零开始怀疑老师教给他的一切,包括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连同自己的存在。

7、我们再回到IthinkthereforeIam,“我思故我在”的翻译错就错在倒果为因了,字面意思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8、就人类自身显意识可以感知的“我”,或者说是人的灵魂而言,事实上并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精神反映的是生命本体元气运行的形式、秩序,它需要依托于元气、由元气来承载才得以存在,由元气来提供能量才得以推动生命行为的正常进行,灵魂事实上就是一个元气团。

9、所以,IthinkthereforeIam正确翻译可以是“由思生我”、“由思知在”等等。

10、部分内容和图片取自于网络媒体,特此感谢!本文还有部分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作者专著《中国根基:通向文化大国之路》(150万字)。

11、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12、没错,这句话十分著名,并且在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我们批判笛卡尔之前,应当概述其正向作用:“我思故我在”首先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值得怀疑的,除非它们能够被以某种方式和那样一个唯一直接确定的东西建立联系。这边意味着,笛卡尔顶住了来自教会铁拳的压力,摆脱了一切已有的权威,使得哲学思考重获自由。

13、    若你对欧洲历史较为感兴趣,那么便不难看出笛卡尔之生平几乎串联了他所处时代(1596-1650)的欧洲史:他于1596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彼时,即16-17世纪的欧洲,旧的封建制度早已开始在西欧(特别是英、法两国)逐步式微,而文艺复兴“再一次发现”了人的价值,又敲打着统治中西欧千年之久的天主教思想体系。由此,与教会深度绑定的经院哲学正成为令人生厌之物,天启神学也已无法解释自然科学的成果。笛卡尔对哲学的彻底的“重启”正是建立在这一背景下。

14、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5、那么在我心里是否还有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第二个沉思里,我知道了自己是一个思维的实体,而这一认识之所以为真,是因为我清楚明白地认识到了它。所以,我必须制订这样的总则,即“凡是我领会得十分清楚分明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条总则是除“我思故我在”这一观点外,可以确定的第二个观点。

16、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7、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18、第一个理由是,这是自然告诉我的。但自然在这里仅仅指一种倾向,而非理性。理性给我指出的东西肯定是值得信赖的,比如在辨别真和假的问题上,理性判断为真的东西是绝对也假不了的。但倾向有时是靠不住的,比如在选择善和恶的问题上,我往往会选择能给我带来实际好处的恶。所以自然告诉我的东西不一定可靠。

19、除此之外,笛卡尔确立了暂时怀疑一切的正确原则,然而他自己却“背叛”了这一原则。既然我怀疑万事万物,那么同理,我也应当怀疑我自己。因为,我自己的存在事实上也是不确定的、值得怀疑的。甚至,我自己的存在比所有别的事物更加难以捉摸。

20、笛卡尔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建,提出通过人类的理智和大量的探讨和实验人类可以解释世界和人生。他的思想建立在直觉和推论基础之上。

21、这是西方重要哲学命题,而且句子短促有力,故而家喻户晓,人人会背。

22、随后,笛卡尔便不得不想方设法躲避教会的铁拳:例如,他于1636年写完了《折光学》《大气现象》《几何学》;然而,在出版时他决定把名称和谐为《谈为了很好地引导其理性并在科学中探索真理的方法,外加折光学、大气现象和几何学,它们是这个方法的实验》,简称《谈谈方法》。一位朋友曾劝他用“论”(Traité)更好,笛卡尔认为可不敢乱说,本书只是个“意见”(Avis),不敢称“论”,最后决定取名“谈”(Discours)。

23、从这些简单、初步的“疑点”出发,笛卡尔把他的怀疑推到极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

24、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

25、本文为自由文化学者郭文喜的原创作品,版权归郭文喜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26、不过“我思故我在”目前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熟捻于心的句子,也没法改了,但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错误,帮忙扩散,让更多人了解。

27、可以说,很容易通过理性理解刚才所说的观点,即存于我心中的比我自身完满的存在体的观念来源于一个比我完满的实体,但我稍一放松就会被影像所迷惑,以致忘记这一点。如果没有上帝的话,我还能存在吗?即使我能存在,那么我到底从何处得以存在,是来自于我自身,还是来自于父母或其他不完满的原因?

28、(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29、目标导学一:探究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

30、读好书,有如探访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31、不过,笛卡尔更有可能只是在说:进行哲学思考之人在认识到万物万事的联系之前,不应认为任何事物是理所应当的。亦即,当我们开始进行哲学思考,我们在哲学中一无所知,至少应当如此。

32、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1180?1251)在《脾胃论?省言箴》之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气是精神产生的始祖,精神是气聚合之后所产生的儿子。因此,就元气而言,可是精神生发的根基所在,由此可知气的作用甚为巨大!

33、笛卡尔开始思考之时,第一步便是打破他与此前所有哲学的联系,忘记所有已有的哲学成就,就仿佛他是第一个思考哲学之人。

34、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怀疑“我们的怀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笛卡尔也就是从他的“我思故我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这个思想的主体不能被“怀疑”,那么就有一个使“我”存在的更高“存在体”。

35、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36、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谈话。

37、在所有存在于我心里的观念中,关于表象他人、动物、天使的观念很可能是其他观念混合而成的,也就是除了我之外,这些东西都不存在。

38、作为数学家,笛卡尔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39、(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40、笛卡尔的“Jepense,doncjesuis”(原文翻译为:我思知我在。拉丁文翻译为: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41、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42、《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元气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原物,宇宙之中的一切自然物,以及一切精神类的意识、智慧和理性均来源于元气,最后又复归为元气。宇宙万事万物的生生死死、消消长长、起起伏伏、盛盛衰衰、高高低低,全部都是由其中所蕴含的元气的聚散消长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43、恐惧的主要原因是惊奇,摆脱它的最好办法是临事先思考,并使自我对所有不测事件有所准备。

44、在我仔细考察这些观念的过程中,我可以确定它们都是真实的,而且我也认识到如果它们的原因并不是我,那么必然有不同于我的别的东西的存在,它是这个观念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来进行仔细考察:

45、现在,笛卡尔看似已经怀疑了一切,于是他看向了正在怀疑着的自己。这里的“自己”是去除了一切物质基础的自己,毕竟笛卡尔已经怀疑过身体的真实性。随后笛卡尔发现,虽然他怀疑了各种事物,但是就他思考着而言,他不能怀疑他自己。他说,不论我现在是清醒的、抑或是在睡梦中的,我毕竟还在思考着、存在着,几时我可以设想,造物主无比强大,他也不可能在这件事(即我存在)上欺骗我,因为我必须存在着,才有可能被欺骗、才有可能犯下错误。

46、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7、当然,对于算学、几何学中很容易领会得清楚的东西,比如二加三之和为再比如诸如此类的其他事情,这确实是真实可靠的。如果我认为它也是可疑的,那只能说是上帝让我在这些最明显的东西上犯了错。但是,即使上帝再怎么欺骗我,也绝不能否认“我存在”这件事是真的。而且,怀疑上帝是骗子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我要在适当的时候考察上帝是否存在以及他是否是个骗子,只有如此,才能继续后面的论证。

48、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49、(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50、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51、这个命题中,首先被排除的就是经验的世界,万事万物不过是通过感官和意识来认识的,可万一感官和意识是错的呢?总之,排除来排除去,笛卡尔发现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已经被排除了。那么,世界难道就没有一个绝对真实存在的东西吗?这时笛卡尔意识到,唯有怀疑本身不可以被怀疑。因为只要你怀疑本身,这恰恰证明你在怀疑,所以怀疑是存在的。如果怀疑是必定真实存在的,那么那个正在怀疑的我,也必然存在。“我思故我在”它值得说明的是: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我不思考我就不存在,而是因为我在思考就证明了我存在;这个我并不是只你的肉身,而是人具有认识能力的那部分东西。或者我们称为理性的主体。顺带一提,客观唯心主义中的“客观”实际上是指一些神灵,上帝,即一些来自外部的思想。而“我思故我在”,是“我思”,即思想来源是“我自己”。所以不可以说是客观的。那就只能说是主观唯心了。“我思故我在”与“花不在心外”应该不是同流。花是客观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想存在于人的心中。若要深究肯定能指出它们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从大概意思上把握,其实,即使它们不是同流,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总结与思考“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永存的。是的,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些纸包的烟草。他一生始终以一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不停地挥动画笔,向庸俗的艺术观提出挑战。当他的《向日葵》在卖出天价时,正是他的思考造就的——他坚信那是他眼中所见之花朵。当时无人问津的作品受到现在无数人的追捧与赞扬,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对美术的思考,使得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当时,在现在成为了佳作。这就是梵高的价值,他的人生是一个人的逆旅。“我思故我在”这世界记得他曾来过。

52、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tes)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53、随后,笛卡尔便转而怀疑那些带有普遍性特征的知识,特别是数学定理。笛卡尔认为数学真理也是可以怀疑的。对此,他是如是解释的:

54、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做“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

55、(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56、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57、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58、支持的定见在两方面临于我都无益,一方面是使我晓得本人的错误,一方面是少数人看到的比一团体看到的更大白。

59、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比较权威的一种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

60、尽管我对于自己的生命确信无疑,而且必然会立刻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但这毕竟只是我的灵魂的一个看法——我搞不清楚,究竟是由于道听途说还是由于被灌输的观念,认为存在着一个上帝,据说这个上帝无所不能。而我(这个怀疑着的人),以及我所是和所知的一切,都完全是他所创造的东西。

61、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一定程度上教师讲解取代了学生思考探究。

62、现在,回到我思故我在本身:根据字面意思,我们似乎能够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或者,如果扩展到三段论:一切思考着的东西都存在,我思考着,所以我存在。然而,笛卡尔并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存在”是能够被放置在结果位置上的,那么它便失去了确定性,因为对于直接确定的东西来讲是不需要中介的。

63、对于各种思维形式所产生的这些观念,我不清楚它们的真正来源。它们或者出自我的本性,比如我领会真理;或者来自外界,比如我看见的太阳;或者仅仅是我虚构出来的,比如人鱼等怪物。接下来,我要考察是否能找到一些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来证明那些可能来源于外界的观念所表象的东西确实存在于实际中。

64、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65、字面意思:“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却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因为这个“怀疑”的本身是一种思想活动。而这个正在思想着、怀疑着的“我”的本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注意这里的“我”并非指的是身心结合的我,而是指独立存在的心灵。

66、1616年,年轻的笛卡尔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想出国读读“世界这本大书”,而此时正值尼德兰北部反抗西班牙的独立战争时期,法国又支持荷兰一方。由此,二十二岁的笛卡尔便前往荷兰与西班牙作战。1619年,“三十年战争”已经爆发,笛卡尔便赴德意志参加由巴伐利亚公爵率领的天主教军队(虽然笛卡尔貌似从未战斗过)。

67、行动十分迁腐的人,只要始于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68、上篇:飞机座椅上印有“taxi”,可不是出租车的意思!

69、笛卡尔八岁时进入了法王亨利四世创办的、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学堂之一——拉夫赖公学,耶稣会神父们给予了笛卡尔相当全面、扎实的教育,这为他的思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笛卡尔成为了坚定的天主教徒:即便他长期旅居尊加尔文宗的尼德兰,依旧坚称:

70、笛卡尔一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有两个:我可以相信什么?确定的知识从何而来?肉体与灵魂有何关系?

71、“我思故我在”字面意思:“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却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

72、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创立了著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73、恰如我没必要了解月亮的一切才能说我爱月亮,我宁可永远不去知道它也满目疮痍,但是总存在一种事物是恒久存在的。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本文的主题即是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