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9句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
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
1、反社会学。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思想寓于躯体,但尽管如此,身体最健壮的人不一定就是杰出的思想家。
3、他属于文学巨人那一类人,他们都孤独一人,在最可怕的逆境中写的文章也和作家协会所有的作家总数写的一样多。他在肮脏的乡下客栈里伏案疾书。他在冰冷孤独的乡下客房里创作出了无以数计的六韵步诗歌。他的稿纸布满了他在格林威治寄宿的屋子的破地板。他把墨水飞溅到普鲁士王家住宅的地毯上,还用了大量印有巴士底狱监狱长名字的私人信笺。当他还在玩滚铁环和做弹球游戏时,尼农-德-兰克罗曾送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零用钱,让他“买一些书”,八十年后在同一个巴黎,我们听见他说要买一本大页纸和散装咖啡,以便在无法逃脱的死亡长眠来到之前再写完一部书。
4、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6、(天津高考)“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7、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
8、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
9、点击这里:(语文)2020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
10、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伏尔泰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得益于其鲜明的思想主张,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1、教师补充:伏尔泰虽然历经坎坷,但他自始至终都忠于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仰。他的这种为求真理,不怕迫害的大无畏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2、HistoryofCharlesXII,KingofSweden
1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文明,人类应该像尊重自然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尊重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
14、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15、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他很有名的一句话:“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一说认为伏尔泰并没有说这句话,而是EvelynBeatriceHall于1906年出版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中表达伏尔泰主张时所记下的)
16、 关于他撰写的悲剧、故事、诗歌、哲学以及物理论文,都无需在本书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评论。他的十四行诗并不比同时期的几十个诗人写得好。作为历史学家,他的资料并不可靠,而且乏味得很,他在科学领域的探险也只能达到我们在星期日的报纸上看到的那种水平。 但他是愚蠢、狭隘、固执和残忍的敌人,由于勇敢而坚强,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四年的大战之前。 伏尔泰生活的年代是个走极端的时期,一方面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腐败过时的宗教、社会和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一大批积极但又过分热忱的青年男女,他们想搞个太平盛世,但完全没有实际基础,只不过是一片好心罢了。他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公证员的儿子,体弱多病,诙谐的命运把他扔进了鲨鱼和蝌蚪的大旋涡里,要么溺死,要么游出来。他愿意游出来冲到岸上。他长期同逆境作斗争的方法常常令人怀疑。他乞求、谄媚、充当小丑的角色。但这是在他没有版税和成为文学巨人之前的所做所为。让这个从来也不为混饭吃而粗制滥造作品的作者扔出第一块石头吧! 这并不是说,伏尔泰为了几块多余的砖块发愁。在他漫长而繁忙的一生中,他献身于与愚蠢的斗争,经历了无数次挫败,因此不在乎被当众打一顿或是挨了人家扔来的香蕉皮这类小事。但他是一个不屈不挠、充满了希望的乐天派。如果他今天在陛下的监狱里消磨了时光,说不定明天就会在驱逐他的同一个宫庭里得到一个名声显赫的职位。如果说他的一生都被迫去听那些愤怒的乡村牧师骂他是基督教的敌人,有谁知道在塞满了情书的碗橱的某个角落里,说不定扔着教皇赠送给他的一枚漂亮的勋章,以证明他既能遭到教会的非难,也能受到教会的赞许。 这是不足为奇的。 他尽情地领略人间的快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奇怪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伏尔泰在血统上属于中间阶层。他的父亲,由于缺少一个得体的名称,可以称为开私立信托公司的那类人。他给许多富豪贵族的心腹打杂,兼管他们的法律和财务利益,因此年轻的亚鲁艾(因为这是他家的姓)习惯于接触比自己的家庭境遇稍为好点的阶层,这在后来的生活中给予了他压倒大多数文学对手的有利条件,他的母亲是一个叫德-奥玛尔德小姐的人。她是个穷姑娘,没给丈夫带来一分钱的嫁妆。但是她的姓前有一个小小的“德”字,所有法国中产阶级(和一般欧洲人,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美国人)对此都肃然起敬,她丈夫觉得获得这样的奖赏是相当幸运了。她的儿子也沉浸在被封为贵族的祖辈给他带来的荣耀里,他一开始写作就把带有平民色彩的弗朗西斯-玛丽-德亚鲁艾改为更具有贵族特色的弗朗西斯-玛丽-伏尔泰,但是他如何更改、在什么地方更改了自己的姓氏,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伏尔泰非常喜欢姐姐,她在母亲去世后一直照料他。他哥哥是詹森教派的忠实牧师,非常热情和正直,但伏尔泰讨厌他,这是他尽量不在父亲名下生活的一个原因。 父亲亚鲁艾不是傻瓜,他很快就发现小儿子是一个不逞之徒。为此他把儿子送到耶稣会,希望他成为一个精通拉丁文六步韵诗和斯巴达式的严于律己的人。虔诚的神父们尽最大的努力开导他,给这个下肢细长的学生进行已经消亡和正在使用的语言的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但是他们感到不可能根除这孩子的某种“古怪”才能,这从一开始就使他有别于其他的学生。 伏尔泰十六岁的时候,教士们都很乐意让他离开耶稣会。为了赢得父亲的欢心,年轻的弗朗西斯开始学习法律。不幸的是,一个人不可能整天闭目塞听地读书。晚上有许多困散的时间。为了消磨时光,伏尔泰不是为地方报纸撰写一些滑稽风趣的小故事,就是在附近的咖啡店给他亲密的朋友们朗读他的文学新作。两个世纪以前过这种生活一般是被认为要下地狱的。父亲亚鲁艾充分意识到儿子所冒的危险。他求助于一个颇有影响的朋友,为弗朗西斯在海牙的法国使馆里谋得一个秘书职位。荷兰的首都,当时和现在一样,单调得出奇。由于没有事情好做,伏尔泰就开始和一个不特别漂亮的女孩谈恋爱了。女孩的母亲是一个社交界的记者,一个令人生畏的女人。这位夫人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更有前途的d徒,就赶忙找到法国大使,请求他在整个城市还不知道这件丑闻的时候赶走这个危险的罗密欧。大使自己已经是自身艰保了,不想再找麻烦。他把自己的秘书匆匆忙忙地撵上去巴黎的下一辆公共马车,弗朗西斯丢掉了工作,再次处于父亲的支配之中, 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亚鲁艾想了一个权宜之计,这种方法常常被有朋友在法庭工作的法国人采用。他要求并得到一封“盖有国王封印的信”,把信放到儿子面前,让他要么到强制空闲的监狱去,要么写一份到法律学校勤奋用功的申请书。儿子说他选择后一种出路,并保证做勤奋和用功的模范。他信守诺言,投入自由创作小册子的幸福生活,这方面的勤奋使整个镇子都议论纷纷。这当然不符合父亲的口味,于是他决定运用做父亲的权利把儿子从塞纳河的寻欢作乐的场所赶走,让他到乡下的一位朋友家里住一年。
17、伏尔是启蒙运动先驱,材料说明伏尔泰借助孔子的思想来批判教会的虚伪和封建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伏尔泰是借助孔子思想批判主专制,不是推广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批判等级制度,不是宣场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伏尔泰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信息,且伏尔泰反对暴力革命,故C项错误。
18、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19、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20、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21、右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22、教师出示伏尔泰照片,提问: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谁能来说说你对伏尔泰的了解呢?
23、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24、①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5、对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的辨析
26、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27、居内贡是“老实人”的恋人。在战祸中,居内贡全家被杀,自己被侮辱,被剖腹,后又被当作奴隶,辗转改卖,最后由一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为一个相貌奇丑的洗衣妇。
28、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分享并愿意和您的朋友一起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9、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30、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上。
31、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32、教师播放《启蒙运动》的纪录片,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讨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欧洲贵族都争相与他结识。如果让你评价伏尔泰,你将如何评价他呢?
33、难怪那些被谴责为教堂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男男女女们,在抗争西方世界的精神专制桎梏时,从圣经上撕下一页来,并采用了一种相当奇特的宣传方法。
34、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35、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36、(5)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37、(1)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8、(4)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39、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於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来不及完成。
40、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41、皇家断头台给这块土地撒下了一道阴影。一六四九年一月三十日是所有身居要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发生在死去的查理王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任何胆敢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人的身上。至于国教,当然官方教堂要享受某种权力和优厚的待遇,但是喜欢在别的地方做礼拜的人也可以平安度日,与法国相比,宗教神职人员对国家事务的直接影响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承认是无神论者的人和一些令人讨厌的不信奉国教的人,偶尔可能得到赏光到监狱里逛一逛,不过对于路易十五的臣民来说,英国一般的生活状况还是完美的。 一七二九年,伏尔泰回到法国,虽然得到了允许生活在巴黎,但是他很少利用这种特权。他象一只战战兢兢的动物,乐意从朋友们手里接过一块白糖,却又总是十分警觉,稍微有一点危险的迹象就会逃之夭夭。他努力地工作。他写了大量作品,根本不管时间和事实,自己选定题目,从利马和秘鲁讲到俄国和莫斯科,写了一系列知识渊博、通俗易懂的历史剧、悲剧和喜剧。四十岁时,他已经是当时独步一时的文学家了。 另一件事,使伏尔泰接触到了一种不同的文明。 在遥远的普鲁士,善良的弗雷德里克国王在土里土气的院子里被一帮土包子簇拥着,大声地打着呵欠,想能找到几个能使他快活的人作伴。他非常羡慕伏尔泰,多年来一直想把伏尔泰请到柏林来。但是对于一七五零年的法国人来说,这样的移居就等于迁到荒无人烟的维吉尼亚,弗雷德里克一再提高给他的款项,伏尔泰这才接受了邀请。 他来到柏林,矛盾也就开始了。普鲁士国王和这个法国剧作家都是不可救药的个人主义者,不可能毫无怨恨地在同一个屋顶下和睦相处。经过两年的龙争虎斗,一场无关紧要的争吵就把伏尔泰赶回了他乐意称为“文明”的地方。 不过伏尔泰汲取了一个有益的教训。也许他是对的,普鲁士国王写的法国诗歌的确很糟糕。但是国王陛下对宗教自由的态度是无可指责的,这就是他比欧洲任何君主更值得一提的地方。 差不多六十岁的时候,伏尔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没有心情去接受严酷的判决,而法国的法庭正是靠这种判决来维护其秩序的,不允许有什么严厉的反抗词句。上帝在创世纪的第六天赋予了他的最伟大的产品以神圣的智慧之光,而人类却不愿意利用它,这使伏尔泰一生都为之恼火。他(伏尔泰)痛恨各种形式、各种样子的愚蠢。他把大部分愤恨都发泄在那些“邪恶的敌人”身上,象古罗马的政治家一样,总是威胁要摧毁它。这个“邪恶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大家”。他们只要有吃有喝,有地方休息就拒绝思考。 从孩提时代,伏尔泰就感到自己是被一架巨大的机器驱赶着,这架机器似乎是通过一种完全没有生气的力量,把残酷和固执联在了一起。摧毁或至少打翻这个东西成了他老年的遐想。法国政府并没有亏待这个特殊的魔鬼,在这个世界上制造了一大堆法律上的丑闻,着实帮了伏尔泰的大忙。
42、培训报班:苏州中公老师:suzhouoffcn888
4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态度:二者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利等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借用宗教题材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揭示人性和肯定人的价值,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只是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未完全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二者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44、伏尔泰(1694—1778年),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45、②人文主义思潮的宣扬,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制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大潮。
46、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47、通过阅读史料,明确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提高获取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
48、(1)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积极宣传反宗教神学、反封建专制的主张,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旗帜。
49、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50、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51、(1)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52、独家丨陈飞:如何理性科学看待亚洲象北迁的中国样本?
53、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1694—1778),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54、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55、洛克 英国人 是对社会契约论的补充,宣扬人人平等,没有人有权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主张政权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不支持可以推翻。社会背景 英国内战 这样的经验主义 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56、 这时大家的愤怒已经平息了,就没有处死他家里的人。卡拉斯的遗孀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允许她隐居起来,在忠心耿耿的佣人陪伴下,忍饥挨饿地度日。孩子们全都送到修道院去了,只有最小的孩子在哥哥自杀的时候正在尼姆读书,他很明智地跑到了日内瓦。 这个案子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伏尔泰居住在费内的城堡里(城堡建得离瑞士的边界很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听到了这个案件,但一开始他拒绝穷源究委。他一直与瑞士的加尔文主义的牧师们不和,他们也把矗立在他们自己城里的那个小小的私人戏院视为明目张胆地挑衅,是恶魔的建筑。因此,伏尔泰在目空一切的心境下写道,这个所谓的新教殉难者并不能激起他的任何热情,因为如果天主教不好的话,那么胡格诺教徒一意孤行,拒绝了他的戏剧,就更坏!另外,在他看来(也就是其他许多人看来),那十二个法官似乎很得人尊敬,要说他们无缘无故就把一个无辜的人判处死刑,简直是不可能。 费内的这个圣人很好客,来者不拒,几天后从马赛来了一个商人,他在审判期间正好在土鲁斯。他向伏尔泰提供了一些第一手的资料。伏尔泰终于开始明白了已经犯下的这种罪行的可怕之处,从那儿以后,他就再也放不下这个问题了。 勇气有许多种,但一等功勋应该留给那些举世无双的人们的,他们单枪匹马,敢于面对整个社会,在最高法庭进行了宣判,而且整个社会都认为审判是合法和公正的时候,敢于大声疾呼正义。 伏尔泰清楚地知道,如果他敢于控告土鲁斯法庭合法但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大风暴就会降临,他象一个职业律师那样,精心准备自己的诉讼。他访问了卡拉斯家跑到瑞士的孩子。他给每个可能知道内情的人写信。他还雇用了辩护人来检查和修改他的结论,以免自己由于满腔怒火和义愤而丧失了理智。等他自己的根据有了把握,他就开始了这场战斗。 首先,伏尔泰推动每一个在法国有影响的人(他认识大部分人)给国务大臣写信,要求修正卡拉斯案件。然后他开始寻找卡拉斯的遗孀,找到她以后,又慷慨解囊把她带到巴黎,雇用了一个最有名的律师照看她。这个女人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了。她呆呆地祈祷要在她死之前把女儿们从修道院里领出来。除此之外,她再没有任何希望。 然后,伏尔泰又和卡拉斯的信奉天主教的儿子取得了联系,帮助他逃出学校,到日内瓦找他。最后,他把所有的事实以题为《关于卡拉斯家庭的最原始材料》的小册子出版了,这个小册于由悲剧的幸存者们的书信组成,一点也没有涉及伏尔泰自己。 后来,在修改这个案件过程中,伏尔泰还是审慎地躲在幕后,但是他成功地策划了这场宣传战,不久卡拉斯家的诉讼就成为欧洲所有国家所有家庭关心的事情,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英格兰国王和俄国的沙皇)都为帮助被告而捐款。 最后伏尔泰打了一生中最艰苦的一仗,并取得了胜利。
57、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原名: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作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58、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