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5句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
1、见“ 倥偬 ”:匆忙紧张:戎马~。偬(zǒng)。
2、(古镇往事)源潭——中原腹地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赵毅云』
3、民国西乡人薛祥绥编撰的县志里,赘述了几句,大意是说,杨文启本为明朝将校,却降清,为异族驱使,应该罢停官祭,是否应列入乡贤,享受“乡祀”,也应该重新严加考核。而因为其祖籍辽东沈阳(奉天),不应该将其视为本地人士,应归入“流寓”,也就是由异地流入本地定居者。这是要将这位杨大人和之前同为杨姓的两位“乡贤”区分开来:
4、公孙瓒此时犯下第一个错误:轻敌。骑兵部队应该用于收割战场使用,用于从侧翼袭击对方防备薄弱之处时使用或者两边步兵厮杀胶着时,打破僵局时使用。而公孙瓒,却用所有骑兵去对付袁绍这边派来打头阵的小股部队。
5、 红军长征后,王义勋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湘鄂赣军区重组红16师,全师六七百人,辖3个营和一个侦察大队,王义勋任侦察大队政委。侦察大队有两个手枪排,一个步枪排,共100多人,战斗力很强。有一次红16师行军途中,被敌军伏击,侦察大队是全师的先锋,立即拉开队形向敌军反击,与兄弟连一起,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歼敌100多人,突出了敌人的伏击圈。
6、△“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曹操集》,岳麓书社出版
7、(声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8、莫负春光读好书,24家出版社为你推荐的春季书单我们活在世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痛苦?
9、出处:清·龚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偬拮据,朝野骚然之世,闻其逸事而慕之,览其片楮而芳香悱恻。”译文:使倥惚你经济拮据,朝野骚动的时代,听说他的逸事而羡慕的,看那片纸传而芳香徐悱悲伤。
10、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鞠躬尽瘁,人臣奉职之猷,酬德褒庸,朝庭劝忠之典。盖靖恭既昭,其大则哀荣,必厚其厥终。尔原任四川川北总兵署都督佥事三等阿达哈哈番杨文启(案:阿达哈哈番满州语,乾隆时奏改为轻车都尉),久历行间,首先皈命,膺疆场之重寄,奋戎马以前驱,克靖寇氛,版图赖以宁谧,兼资弹压民社,倚为干城。讵意积劳遽成永逝,死绥之义,无忝酬劳之典,宜颁特沛愍纶,并加宠秩。兹加赠尔为荣禄大夫署都督同知。于戏!位崇百执,弘敷紫诰之华,宠渥九泉,作黄垆之荣,幽灵不昧,钜典式承。祭文云:维康熙四年七月初十日,皇帝遣本布政使司堂上官分守关南道左参议曹叶卜谕祭故署都督佥事管四川川北总兵官事杨文启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䘏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杨文启性行端良,才能称职,克襄王事,厥有勤劳。方冀遐龄,忽焉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享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其歆此。
11、此战对双方都没有做成重大损失,公孙瓒有能力在次年发动龙凑之战、三万人参与巨马水之战等。但袁绍于此战中成功停止了公孙瓒的南侵,大大挫折了其锐气。在南进形势僵持不下之下,公孙瓒急於另图出路,引发了后期杀害极有名声的刘虞而失去人心。形势由本来名正言顺讨伐有「十大罪状」之名的袁绍变成谋害在朝廷位列三公至乎令外族臣服的刘虞的罪人,顿成众矢之的,被袁绍反过来利用刘虞的儿子刘和打著正义旗号联合乌桓及刘虞旧部围攻公孙瓒。公孙瓒在元气大伤下最终覆亡。
12、投稿邮箱:xwzx@sxcc.com.cn
13、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14、清冯桂芬《重建张忠敏公祠记》:“公抚吴凡六年……乃於戎马倥偬之隙讲求水利。”
15、出处: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16、可以想见,杨文启的墓地要配得上这样高规格的祭拜,得要有怎样的宏大规模,联想到其墓地上遍布大规模的石刻造像,就不难理解了。
17、正音:倥偬;不能读作“kōnɡcōnɡ”。
18、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19、清冯桂芬《重建张忠敏公祠记》:“公抚吴凡六年……乃於戎马倥偬之隙讲求水利。”(2)
20、出处:袁鹰《悲欢》:“对于几十年戎马生涯的老战士……还不什么比这更使人豪情奔放、热血沸腾的呢?”
21、杨文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膺疆场之重寄,奋戎马以前驱,克靖寇氛,版图赖以宁谧,兼资弹压民社,倚为干城”,就是说,杨文启肩负重任,驰骋疆场,平定叛乱,弹压反抗民众,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朝廷仰仗的干将。
22、杨文启,祖籍辽东沈阳,生性仁严忠勇,担任汉中副总兵后,居于西乡。因屡立奇功,官至川北镇总兵官署都督佥事,骠骑将军,诰赠“荣禄大夫四川川北总兵署都督同知”。诰赠的官衔,自然比实际职务高。反正人已经不在世了,给封个拔高了的官衔,以示皇恩浩荡,更是对活着的人的激励、安慰。也因此,杨文启一个儿子杨绪爵官荫户部郎中。(另一个儿子杨绍爵早逝)而康熙皇帝的诏书被杨文启的后人奉为圭臬:其三世孙杨功用将诏书刊载于木匾之上;道光十二年,其四世孙杨兆林等,又将诏书刻写于石碑之上,立于墓前,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通石碑。
23、公孙瓒紧接着犯下第二个错误:骑兵轻易发起冲锋。他以为麴义手下的这些精锐战士会如农民军一般,看到冲锋过来的骑兵就四散奔逃。所以他没有让小股部队先去试探对方底细,或者仅在外围骑射骚扰打击对方士气。反而率先发起了冲击。在东汉末年,还没有装配双边马镫,即使当时闻名天下的幽州突骑,也是轻骑兵。因为人没办法坐在马上仅凭大腿夹紧马肚子就能熟练地挥舞兵器。所以骑兵突击,都是靠马匹的重量一起撞上去,撞飞敌军。
24、高建国,霍州煤电退休职工,现年92岁,72年d龄。他曾戎马倥偬,历经枪林弹雨,多次立功受奖。
25、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26、宦官之祸起于汉桓帝之时,至于少帝,已数十年矣,袁绍一举诛之,结束宦官专(百度)政局面,然而杀戮着实过重。
27、战争年代,无数像高建国一样的d员,用行动诠释了共产d员的担当。今天的我们必将铭记那些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筑牢信仰的基石,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28、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保国家。”
29、汉文帝时,"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昂。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威侯赤为内使,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史记•孝文本纪》)可以看出,此时汉军的骑兵在单场战役中的参战规模和所占兵力比例明显增大,已经不再仅仅担任辅助作用了。
30、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正在修筑宝鸡至天水铁路的高建国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全体成员迅速集合待命,备战入朝。
31、这场恶战中,高建国所在的部队于3月上旬抵达平壤地区宿营,强渡临津江,对联合国军进行穿插攻击,攻至汉城(首尔)北郊。战斗中,高建国左手被子弹打穿,受伤回国治疗。
32、(都督签事)官名。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一人,又称佥都督,从三品。吴元年(1367)升从二品。洪武十二年(1379)再升正二品。十三年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置,恩功寄禄,无定员。凡有公、侯、伯爵者,可与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分任掌印、佥书以掌府事。或任总兵,副总兵镇守,或挂印出征。(以上来自网络)
33、询问过往当地杨姓年长者,皆言这位杨公就是赫赫有名的“黑虎”杨大人,他死后就葬在北环路,今天的“北环小区”那里。墓地规模不小,记忆中,墓葬被毁后,石羊、石马、石人、石碑散得到处都是,有些都弄去做了堰渠的盖子,垫了路基什么的了。
34、对五十年前唐河二中文艺宣传队的回忆『源潭天空•孙新民』
35、当曹操亲率数千战士毅然同董卓的精骑决战时,他显然已志在天下。这个天下,本是东汉豪右士族的天下。根基浮浅的曹操,他初仕济南便毅然除残去秽,触忤豪强;他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一举歼灭曾讥他为“赘阉遗丑”的大官僚贵族首脑袁绍,进而战伐攻取,差不多据有了当时的整个北中国;他胸有成竹,几乎是按部就班地从“奉天子以令不臣”直至受九锡、称魏公,建安二十一年在邺进爵魏王,成为汉家天下有实无名的天子;他每战必亲冒矢石,身先士卒,抚爱将士;他抑兼并,兴屯垦,肃刑法,明赏罚,修文学,励风俗,求贤能,都深刻透露着那种一无所有、对世界热眼旁观的负志少年的愤愤不平,并进而迸发出的翻覆天地、拨弄乾坤的强烈复仇欲与强大无比的能量。唯其一无所有,故而有意气,有那种“大丈夫当如是”和“彼可取而代也”的率真与慷慨;又以其一无所有,故而有惆怅,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空虚与向往。
36、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37、在南北转战中,高建国受到血与火的洗礼,迅速成长。他视死如归,奋勇杀敌,1948年,高建国面向d旗许下铮铮誓言,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d员。
38、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偬之际,遂未奉闻也。”
39、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40、(荣禄大夫)明代为从一品初授之阶,清代从一品。对应的官职有: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如果连正一品都算上的话,还有太师、太傅、太保和大学士这些职位。
41、1926年,陈赓决定向王根英同志告白。他端正地写了一行字:"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谁知王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转身把纸条贴在墙上。陈赓一看,马上写好第二张纸条递过去,但同样被贴到了墙上。别人跟陈赓开玩笑:"她这样处理情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陈赓说"我看不是反对。她恐怕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向她求婚呢!"之后不久两人便开始恋爱,直至结为伉俪。
42、②戎马倥偬出自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43、清·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44、戎马一生出自:《资治通鉴·后唐纪·庄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