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2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论据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论据

1、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放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3、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4、(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5、  条理清晰:简单的说就是每个段落表达的观点要明确,结构一定要清晰。

6、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7、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8、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论据)。

9、   立志是事业的基础。«后汉书»中提到:“有志者,事竟成。”生而为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在人间广为流传。陈胜出生贫穷,在农村当雇工。当时,他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他说:“我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的伙伴们都笑话他,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陈胜只能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成为了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之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陈胜的成功就告诉了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立志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只有立下一个志向,才会在事业上拼尽全力,让它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这就会推动人们事业的发展。

10、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11、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1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13、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4、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1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6、  如何才能在标题就体现出你的中心思想呢?有的人看到一篇材料心想:这么简单不就是说教育吗?我的标题就是论教育。我就想问问大家,教育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能在1个小时的时间把这问题说清楚的,你认为你们能吗?考官一看你这标题太大,肯定写不出什么东西的,低分!所以我们的标题一定不要“假大空”。举个例子,我们的标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话题+观点,主体+对策。比如说“扬教育创新之帆,起素质教育之航”、“改变教育现状要勇于突破”。

17、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

18、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每年不论中小幼都是只考2道题,非常稳定。但是正因为它非常稳定,我们才不能掉以轻心,这种白送分的题一定要抓住。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学说,当代我们说的逻辑实际上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所以在语言上和理解思维方面大家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但是我们这里不要求大家把逻辑学都吃透,只要掌握几个高频考点就行。

19、适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广泛采纳意见的重要性等话题:

20、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教导青年要奋斗,要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用奋斗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青春。据此可以立意为:青春要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1、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

22、  第二种主体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针对具体的人、事、物的材料作文。它的步骤主要有抓主体——找做法——结果——立意。

23、  标题注意事项:居中;副标题:符合考试规范;

24、适用于奉献、为了理想奋斗、不忘初心、为人民付出、大公无私等话题: 

25、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6、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27、句子文中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28、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29、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30、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31、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2、如何才能在标题就体现出你的中心思想呢?有的人看到一篇材料心想:这么简单不就是说教育吗?我的标题就是论教育。我就想问问大家,教育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能在1个小时的时间把这问题说清楚的,你认为你们能吗?考官一看你这标题太大,肯定写不出什么东西的,低分!所以我们的标题一定不要“假大空”。举个例子,我们的标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话题+观点,主体+对策。比如说“扬教育创新之帆,起素质教育之航”、“改变教育现状要勇于突破”。

33、设问式开头法方法:设置疑问反问+提出论点;设问的开头方式可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勾起他阅卷的兴趣。简单的给大家列举两个句式:

34、分析具体:常常要求我们使用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等论证方式。

35、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36、(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7、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由于不能亲自到户外测量,依据的是气象局的报告,所以在记录上注上局报二字。他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这不仅是他探索我国气象规律的第一手素材,还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38、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39、品牌作为餐饮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海底捞以其极致的服务体验闻名全国,而极致的服务体验背后,折射其深度的管理智慧。食材质量是优秀餐饮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是优秀餐饮企业脱颖而出的催化剂。海底捞食材成本收入比2017年达40%,象征管理能力的员工成本收入比达30%,良好的食材质量基础+优秀的管理能力赋予海底捞极致的服务体验,构建其品牌护城河。

40、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狄德罗

41、江湖上有一句话: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有百丽的身影!在电子商务不盛行的年代,百丽凭借庞大的门面、店铺占据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地位。

42、  首先是标题的要求:准确,有的人文采好想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这样没错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想要吸引人的眼球而忽略了准确性。简洁,一般情况我们要求标题的字数不超过20字。传神,最高境界了,如果你的文学功底非常好你可以试试,一般我们只要求大家做好前两个要求就可以了。

43、从复制走向自主创新必然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不走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的企业只会慢慢地死去,这对国家而言亦如是。

44、惩病克寿,矜壮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45、  引用法:如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广告词(多让学生练习,)

46、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d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47、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48、以事引论,发人深省。写时先简要地叙述事情,然后从这事情出发,自然地、恰当地联系有关情况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9、命题趋势: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难点)

5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51、阅读题常见题目:内容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标题、段落作用、句子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词语含义、句子含义、表现手法。

52、   所以人应学会知足,懂得知足,这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5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54、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55、  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56、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57、根据之前我们对分论点的讲解,大家应该能够很清晰的知道这部分主要用来阐述分论点,段落可以根据你所找到的论据具体安排。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布局,也可以是并列式的布局,还可以是分论点间没有逻辑关系的布局方式。

58、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中)

59、   志存高远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毅力。在实现志向,达到目标的长途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阻碍。如同一条路,就算再平滑,我们也难免会与它有些摩擦,难免会碰到一些绊脚石。没有坚定的毅力,遇到困难就退缩,是成不了大器的,别说实现远大的志向了。我们怀着远大抱负,不拼尽全力去实现,那么,那个抱负也只是成了一个虚设罢了。

60、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61、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6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3、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中)

64、张富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退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他把老百姓对d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为d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

65、  基本句式有:概括材料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式。

6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67、“剥竹笋”。就是围绕中心论点,抓住实质,多方面地逐层深入地分析说理,使论点有越来越深刻的论证内容。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就是采用这种手法写的。这篇文章首先提出“有业的必要性”,再提出要敬业,最后提出要乐业。有业是根本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有了业还不够,要想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唯一的秘诀是敬业。乐业是最高境界,能从奋斗中寻得乐趣。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有越来越大的折服人的逻辑力量。它们有力地鼓舞着读者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剥竹笋”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根带壳笋,只有准层去壳,才能壳尽笋蕊出。这一手法的根本要求是分析的内容能“逐层深人”,如果只有形式上的逐层排列,体现不出“逐层深入”的特点,那就收不到“剥竹笋”的特殊效果。

68、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69、  根据之前我们对分论点的讲解,大家应该能够很清晰的知道这部分主要用来阐述分论点,段落可以根据你所找到的论据具体安排。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布局,也可以是并列式的布局,还可以是分论点间没有逻辑关系的布局方式。

70、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71、 袁隆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鲁迅先生曾赞美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新路。袁隆平、屠呦呦、马云、李书福……一连串熟悉的名字,串起一个个独树一帜的创新故事。改革创新,事在人为,关键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