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0句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1、我们的生命正是由一个一个找不到的、相对的“现在组成”,最长时间的“现在”就是“我现在还活着”不抛弃,不放弃!活着就是要好好珍惜现在!
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3、200位一线授课老师 耗时60天 500+小时(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4、英语教研组组长兰群首先带领老师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及经典教育理念进行回顾,并通过名句“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胡翔副校长带领大家认真研读了《每日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一问都触及灵魂,发人深省。
5、张贯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最能够体现出来陶行知对教育的深情,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身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6、责任心是金,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事业心、慈悲心、怜悯心、同情心、进取心、雄心、恒心、孝心、关心、善心等等“群心”相比,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心,其它的“心”即使弱一点,有了责任心,会弥补人很多的弱点。
7、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8、 翻译: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9、身体不属于你,只有生命之神属于你,是别人抢不了、带不走的真正的财富。生命不等于身体,身体这种原子与大自然的物质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10、“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12、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说:“如今我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太TM难了!”
13、“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14、世界的文明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从不宽容到宽容发展的历史,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宽容在不断发展进步。
15、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6、 出处:《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的“办公室”里。
17、养成教育是管一辈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18、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19、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0、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宋〕朱熹
21、生活如同一杯酒。同样一杯酒,你哭着去喝,你会觉得很苦;你笑着去喝,你就会觉得很甜。这就是体验。
22、陶行知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学习刻苦,在校成绩非常优异。23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随后赴美留学,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归国后,陶行知致力于宣传新式教育,并针对中国落后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极力倡导平民教育。他曾说:“中国以农立国,人民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就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只有农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中国的整体水平才会有发展。”为此,陶行知还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与各种名誉,甚至是自身的前途特意到乡下去实践。
23、出自陶行知先43岁时在《生活教育》上发表的《行知行》一文,他认为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4、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2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26、他在王阳明语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解读,让你每天都有新收获。
2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2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