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3句王阳明经典名句霸气心学
王阳明经典名句霸气心学
1、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3、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4、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5、2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6、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7、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8、(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9、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0、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1、人在社会上应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良知之人善意可做,恶意不能做,这就是有良知良心之人。站在伦理道德立场上,论没有良知之人,就是指没有良心之人。(王阳明经典名句霸气心学)。
12、11)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自己从来就没说过谎,这是自欺欺人。
13、“傲”与“谦”相反,人一旦“傲”起来,就不屑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就会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他人之上。所以,王阳明告诫世人:“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14、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5、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16、9) 获得幸福的方法是,不要和外物对立,外物和心是一体。
17、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夜雨山翁家偶书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18、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9、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20、王阳明说:“只要已经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不只记住,连理解也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
21、18)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是男人不行。
22、王阳明将“心学”精华凝成这4句话28个字。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是,当我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就会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23、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24、僧屋烟霏外,山深绝世哗。茶分龙井水,饭带石田砂。
25、《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26、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27、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28、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29、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0、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3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33、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34、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35、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明白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及该行为给自己及社会带来的好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的益处。
36、5)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却没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
37、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38、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39、善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扩充它;恶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遏制它。知道、扩充、遏制,就是志向,是上天赋予的聪察明觉的能力!圣人只拥有这一点,而求学的人也只应该存养这一点。
40、释义:真正明理的人,都会用行动表现出来,只是嘴上说明白,而没有实行,跟不知没有什么区别。
41、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42、千百年来,只要凭卖力气,流汗水换饭吃,任何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
43、8:Lifeissobeautiful.....
44、3)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4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4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47、全球冀商网是冀商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专注于为全球新冀商提供投资创业服务的信息资讯平台!面临新时代商业生态的变化,新兴企业层出不穷,全球冀商网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中国主要矛盾的解决贡献价值!助推大众创业,建设企业投资创业服务平台!全球冀商网以采访和信息发布为入口,在商圈内传播商业信息,让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互动合作!促进全球冀商的投资与创业!
48、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49、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0、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51、夜宿无相寺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52、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53、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54、释义:一切道理都源于人心,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所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55、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56、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5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58、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59、读书的目的在于发现我们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一句话。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
60、阐析: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任为自己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没有付诸行动呢?对此,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没有体悟到付诸行动所带来的益处。
61、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62、阐析:无论圣人还是愚夫,良知良能人人皆有。所不同的是,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人人皆可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