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2句刘基故里


刘基故里

1、答案是肯定的。刘基曾写过一首《采莲歌》,云:“采得红莲爱白莲,双桡快转怕人先。争知要紧翻成慢,菱叶中间绊却船。”刘基还写过一首《隔浦莲》,云:“朱帘不捲昼雨,弱柳愁千缕。事与孤鸿去,空相忆,同谁语。云水迷翠羽,人何许,玉佩沉湘浦。悄凝伫,春风到处,白蘋香满洲渚。泪篁自老老,目尽野田平楚。未用天涯怅间阻,回顾,斜阳犹在高树。”

2、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对于刘基其人,历史上评价甚高。在帝王心中,他是“联之子房”。朱元璋赞他:“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武宗称其:“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在史书记载中,他是雄才大略,一代宗师。《明史》云:“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在百姓眼里,他堪称传奇,既能经天纬天,又懂阴阳八卦,是个先知先觉的神般的存在。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3、传说武阳村原名“五羊村”,因刘基五世祖、南宋处州人刘集的一个梦得名,传说刘集一夜梦见五只山羊在南山觅食,因道家视羊为“落地之龙”,故思此梦为“大吉之兆”。梦见五羊后,次日刘集便上山寻找,果真在山谷寻得五羊。于是就地选址,筑宅而居,定名为“五羊”。从此,“五羊之地”发展成村,后人谐音改为武阳村。

4、刘基故里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

5、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因其论御史失职之罪,被台臣所阻,他两次上奏弹劾,后弃官还乡。(刘基故里)。

6、转折在元至正十九年。是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因为在故乡的声望,便以钱财征召刘伯温以及另外三个当地著名知识分子—叶琛、宋濂、章溢。 知识分子一向是淡泊以明志,自然是不愿出山。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4人才一起被送到应天(今南京)去见朱元璋。(刘基故里)。

7、让游客畅通进入景区,再想办法留他们住几天。这种快旅慢游的配套服务体系,对文成推进全域旅游化和旅游主业化不可或缺。

8、刘基此番辞官,一隐就是八年,直至朱元璋隆重请他出山。刘基自投奔朱元璋后,上书陈述时务十八册,主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国大计,辅助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江山。开始,他倍受宠信,上言进谏,劝君买善,严明法纪,不徇私情,劳苦功高,位列伯爵。但朝廷毕竟是一个大泥潭,他是一朵亭亭净植的莲,不甘做随波逐流的浮萍,后遭权臣胡惟庸所陷,病隐武阳,于农历1375年4月16日,含恨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五岁。

9、我则认为,《郁离子》分明就是“莲人说荷”,是古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状态的诘问。如《樵渔子对》中云:“日高而起,日入而卧,目不接市肆之尘,耳不受长官之骂。”这近乎道的隐者生活,不是心在莲台,一般人是难以体悟的。又如《卖柑者言》讽刺贪恶官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不是“莲心”,焉出“莲言”。

10、沿乐清互通行驶620米,过乐清互通约60米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11、此时,正值清晨,鸟儿啁啾,薄雾散去,山含情水含笑风如笛。露珠儿纯真得象儿童的眼,卧在莲叶上顽皮地打着滚。屏息来嗅,那是久违的清香,泌人心脾,似乎是来自莲叶的经脉,仿佛又来自荷花的丹蕊。望着眼前的一片黛碧、万簇摇红,顶上的一片湛蓝、一轮旭日,我遂想象着——这里的天,是被莲叶染青的,触目惊心的蓝,似乎只要经过一丝风,就会落下一阵蓝色的雨来。这里的初阳,是被荷花映红的,触目惊心的红,似乎只要惊飞一只蜻蜓,就会化作漫天的绯霞。

12、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已中进士的刘伯温正式踏入仕途,到江西瑞州路的高安县任县丞。所谓县丞,就是县令的属官,官阶还不够“七品芝麻官”,属于正八品,略相当于今日之副县长。

13、多年以前,我曾来过武阳。那时的武阳,风寒茅舍低,老屋残墙斜。陌上花开,田间苗青,牧童牵牛,农人锄禾,时光漫漶得犹如远古的岁月,日子苦涩恰似未熟的青柚。这些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借助刘基之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把村庄彻彻底底地整治打造了一番,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诸多古色古香的民宿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整个村庄似乎在瞬间便回到了早已远去的明朝。

14、据村人介绍,过去施茶亭东侧梢间设有神龛供祭祀,西侧次间设厨房、小戏台。逢集市时,有木偶戏在此演出。茶亭左右厢房为两间,厢房下设马厩,是为过往行人提供投宿的地方。古道从过廊内经过,出入口为石拱门,一侧廊有靠背式座位,作为行人休憩之用。如今廊内尚存碑刻两块,一为《重修武阳施茶亭记》,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碑为青石质地;一为《武阳堂碑》,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碑为花岗岩质地。

15、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他们居住,宠信备至。 接下来就是刘伯温的谋士岁月,也是被神化的岁月。他在明朝建立中到底应占有多少功绩,世人一直争论不休。朱元璋称帝后,有一次在给刘基的诏书中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这些功绩,看来是朱元璋也认定的。

16、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距今1200多年,历史上曾有二十几位高僧住持道场,弘扬佛法,但世事兴衰无常,由于多种原因,到上世纪末,安福寺仅剩半厅四方木殿以及几块残旧的石碑。安福寺是按唐代寺院的样式来重建的,它的结构中轴对称、端庄大气,中路建筑依次为山门、灵山圣殿和藏经楼。

17、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

18、3)沿马屿隧道行驶420米,直行进入S330

19、周边自然景观分别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这些都让刘基故里呈现出天地人和的“天下第六福地”景象。

20、一朵莲,就这样谢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千万朵莲,今天又开了。这些莲,还认识刘基吗?我这样问自己。

21、初来文成,落脚县城可以先去旅游集散中心,了解县内所有景点和旅游项目特色、路程、价位等信息,再挑选线路。

22、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23、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24、再加上此时已经是元朝末年,元王朝的统治机器更加迟钝和衰朽,具备乱世所拥有的一切弊端。因此,刘伯温在江西做了5年官,虽“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但“豪右数欲陷之”,只能辞官而去。

25、浙江省温州市,西部南部都是山,过去交通不便利,于是这个地区极其闭塞。比如说泰顺县吧,就一直都不太“顺利”。再加上隔壁的温州市瑞安县,以及隔隔壁的丽水市青田县两个“难兄难弟”,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贫苦。历史久远,故事很长,我们长话短说,只挑重点。温州人,有着让人佩服的灵活头脑,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开窍”都早,他们知道解决“地理状况”,是改变生存状况头等大事。

26、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27、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刘基故居(因拍电视剧《刘伯温》,重修了刘基故居)、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

28、从以上信息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很普通的儒者从为官到归隐之路,即不神秘,也荒诞离奇。

29、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

30、13)沿包渡隧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S330

31、刘基,乃天纵英才。他十二岁中秀才,十四岁入郡庠读书,十七岁研学程朱理学,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可谓是一路春风马蹄疾。但在此之前,他在仕途并不得志。元至元二年,也就是在他考中进士三年之后,他才被元庭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他勤于职守,体察民情,执法严明,政绩斐然卓著。可叹的是他天生莲心,不愿与淤泥同污合流,很快就遭人陷害,辞官归隐。元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臣支持,再度上书辞职。元至正十三年,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乃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辞官回乡。

32、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刘伯温故里旅游景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由百丈漈、安福寺、刘基庙3片区组成。

33、武阳,是一个遥远的小山村,处于文成县南田山的黛青深处。这里,一水穿村,村口有松,流泉飞瀑,四面青峦之中,独开平壌数里,其间嵌有“七星落垟”,高旷幽静,世外桃源也。

34、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35、我不知道,岁岁年年,年年盛夏,这些莲叶荷花曾经沾染过多少人的脸庞,但我可以肯定,多年以前,曾沾染过一个乡贤的灵魂和思想。

36、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第一谋臣,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料事如神,文韬武略;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了江山,还帮朱棣建了北京城,还是十三陵、山海关、天津的修建者。传说中,二人都通阴阳,懂得运用超自然力量。 传说中的刘伯温一生与朱元璋有关,实际上二人相遇时,刘伯温已年近百半。

37、刘伯温作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的明朝太师级人物,后人时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运筹帷幄而协助“三分了天下”,而这一位是神机妙算相辅佐“一统了江山”。

38、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39、    近年来,文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刘基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刘基庙内设立刘伯温纪念馆,在文成县博物馆内开设“千古人豪”刘基专题展厅,在文成县文化中心广场树立刘基雕像,在南田镇建成融自然人文景观和廉政文化于一体的问道刘基馆;连续多年举办刘伯温文化节,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温州刘伯温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还拍摄了《伯温家宴》 《太公祭》等微电影记录片,出版了《刘伯温传说新探》 《刘伯温传说(集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太公祭》 《刘伯温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 《坐论南山》等图书,设计开发了卡通公仔、帝师文具等百余种文创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推动文旅融合,激活文旅发展动态,全面推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拓展性实施“伯温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和“伯温文化+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融合工程……

40、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d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41、7)沿赵山渡东隧道行驶610米,直行进入S330

42、4)沿千帆东路行驶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千帆西路

43、刘基故居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

44、一个地方的成名,往往总是这样——或因人,若卧龙先生之于隆中;或因事,若朱毛红军红遍八百里井冈。当然,也有因诗画歌赋出名的,若李太白之于庐山瀑布,黄公望之于富春山居。

45、人人都说,刘基是个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是位“活张良,赛诸葛”。然我说,刘基更像是武阳荷塘里的一朵莲,清白,圣洁,坚贞,忠诚。

46、这是两首意境全然不同的诗词,前者清新明快、意趣横生,后者沉郁伤感、愁绪满怀。必须承认,我与刘基虽为同乡,但对他惟有高山仰止,从不敢妄加评论。然我敢断定,这两首风格迴异的莲诗,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极爱莲之人,更是他人生境遇的心灵写照。根据我的分析,《采莲歌》应该是他在春风得意之时所作,而《隔浦莲》则是他在失志惆怅时所叹。

47、公元1360年的一天,正是莲叶返青的时节,蜿蜒苍翠的武阳岭上走下了一个人。他,年且五旬,神色从容,一袭青衫,青须飘飘,不疾不徐,伫立在武阳岭头与故土依依作别,然后豪情万丈地朝着山下的大江稳步前行。他,就是四十九岁的刘基。此番,他是应邀前往应天辅助朱元璋运筹帷幄、成就霸业的。

48、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历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49、刘基一生三娶,原配富氏是母族亲戚,在刘基被朱元璋聘请前去世,续弦陈氏,第三妻章氏。刘基于宋小明王龙凤六年(1360年)被朱元璋礼聘去南京,陈氏重病未同行,刘基身体欠佳无人照顾,朱赐章氏为刘基妾,后陈氏去世,章氏被扶正为第三妻,刘基去世后的安葬事宜,都是章氏主持操办的。

50、24)行驶130米,过左侧的梅树村约270米后,右前方转弯

51、在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又重新进入了儒家知识分子的角色,背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重任。 陈进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刘伯温说:“以道事君者,忠之大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治国理政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也包括社会正常运行必须服从的真理和规律。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专制下,刘伯温在看待君臣关系上能提出“以道事君”的理念,需要莫大的政治勇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52、12)沿S330行驶8公里,直行进入包渡隧道

53、刘伯温61岁告老归田,回到武阳村,他又住进了老宅。这是一个低调简单的小院子,和很多“讲究”的大户一样,刘基家的宅子也有很多故事。进门先是一道影壁墙,但别人家的影壁是用来挡走“煞气”,而刘伯温家的这道影壁是用来挡福气。还是头一次听说福气太多了对主人不好的,正如他的为人:满则溢、盈则亏,人要知足,不可贪得无厌。刘基家门槛儿并不高,所以他的身份只能从旗杆上得以分晓。大门口所立的旗杆数量,代表房子主人的地位,据说古代媒婆很懂这个事儿,门口旗杆数量越多,这家的门越难“进”。在刘基故里,人们游览到的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古宅、旧屋,或博物馆,而是一个画风清丽又不失古朴的高颜值小村。武阳人很爱自己的家,把这位名人的故居打扮得像一个度假村一样漂亮可人。

54、6)沿S330行驶1公里,直行进入赵山渡东隧道

55、朱元璋对此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1369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56、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57、一个人儿时的命运往往能决定其日后的人生轨迹,刘伯温即如此。

58、刘基家门口的荷花池足足有百亩,是武阳全年免费的荷花养殖基地。此外,伯温家宴是游人在刘基故里必吃的美食。这饭桌上的每一道食物都和刘伯温有关,每一个菜都是一个故事。那馅儿饼,是在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时,老朱曾经吃过的烧饼。

59、刘基故里位于福地文成县南田镇。此地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

60、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61、为留住游客,发展以铜铃山的“动”和天圣山片的“静”为主题。“动”是天鹅堡小镇有度假酒店、室内滑雪场、水上乐园,清心谷有跑马场,杜鹃休闲廊道有骑行线路,绿水尖休闲运动基地有滑草场、CS基地等。

62、让武阳一举成名的,是在元末,这里出现了一个前无故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是的,他就是刘基。

63、再说回来。刘基故里在距南田五公里的武阳村,也是传说《天葬坟》和刘基墓的所在地。刘基墓的风水极为讲究:在墓地后面有九条山脉,这九条山脉是正对着坟墓前面的小山坡,所以取名九龙戏珠。坟墓前面也有两个小山坡,右边的类似于现在用的砚台一样的,左边的好像官印,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摆有砚台,官印和笔的齐案,所以风水很好的。

64、谁能想到呢?一个远离尘世偏处一隅的小小村落,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这是武阳之幸了。

65、除了刘基故里,在文成县南田镇还有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刘基庙。刘基之于文成,相当于孔子之于曲阜。刘基庙建于明天顺三年(公元1458年),其所在地,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公祭。每年文成人都会给刘基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这已经成为了整个文成县人民的仪式。我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就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一整个县城人们的精神支柱。

66、刘基领悟力、记忆力均强过众人,甚至过目不忘,14岁熟读诸子百家、天文兵法,18岁写书,20出头中了举人,26岁就去江西省高安县做“公安局长”了。

67、22)沿公园路行驶27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十黄线

68、势血洒西风,高处寒多,慨抚头颅辞故里;孤身投朔雪,望中人远,独留面目见先王。

69、即便是刘伯温故里景区也是少有人知,就何况武阳书院了,知道这里的游客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周边的人来此游玩。

70、不同爱好的游客,可以去不同组团。喜欢人文的去南田,喜欢静心的去西坑、黄坦,喜欢看山的去百丈漈、二源,喜欢森林的去铜铃山,喜欢亲水的去峃口、巨屿、珊溪,喜欢慢游的去玉壶、周壤。

71、森林氧吧小镇,是慢游的首要平台,面积2平方公里,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都达96%。一年中,有350多天空气质量达二级或以上。